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文人士子,十万白银,管三个月,每人每天只有十文钱的食宿费!
这是妥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饿其体肤啊!
说真的,连张山风都看不下去了。
这帮文官,剥削起来,比之他们眼中的,大疯哥这种大反派都狠!
果然,户部的话刚说完,立马就有人反对。
礼部侍郎张升就出面了:“陛下,此举不妥!
居京城,不大易,而今已非前朝,物价飞涨。
十文钱在京城,恐怕连馒头都吃不上,大概只能每顿两碗稀粥。
朝廷如此做法,学子连温饱都顾不上,读书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购买笔墨纸砚了!”
随即,张升语气不善的怒怼周经:“周尚书以前朝之物价,接济今朝之学子,实属怠慢读书人。
难道就不怕,你们也成为下一个,被学子讨伐的对象吗?”
麻麻批,这么抠!
回头那帮读书人活不下去了,再写几首诗词,编几部小说,排成戏曲,去你家门口唱大戏。
骂不死你,也恶心死你!
周经脸一黑,原本还想反驳一下。
但是,转念一想谢迁的惨状,周经咳嗽了一下:“本官考虑不周,十文的确少了点。
这样吧,每人每天十五文,户部拿出十五万两,诸位以为如何?”
工部侍郎曾鉴则语气淡然,慢悠悠道:“最近几年,朝廷商税收了不少,我等分润都不低。
户部每年盈余颇多,粗略一算,每年多出数百万之巨。
天下学子汇聚京师,乃文宗大兴之兆,理当大力支持。
以文会友,共襄盛举,旷古从未有过,朝廷不应当在些许钱财上,扣扣搜搜!
周尚书没必要抠抠搜搜的,每人每天四十文,户部拨款四十万两,又不是什么难事!”
周经差点一鞋底砸过去,不当家的人,嘴上都富有。
只有户部自己知道,看似巨富的国库,其实经不起折腾。
大明今天旱涝出天灾,明天边境告急闹人祸。
这些动辄百万白银,费钱。
对内要发放俸禄,修葺祭祀,对外要疏河修路,免税赈灾。
这些又是天大的开支,要钱。
还有些杂七杂八的,各大卫所的兵器更新,遣散兵员,各大衙门的费用,都不在少数。
样样都要花钱,每样都不能省。
都这样了,每年年底分红的时候,各大衙门还要吐槽,户部今年怎么开支那么大,盈余怎么这么少,分润不理想等等。
周经磨着牙,反问道:“如是如此,今年年底银子分少了,诸位就别再说什么户部今年开支过大,户部经营不善之类的话了!”
张升倒也硬气,冷笑的回应:“在朝为官,乃是为陛下分忧,为黎民谋福,为社稷虑死,岂能只考虑个人分润?
如此,与贪官污吏有何区别?
老夫绝不以些许黄白之物,饿了我大明栋梁!”
“好!”
张升的话,引发一连串的称赞。
曾鉴不仅称赞,更是补上一刀:“老夫带头,今年的年底分润,不领了!”
全场哑然!
没有人附和,都不说话了。
曾鉴敢这么说,因为这货不缺钱!
他多次改进炼钢炉,得到张山风的奖励,这货每年从大明钢铁厂分润上万两银子,富的一批,当然不缺这三瓜两枣!
但是,其他人不行,每年朝廷的分润,可是他们的救命钱!
自从没了冰敬炭敬,每年的年末能不能过好,全看年终奖分的多少了。
所以,才会每到年底就盯着户部怼,生怕户部算错了,算少了。
真的要是学曾鉴一样玩法,以老朱定下的基础俸禄,以如今的物价,他们的年夜饭,都要小米粥配咸菜的玩养生!
此时,徐溥看向张山风:“张公富有谋略,善于经营,如何看待此事?”
徐溥的才能虽然不错,但算不上惊才艳艳。
他没有刘健的果敢,也没有李东阳的谋略,更加没有谢迁的机智善侃。
不过,徐溥有一个优点,他能容人!
