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狗腿子 > 第44章 战争不一定要用刀,也可以用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章 战争不一定要用刀,也可以用书!

对于张山风提出的又一灭国行动,一众文武事不关己,心里默默为那些小国默哀。

摊上这么个杀胚,一天到晚的想着断腿,灭门,灭国,只能怪你们运气不好!

同时,他们更加清楚:该打,必须打!

以前反对征战,朝廷是因为没钱,支撑不起大规模用兵。

一旦军中大量青壮被调遣,少了耕地主力,军田的耕种肯定会受到影响,军粮就只能是朝廷供给。

一旦战线稍长,军资运输就是大问题!

这其中的调度,要消耗大量的民夫,这又需要征调大量青壮,大量的劳动力消耗在了路上。

战争,对于农耕大国的这种低效率的战争动员能力,是一种巨大钱粮消耗和劳动力的浪费!

所以农业大国,一般是经不起长时间的战乱。

尤其是,以前的朝廷穷,蛀虫多,长期战争对于本就枯竭的国库,那是毁灭性的灾难。

此外,以前反对征战,也因为大量官员反对。

因为他们不愁吃穿,考上秀才有补贴,考上举人能免税,考上进士一辈子不用愁,还能荫蔽子孙。

总而言之,他们家里有田,有作坊,有钱!

现在,不一样咯!

家里有田,有用吗?

朝廷均分了官田,均分了军田,没田地的,还能进厂拧螺丝,织布。

现在大街上找不出几个流民了,家里有田你得自己种!

家里田越多,现在活得越累!

现在想继续做大老爷,不想下地干活,就只能花高价钱,雇佣工人种田,那费用算下来,赚不到几个钱。

家里有作坊,更惨!

海路被封锁了,下水就要挨炮!

那帮天杀的海贼王,就是一群神经病,直接玩绝户计了,不给任何活路,不接受任何谈判,简直就是张山风的变态版!

至少,张山风上面还有陛下管着,那帮海贼王就无法无天了。

现在,家里作坊越多,死得越快!

还是不能停止生产的那种,不然工人全跑张山风那里去了,机器长时间不用会坏掉。

维持一个作坊,每天都要往里面投银子,去给工人发工钱,买生丝,修机器。

哪怕能勉强维持,做出的东西,质量再好,却也没地方卖。

亏麻了!

家里有钱,的确小日子过得不会差。

但问题是:还能潇洒多久呢?

这个答案,换做是以前,那肯定是几代人不用愁,甚至很多人是绑在朱家的战车上,永享富贵!

但是!

现在,情况不同了!

人们或许不懂什么叫通货膨胀,更加不知道这是朱佑樘和张山风人为的,但所有人都有一种很糟糕的感觉。

那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一两银子,以前能买好多东西,至少是两石粮食,够江南穷一点的老百姓,节衣缩食的一家人小半年的开支。

现在,一两银子,还抵不上以前一半!

或许普通老百姓没啥感觉,可能就是感觉比以前更难存住钱了,以前一年到头还能余下几个铜板,现在累死累活,也就勉强够用。

然而,大户人家更加头大,一万两只相当于以前五千两的购买力,看啥东西都感觉贵!

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增加!

再这样下去,恐怕金山银山,也不够坐吃山空的了。

咋办呢?

搞钱呗!

要搞钱,那么打通新的丝绸之路,将丝绸茶叶卖给外商,就势在必行了!

那么,这些动嘴不动手的番邦,这些敷衍顽抗的蛮夷,就必须教育一下。

挡财路者,杀无赦!

但是!

咱们是斯文人,怎么能干这种事呢?

还好,有个杀胚在干这活儿,何必咱们自己动手呢?

史书上,一定不能留下污点,说咱们参与过这种不道义的行径!

所以,张山风的提议,顿时鸦雀无声。

文官不反对,就是赞成!

只是他们不想留下污名,所以看着张山风作妖。

这也是唯一一件,张山风提议,文官不反对的事情了!

武将不反对,但也不出声。

打仗,很好玩吗?

土木堡的大型翻车现场,坑死了他们的父辈,让他们丢掉了朝堂话语权。

如果不给点甜头,那还不如喝茶遛鸟。

陛下别说国公,连侯爵都没承诺,自然是吸引不了这些大佬。

反正,之前的武比,已经有一群小辈将领去负责了。

打胜了,是我们指导有功,家族再添荣誉,甚至搞个一门双爵之类的,那就光宗耀祖,可以祭拜先人了。

打输了,不听老夫之言,辱没了祖辈荣光,骂两句就差不多了,还有个杀胚顶在最前面,锅也轮不到他们背。

一见没人回应,朱佑樘只能自己出面唱双簧:“国师之意,朕亦认同。

然用兵需谨慎,远征军训练不足一年,尤显稚嫩,尚无法远征。

但是,广邀番邦之国,前来朝拜,势在必行!

至于列阵阅兵,以彰国力,这事儿国师很在行。

朕以为可行,就交由国师去做!”

