咱今儿唠的这段,得从朝歌城的月亮说起。那会儿商纣王正搂着妲己在摘星楼喝桂花酿,铜灯把妲己的脸照得白生生的,可纣王总觉着缺点啥——自家美人儿的小嘴儿,咋就没山里野果子那么红?
\"爱妃,你瞧那西岐进贡的朱砂,红得跟火似的。\"纣王举着朱砂罐儿晃悠,酒气喷得妲己直躲,\"要是能抹在嘴上...\"
妲己托着腮帮子笑,指甲上的凤仙花汁蹭着玉杯:\"大王想让臣妾变火鸡呀?朱砂有毒,抹了嘴还咋亲你?\"这话臊得纣王老脸一红,顺手把朱砂罐砸在地上,红粉溅得波斯地毯上星星点点。
第二天御膳房可遭了殃。厨子刚端上红焖鹿肉,妲己筷子一撂:\"这肉色倒好看,可惜进不得嘴。\"纣王一拍桌子:\"把御药局的都叫来!朕要无毒的红粉!\"
消息传开,炼丹的道士、采药的郎中成天往宫里钻。有人拿石榴花捣汁,抹上嘴倒是红,可一喝水就染得白帕子跟血似的;有人用茜草根磨粉,结果糊得满脸像唱戏的。
这天有个老方士颤巍巍递上小瓷瓶:\"陛下,这是南海鲛人泪混着天山雪莲,保准...\"话没说完,妲己蘸了点往眼皮上一抹——好家伙,当场成了红眼眶的兔子。纣王气得要砍人,妲己却盯着铜镜乐了:\"诶?这么晕开倒像晚霞!\"
折腾仨月,总算有个机灵的小太监开窍了。他把玫瑰花捣成泥,兑上蜂蜡和米粉,搁太阳底下晒了七七四十九天。那粉抹在妲己脸上,就跟三月桃花刚沾了露水似的。
\"就叫胭脂!\"纣王搂着妲己直转圈,\"爱妃这脸,比那九天玄女还俊!\"消息传到民间,姑娘们可坐不住了。原先拿凤仙花染指甲的,现在都偷偷往脸上抹胭脂。街角胭脂铺的招牌刚挂出来,门槛都快被踩断了。
要说这胭脂咋火的?还得说妲己的法子绝。她让宫女们把胭脂做成花瓣形状,搁在螺钿盒子里。上朝时纣王瞅见大臣们偷瞄妲己的胭脂盒,当场下旨:\"往后进贡,胭脂算一份!\"
这下可好,四方诸侯全忙乎开了。东夷送来珍珠粉打底,南蛮进贡孔雀石增亮,连西边的姜子牙,都被逼得在昆仑山采起了云母。不过老姜头留了个心眼,进贡的胭脂里掺了点符水——说是避邪,其实是给妲己挖坑呢。
宫里的日子就围着胭脂转。妲己发明了\"酒晕妆\",先抹粉再拍胭脂,醉醺醺的模样勾得纣王连早朝都懒得去;又琢磨出\"飞霞妆\",把胭脂抹在眼角,远远看去像落了片晚霞。每次新妆容一出来,六宫粉黛全跟风,连打扫的老嬷嬷都偷偷往脸上抹两指头。
可这胭脂也闹出不少事儿。有回妲己赏给姜王后一盒嵌宝石的胭脂,结果王后抹了过敏,整张脸肿得像发面馒头。纣王要砍太医,姜王后哭着说:\"陛下,这胭脂虽美,可美得过当年在朝歌城外采桑葚的日子吗?\"
这话戳了纣王心窝子。想当年他还是个少年,跟着老爹在桑林里追野兔,哪见过这般精致玩意儿?可再扭头看看妲己——她正对着水银镜描眉,胭脂把眼尾勾得跟狐狸似的,纣王心里那点念想,又全化成了蜜。
民间的胭脂生意越做越邪乎。有个叫阿巧的姑娘,把胭脂和香粉掺在一块儿,做成\"桃花雪\",抹上脸又香又白;还有个走南闯北的货郎,拿胭脂当赌注,赢了不少大姑娘的绣帕子。最绝的是青楼里的姑娘,发明了\"点绛唇\",用胭脂把嘴唇描成心形,客人见了都挪不动腿。
这股胭脂风刮得太猛,连宗庙祭祀都出了乱子。祭司举着桃木剑大喊:\"胭脂惑主,必遭天谴!\"纣王醉醺醺把剑抢过来:\"天谴?朕的江山,朕的美人,要这天谴作甚!\"
眼瞅着纣王为了胭脂荒废朝政,姜子牙坐不住了。他算出个良辰吉日,带着西岐大军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就杀过来。朝歌城破那天,妲己抱着装满胭脂的檀木匣往摘星楼跑,身后追兵的脚步声震得地砖直颤。
\"大王,再给臣妾画次眉可好?\"妲己把螺子黛递给纣王,胭脂在火光里泛着妖异的红。纣王手抖得厉害,眉笔画到太阳穴上都没知觉。外头喊杀声震天,他突然把胭脂盒砸得粉碎:\"爱妃,来世咱们不当帝王,只做对寻常夫妻,天天给你描眉!\"
后来周朝得了天下,下旨禁胭脂。可姑娘们哪舍得?白天用柳叶汁涂嘴唇装本分,夜里关起门来,偷偷往脸上抹从胭脂铺地窖淘换来的私货。有胆大的还编歌谣:\"纣王无道失江山,胭脂有情留人间。\"
要说这胭脂到底是祸水还是宝贝?老辈人说法不一。不过打那儿起,姑娘家梳妆匣里总少不了胭脂。到现在,哪个新娘子出嫁,不得抹上点胭脂,把脸蛋衬得跟新嫁娘似的?
有人说,妲己那盒胭脂里,藏着女人爱美的心眼子;也有人说,纣王败就败在这抹红粉上。可您细琢磨——从古到今,哪个朝代少得了爱美的心?只不过纣王没明白,江山和美人,就像胭脂和脸,得拿捏好分寸。
如今您逛博物馆,还能瞅见块带朱砂印的甲骨,上头刻着:\"帝辛三年,制胭脂,美人悦。\"旁边讲解员说得玄乎,说这是亡国的征兆。可我瞅着,倒像个爱美人的老故事,被岁月磨得发亮,时不时拿出来,还能品出点酸甜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