哪怕张山风是文官政敌,每次朝堂有难题,他依旧愿意听取张山风的意见。
这一点是刘健不具备的!
这也是朱佑樘面对徐溥提出的数次辞官,从不批准的原因。
大明需要这样一个和事佬!
对于徐溥,张山风也没有明显的针对之意,而是就事论事:“如果户部按每人每天二十文,将钱交给本官。
那么,本官可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甚至,三五天给他们整出一顿肉食,一点也不难!”
此言一出,引得一片哗然。
肉食?
骗鬼吧!
二十文,除去住宿费,剩下的十来文钱,别说吃肉,能混个三顿饱就不错了!
这钱搁在成化朝,一钱六分银子一斤肉,二十文还能够一两猪肉,还能勉强看到一点油沫,过过嘴瘾。
放在现在的大明,二十文钱,能买到的肉,一筷子不知道能不能夹起来!
于如今的大明来说,虽然没有十年前那么困难,但依旧不是后世那般,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肉的!
哪怕大明如玉米,土豆,番薯等高产农作物,育种方面已经非常成功,产量有了极大的提升,让粮食产量已经上来了。
如今的大明,吃饱对于肯干活的,九成以上的人来说,已经不是太大问题,大部分人基本已经脱离饥饿了。
但是,因为牲畜的品种,依旧还在育种需求小,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本地猪羊等肉食,不仅繁殖率低,个头还长不大,产肉量很低!
一头猪,后世涨到三五百斤很正常,大明却很少有能突破一百五十斤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很少有人愿意大规模养殖!
因为,不赚钱!
所以,一般农户最多饲养一只猪,几只鸡,仅仅够自家食用。
甚至,很多农户哪怕有余粮,也不愿意养猪。
那种影视剧,随便进入一户农家,就能杀鸡宰猪,那都是富农!
而且,除非你是贵不可言的贵客,不然有猪也舍不得杀,要留着过年!
所以,以前骂人小气,都是“你家的啥啥啥,留着过年吗?”
这个只有大中华的百姓才懂的梗,还有多少人记得来源呢?
此外,不同于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虫害,牲畜存在瘟疫,能感染人!
一旦有病兆,官府一般是屠杀所有牲畜,并且焚毁!
而牛肉,与后世往桌上一拍,来十斤牛肉的桥段,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基本不可能发生。
牛与马,是战略级别的牲畜,是耕地的主力,民间禁止私自屠杀!
想杀牛,需要先去官府,说明原因。
否则,可以论罪!
如果不是意外病残,官府不可能批准宰牛!
所以,牛肉并不常见!
大明主要的肉食,还是以羊为主。
那么,问题来了!
养羊,与养猪不同。
养羊会存在很大的草地限制,羊会啃食草根。
羊群过处,很长时间才能长出新草,周期很长。
有养羊的功夫,种上棉花或者五谷,他不香吗?
但凡能种庄稼的地方,尤其是江南富庶之地,百姓养羊的意愿是很低的。
只有土地贫瘠的北方荒原,才可能大批量的养羊。
但是这些地方,大部分让外蛮占据了,少数的牧场还是朝廷养马所在。
也就北方某些地方,土地贫瘠,时常战乱容易导致农耕荒废,才有人养羊,产量也是低得可怕。
一系列的制约,于是造成了大明的肉食,依旧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普及率。
普通人哪怕有钱想吃肉,你都未必买得到!
就像后世的农村,经常要大清早去店铺抢购,去晚了啥也没了。
落后地方则组织赶集,十天半个月的才去集市,奔着的肯定不是肉食,而是盐米等必需品。
普通人,一年不吃肉,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张山风不一样!
他的麾下,不仅仅骷髅师的亲属,在塞外牧有羊群,还能动不动就去劫掠鞑靼瓦剌的部落。
大明农业大学,在江南,湖广,琼州,交趾等产粮丰富之地,创办了各种养殖厂,养殖牲畜的同时,还兼任培育优良品种的任务。
如果说在大明,张山风都吃不上肉。
那么,其他地方,包括皇宫,肯定连油星子都别想沾。
所以,张山风的保证,朱佑樘是信的。
只是,不明真相的群臣不信啊!
