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农业大学内,该秀的成果已经秀了,该选的编着人选已经定了。
最重要的是:该受的气已经受了。
所有人都觉得事情圆满结束的时候,总有人喜欢搞事情。
不错,是他,就是他,我们的国师——张山风!
对于张山风来说,这才哪儿到哪儿,早朝仅仅说了做寿辰要搞武会,还有一大堆事情没说呢!
“陛下,臣有话要说!”
果然,张山风从来不让人失望。
此时,一众文武,没有一个人想听。
但是,张山风才不管这么多,不听也得听!
朱佑樘还没回应,张山风已经自顾自的说起来了:“陛下,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当今外蛮,大多臣服表面大明,然私下经常骚扰我朝边境。
甚至偶有劫掠,朝廷不胜其烦,百姓亦深受其苦!
臣有些许想法,望陛下明鉴!”
朱佑樘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问道:“爱卿忧心国事,朕心甚慰,说说你的想法!”
朱佑樘知道,也必须知道张山风想说啥。
因为,这是那天张府喝酒谈定的事情——万国来贺!
只是从两人私底下密谋,现在拿到了明面上来说罢了。
张山风接过话茬,开始了他的表演:“陛下,臣以为,可借助这次陛下做生辰,广邀藩属之臣。
凡不到者,尽数视作对天朝不敬!
若对天朝不敬,废除不征之国,以伐不臣,灭而设郡县,以礼法治之,教化愚民!
若尊天朝圣谕,来京城朝贺,臣欲推出军演阅兵,于京城北郊,列阵武演,展示国力,以宣大明国威,以震蛮夷反复之心!”
“嘶!”
文武官员一起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杀胚,又要玩灭国?
谁会是下一个安南呢?
谁会是下一个被灭的呢?
而且,这一次的刀子,捅向了不征之国!
当年,洪武皇帝因为北方不定,为了稳定北方,频繁派出精锐北上。
与此同时,由于精兵北调,为了安抚南部周边小国,采取了和平手段。
洪武皇帝钦赐周边十五个小国,把他们册封为不征之国,确定了一个大致方针。
那就是:只要南边的这些小国,来朝贡,不闹事,咱们就不打他。
对周边小国来说,认大明做名义上的老大,说不得每年你还能从大明领一点赏赐。
这一点,朝鲜就很懂!
别的小国,几年都不一定来朝贡一次,朝鲜三天两头派使者来!
而且朝鲜很穷,带的尽是些“土特产”,贼土的那种。
相反,大明每次回礼,都是真金白银,再不就是丝绸茶叶这些紧俏货。
每来一次,朝鲜国就赚翻了,带回去的好东西,够他们半年的税收了。
当然,大明也不是傻大户,朝鲜国的小把戏,搞得朝廷上下都很不爽。
最终,朝廷被迫示意,不是暗示,是明示朝鲜国,别来太多次了。
太热情,受不了!
每年来意思意思就行了,别真把老朱家当提款机了!
虽然,朝贡上闹出不少笑话,而且很多时候,周边小国都是穷p,更没啥好东西纳贡。
反而大明为了面子,展现天朝风范,给的回礼十分厚重。
大明每年在给前来朝贡的番邦小国回礼方面,可谓是亏麻了。
但是,也不全然是坏事。
至少,一百多年来,与这些小国的确没有大的战事发生。
反而是那些小国,一旦大明拒绝接受朝贡,不仅亏了一笔收入,还要提心吊胆,害怕宗主国会派军前来友好访问。
这样一来,南边虽然小事不断,但大事没有,基本算安定,就可以集中兵力,安心跟北方铁骑互相问候了。
从战略上讲,南部的安南,占城,爪哇,暹罗等地方都是农耕小国,威胁远远不及北方蒙古骑兵,最多就是村级械斗。
所以,当年洪武皇帝的这一政策,在当时来说是无可挑剔的。
但是!
时代变了,策略也要跟着变!
如今大明兵强马壮,再非昔日可比!
北面有骷髅师驻扎,北伐军日益强大,士卒枕戈待旦,摩拳擦掌。
虽然,鞑靼依旧时不时的来边镇劫掠。
但是,如果他们跑的不够快,随时翻车。
这些年,鞑靼前来劫掠,一旦被明军围堵,死伤越发惨重。
而且,骷髅师不是只会防守,反向劫掠鞑靼是常态。
而今,塞外的鞑靼俘虏,已经比骷髅师的家属都多。
随着俘虏人数的增加,开垦难度越来越大,距离营寨越来越远,地都不够分了,不得不运往辽东,去帮忙挖火山灰。
北面,已经不足以威胁王朝安危了!