开疆扩土,是每个君王的梦想。

谁不想如汉武帝一般,寇可往,吾亦可往,深入大漠两千里,打得匈奴臣服呢?

谁不想如唐太宗一般,灭突厥,征高昌,重创高丽句,不可一世的草原部落,都要尊称一声“天可汗”呢?

更加别说洪武马踏天下,永乐远征漠北,饮马瀚海,大明的战旗,一路插到了大漠深处,千里之外,蒙古残部不敢回望!

朱佑樘也想,可惜也就只能想一想!

远征军超十万之众,听起来很多,实际远远不够!

不是兵力不够,是民夫不够!

打仗,不是喊一句“冲啊”,就打完了,是需要补给的!

最必备的补给就是:军粮!

骷髅师虽然战无不胜,一旦没了军粮,也得饿死!

别看张山风以一千敌八万很威风,也别看应州之围三千扛十万很能熬。

那是因为他不缺军粮!

河套之围,他本身就是押运军粮的,十万石军粮,够一千人吃几年的!

应州之围,他得到情报,应州是大同驻兵军粮的必经之路,拿下应州之后,不仅自己够吃,还能分给百姓,拉拢人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军粮运输,乃行军打仗最关键的部分!

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有药草和兵器转运。

伤兵需要治疗,草药也是军队必须品,否则很容易影响士气,影响战力。

兵器就更加重要了,没兵器那叫送人头,就算打狗还要根木棍,更何况打仗呢?

还有诸如幄帐,军服,棉被,都是不可或缺的,土木堡冻死的比被杀死的多数倍!

军粮,草药,兵器,军服,棉被,幄帐,攻城器械……都需要大量的民夫。

由于远征路途遥远,最远处甚至达到数万里!

朱佑樘顾及民心,不愿劳民伤财,希望休养生息;

文官顾及业绩,不想田地荒芜,希望青壮劳作。

于是,朝廷就无法做到,像汉武帝和始皇帝那般大量的强征,朝廷显得束手束脚。

朱佑樘的政策是补贴制度,挑选家有两个男丁以上的人家,征徭役或者招募民夫,都是给了不少工钱的!

由于数额庞大的民夫,以至于补贴金额极大,耗资之大,无法估计。

所以,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远距离,大批量,长时间的用兵。

那么,这就陷入一个死循环。

想发动战争,却因为各种原因做不到。

这对于目前的大明,几乎无解!

所以封建王朝不是不想对外扩张,而是扩张成本太大,战线太长,补给压力过大!

张山风也没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采取这种震慑的方式。

就像后世,很多大国动不动就秀出自己的新型战机,或者高科技武器,又或者搞搞军事演习。

甚至,有些玩真的,搞实战演习,搞联合演习,荷枪实弹的真导弹,真炮弹的发射。

这些国家肯定不是吃饱了,出来装p。

而是警告其对立国,咱们是有真家伙的,而且威力很大!

大中华在这方面,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每年大中华随便搞搞阅兵,那军容,那压迫感,那齐刷刷的步伐,看的一众老外直呼开挂。

甚至,由于步伐太整齐,太有力,太有压迫感,被怀疑视频是后期制作,复制粘贴的。

现在,张山风就是要将这种压迫感,带给这些小国。

让这些小国提前感受一下,这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让他们都老实点,都去给大疯哥修路!

张山风在得到朱佑樘的首肯,一众官员不反对之后,显然没有满足。

一众文武习惯了,这货搞事情,从来没有深度!

众人继续看着张山风谏言:“陛下,臣还有一言!

臣以为,每年鸿胪寺给各大番国回礼太过,有靡费国库之嫌!

臣建议,彻查!”

“噗!”

鸿胪寺卿就差一口老血喷出,这政策是洪武皇帝时期就已经定下了,都一百多年了!

劳资只是遵循祖制,咋就成了一口天大的锅了?

而且,大明重礼!

别人给你进贡,回赠一些礼物,是很正常的。

这叫糜费国帑吗?

那啥叫不糜费呢?

按照他的思想,不回才叫失礼,是会被笑话的,被言官弹劾!

鸿胪寺卿赶紧上前,直接给跪了,大呼冤枉:“陛下,臣冤枉,天大的冤枉啊!

此规乃源自洪武朝,历数朝而未改。

臣等并未觉得不妥,望陛下明察。”

这一刻,他都想冲上去掐死张山风。

一大群言官正好没材料,这要是被言官集体弹劾,哪怕他没错,离罢官也不远了。

这是封建制度下,官场的弊病!

不管你有没有错,大家都说你有错,那么你没错,也有错!

罢免官员,不需要真凭实据,只要一个莫须有就可以了,岳武穆就是这么被坑死的!

朱佑樘连忙安抚鸿胪寺卿,然后问向张山风:“国师以为该当如何呢?”

他很清楚,张山风这刀,砍向的绝不是鸿胪寺。

否则,早朝就发难了。

来这里胡扯,肯定是另有所图,而且还是那种避开言官的图谋。

果然!

张山风提出他的想法:“番邦小国,不通礼数,其民愚昧,当以教化为先。

臣以为,可回赠四书五经百卷,附赠夫子十位,以传教其民,尊礼数而服教化,不可再动我天朝之民!