眼见所有人都不太信的样子,张山风淡然的邀请道:“也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今日午饭,四品以上官员,随本官一起去大学食堂用膳,如何?”
“大学食堂?”
一众大臣一脸疑惑。
别误会,不是对食堂不懂。
大明是有食堂的!
最早从春秋战国,就有公子贵族招揽门客,为这些门客提供食宿。
从唐朝开始,朝廷就有工作餐,为大臣提供午餐,这时候就有类似食堂的机构了。
有的家境贫寒的大臣,甚至将工作餐打包回家,还得到皇帝的点赞!
所以,某些影视剧为了凸显清官廉洁,演了一出京城有官员饿死!
纯属胡诌!
哪怕从朝廷食堂打包点外卖回去,也是饿不死滴!
只是,食堂这种机构,一般除了朝廷,也没多少地方搞得起!
食堂,不仅仅需要服务于很多人,而且需要固定的财源和客源,以提供稳定的购买渠道,和服务对象。
而且,规模还不能小,才方便稳定供给!
所以,一般是朝廷才搞得起!
而今,张山风居然搞了个大学食堂,这让他们总感觉怪怪的。
所有人看向朱佑樘,示意这货是不是有点太富有了,是不是贪墨所得?
已经有御史在编排故事了,要查一查这货!
在这群御史看来,如今的张山风,颇有点养士三千——孟尝君的意思,其钱财肯定来路不正!
妥妥的增加业绩,还能恶心张山风的好机会,安排上!
反正,言官可以风闻奏事,查证不归他们管。
不过,朱佑樘倒是没想那么多,反而来了兴致:“好些日子没去大学食堂用膳了!
五月了,西瓜是时候熟了。
今日,朕与诸公一起,去大明农业大学,与我大明学子,共进午膳,如何?”
众人大失所望,原来陛下早就知道大学食堂,而且还经常去蹭饭!
本来,皇帝出宫去吃饭,很多大臣是反对的。
皇帝出行是有规格的,而且要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很容易造成铺张浪费和当地的秩序混乱。
但是,所有人听说是去大明农业大学,顿时有些意动。
这个屡屡亮相,多次被提及的大学,频繁的被点名,如今知名度极高。
其培育的一应优良品种,备受推广和好评,更是张山风经常打出的一张牌。
此时一众文官没有反对,他们很好奇大明农业大学,很想知道,甚至想着模仿一下。
说不得,咱们也搞一个儒家版本的大明农业大学,用来增加朝堂的话语权。
抄袭,谁不会呀?
眼见一众文官暗自算计,没有人反对,朱佑樘吩咐道:“那么今日早朝提前散了吧。
四品以上者,如果愿意,可以与朕一起前往大明农业大学用膳!
顺便,用过午膳,随朕一起去看看,大明农业大学最近的成果。”
“臣等尊旨意!”
一众文官大声回应。
参观大明农业大学?
这是师贼长技以制贼的时候!
刚好可以借此机会,看一看张山风的底牌。
如此大好机会,如果能撬走一两个张山风的得力干将,那就最好了。
最不济,也能知己知彼。
去看看大明农业大学的运作模式,回头搭建儒家版本,将来在治理农耕方面,与张山风杠起来,不至于总是被动挨打。
对于这群文官的想法,张山风一清二楚。
但是!
他根本不怕!
儒家这群文官,学得会,学得了吗?
不说如同开挂般的未来视野,就是科研需要投入的!
这些年海外挖矿,海外贸易,他早已分得了金山银山,依旧要跟朱佑樘为了几十万两争得面红耳赤!
为啥?
除了骷髅师的高昂军饷,除了修路所耗巨资,各种大学的研究经费也是天文数字!
用于大明各种大学的科技投资,每年都是千万级别!
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还有投资未必有回报,以及漫长的回报周期……
这些东西,可不是急功近利的儒家官员能玩得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