然而,南边小国却依旧不安分。
今天抢你几块地,明天打你几个人。
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对此,地方府县无力管辖,老百姓苦不堪言。
长此以往,边境老百姓离心离德,对王朝的认同感不高,或者是举家迁移,造成田地荒芜,地方府县贫困,长期需要朝廷赈济。
这对于高速发展的大明来说,十分难受。
不仅要解决众多失去田地的流民,还要面对土地流失,地方财政收不上来,越来越穷,造成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更加麻烦的是,常年的消极处理,助长了这些藩属国的气焰,认为大明好欺负,行事越发张狂。
这一现象,在灭了安南,建立交趾布政使司之后,短时间得到了遏制。
但是!
十多年了,人们已经忘了,那支杀戮之师,以碾压姿态,屠杀而过的敬畏。
于是,前几年大古剌和底马撒胆子肥了,竟然敢杀天朝使臣!
虽然,事后大古剌和底马撒面对朝廷举兵攻伐,选择了上表乞降,诡辩不知者无罪,更是进贡大批香料和黄金。
但是,他们依旧没有提供,朝廷修路需要的壮丁和钱粮。
一帮藩属国,依旧以为朝廷好糊弄,犯了错道个歉,赔点礼,事情就结束了!
大疯哥是记仇的!
别忘了,远征军成立的目的!
远征不臣,以镇蛮荒!
而今,远征军训练越发有声有色,士卒战意高昂,缺的就是实战!
在大明境内,跟不服从废除武将世袭制的卫所打了几场。
远征军占据朝廷旨意的大义,很多时候还没打,人家就投降了。
压根儿就没发挥空间,除了练习了一下行军,没有任何意义。
偶尔有几个将领负隅顽抗,煽动叛乱,也都很快平息了。
基本上围个十天半个月,没了朝廷的军粮补给,反叛的卫所士卒,都不用煽动,自己就把将领抓了,然后送来了!
没了朝廷的钱粮,这些卫所,根本没有资本与朝廷对抗!
这也是为啥,张山风敢动卫所的原因!
打仗,不是有人,手下兄弟多就行!
你得有钱,有粮食,有兵器!
朝廷的军饷,是由户部拨放,由兵部指派,由相应的官员押运,还要有验收等等一系列的流程!
你就算有十万大军,没了朝廷的支持,要想他们跟着你混,你也得养得起啊!
武将是不可能养得起大量兵力的!
因为缺钱粮!
大明除了朝廷,只有一种人能养得起:藩王!
因为藩王可以收取藩地的税收,有大量的钱粮来源!
这也是为啥大明造反的,除了活不出去的老百姓,剩下的都是藩王。
因为武将的命门——钱粮,不在自己手上!
哪怕是大明亡了,与清兵对峙多年的南明,依旧要借助藩王的名头。
除了占据大义,也是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有能力掏出大把钱粮,用来养兵!
不过,就算如此,也很难支撑大规模的用兵。
朱老四当年造反,没打下山东之前,日子老惨了!
不仅麾下饥一顿饱一顿,兵力更是可怜的几百骑兵!
要不是有北平这座前朝古都的底子厚,压榨了一众北平士绅,连带坑了初代宁王,还忽悠了朵颜三卫,都不用打,围他几个月,饿都饿死了!
所以,自从朱老四靖难之后,历代藩王的兵权被削,长史就是朝廷安插在王府的眼睛,地方府县官员更是时刻监督,锦衣卫密探也不是吃素的。
从此,藩王造反,基本没可能了。
乃至后世嘲笑这些藩王,是一群被当作肥猪,被快乐圈养着。
地方卫所,比之藩王,更加不堪。
军中有监军太监,锦衣卫还时不时的打小报告,钱粮被兵部管着,指挥使三年换个地儿,根本没办法长期经营。
想造反,门都没有!
所以,卫所这个对手,没有技术含量,远征军压根没有经过太多的实战!
此次,张山风显然就是准备,拿一些不开眼的小番邦练手!
问题只是:下一个被灭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