如此,即节省了国库开支,又教化了蛮夷,还解决了边境争斗。

岂不美哉?”

“啊?”

一众文官都快惊掉下巴了,就这?

几百本书,你好意思叫回礼?

十名夫子,咋不说是支教呢?

咱们也不讨论回礼太轻的问题,就问问那群学子,谁想去山沟沟里面教人读书写字?

徐溥有些忧心道:“陛下,四书五经送上一些,倒也无妨。

礼虽轻,然四书五经乃圣人文章,其价无可估量,量蛮夷之邦,觉得不妥也不敢明言。

但是!

这夫子人选,怕是有些困难!

毕竟番邦所处,皆为不毛之地,不堪教化。

是以,恐怕没有太多人愿意前往,恐怕……”

不是没有太多人,是压根儿就没有人!

呆在京城,有青楼,有亲友,有风花雪月,有红袖添香,有鸡鸭鱼肉,有车水马龙,他不香吗?

跑去鸡不拉屎,鸟不下蛋的地方,能干吗?

教蛮夷读书写字,扯淡!

到了那地方,吃都吃不饱,是蛮夷教咱们爬树捕猎还差不多!

除非有病,否则谁爱去谁去!

朱佑樘一声不吭,暗自也皱眉了。

这可不是后世的山区支教!

后世政府号召,一大群怀揣激情,抱着建设祖国的梦想,为穷困地区带去希望和知识的一群先行者。

他们代表的是活力和热情,是无私奉献的象征!

但是!

后世那群人去的还是咱们自己的地盘,帮的还是咱们自己人。

现在,去的是啥地方?

妥妥的蛮夷之地,番邦,是别的国家,还是天天阳奉阴违,表面称臣,暗戳戳跟咱们不对付的国家!

这去了,还能活着回来吗?

保不齐刚到地儿,就烈士了。

朱佑樘能看明白,百官能看明白,读书人就看不明白吗?

必须看得明白!

那他们愿意还去吗?

当然不可能愿意!

对此张山风早有准备,冷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朝廷每年赐予举人、进士,那么多的钱粮,就连秀才每月也有少许米粮。

如今该当为国效力了的时候,启言退却?

如是战场,当斩!”

所有人无视了张山风,杀胚就这德性,动不动就要杀人。

刘健根本懒得搭理张山风,也不做辩驳,直接对朱佑樘进言:“陛下,不毛之地,域外蛮夷,不足以教之。

切莫听信谗言……”

他明白,朱佑樘才是拍板的那个人,跟张山风口水,一点意义也没有。

所以,他选择直接劝说朱佑樘。

只是,他懂这个道理,大疯哥更加懂!

大疯哥老早就请陛下喝酒撸串了,啥事都谈妥了。

你丫的现在才来进言,太晚了!

张山风也没搭理刘健,继续劝谏:“陛下,此等误国之言,与市井走卒无异!

陛下,番邦之民,亦是人命!

番邦之国,亦臣服大明!

教化番邦,认我大明为宗,让我礼仪传变四海,宇内皆以大明礼仪为上礼,八荒六合,是为一家,此为无上功绩!”

张山风说完,立马遭到一片反对声,甚至讥笑。

但是,有人眼神一亮。

他们悟了!

什么叫天下一家呢?

始皇帝最懂这个,汉武帝也懂,唐太宗也是一把好手。

朱佑樘当然是门儿清,打下一个小国,并不是派军队去干,把人打服,把他们的国王抓来,就完事了。

安南被灭了十多年了,那里偶尔还是有反叛。

为啥?

因为认同感!

安南百姓,对黎朝的认同感超过了大明!

所以,哪怕有云天血腥镇压,有朝廷分田分地的安抚,也无法彻底解决民心问题。

交趾布政使司依旧很难彻底融入大明,只要安南遗留的贵族暗中鼓动,总有人出来搞事情。

这个问题,需要采取通婚,分化,以及洗脑,哦,不,是思想教育,需要几代人,慢慢的融合,才能根除。

然而,朱佑樘想做万古一帝,肯定不能等几代人。

他要的是始皇帝那般成就伟业,要的是唐太宗那般被人尊称“天可汗”!

那么,就要走捷径!

这条捷径就是:文化输出!

送去四书五经,送去度量衡,送去教书的夫子,你们都学习大明的文化,天天高呼君君臣臣,天天被灌输国王之上,还有天朝皇帝!

这种潜移默化,从小就植入小孩子的思想中,一旦形成,将彻底固化!

假如有一天,天朝大兵压境,找个理由,比如说你们国王昏聩,得罪了天朝,此时你作为一个天天崇拜天朝,天天读天朝四书五经,天天拜见天朝夫子的小老百姓,还会为你们国王而战吗?

不反他酿的,就已经不错了!

张山风咧嘴冷笑,比起真刀真枪的征服,文化的输出,更加阴毒!

因为,它能从根本上,就让你的国民,提不起战意!

战争,不一定要用刀的!

战争,也可以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