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狗腿子 > 第36章 跳出掌控的棋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早朝

整个早朝,成了张山风和朱佑樘的双簧表演。

君臣二人,几乎承包了所有的讨论事项。

显然,面对早有准备的张山风和朱佑樘,文武百官毫无准备,被打得措手不及。

首先,要搞武会。

刚刚提议,都没等文官反对,也根本不给反对的机会。

一众武将就安排上了,开始了举荐,连人选都早就想好了!

很明显,这是早有预谋的!

张懋昨晚收到密旨,早就把任务布置下去了。

这是武将手下小弟们,出头的好机会。

这是能与文官最大的文会,相媲美的武将盛宴。

他们不可能允许文官搅局!

有心算无心,几乎没有费力就已定大局!

一众文官看着武将不容置疑的举荐,大多兴致缺缺。

很多文官不知道,孔子提出的君子六艺,其实不仅仅只有死读书。

其中的射和御,分别是射箭和驾驭战车或者骑马。

这是最基本的骑射基础,孔子是希望儒家士子习武的!

甚至,有传言孔子本人的武力值,或许不低于一般的猛将!

孔老儿是能上阵厮杀的!

这一点被所有文官遗忘了!

如今的儒家,礼假了,变得弄虚作假,变得道貌岸然,只在乎其形而忘却其质。

如今的文人,乐变了,留恋青楼,风花雪月,不追求典雅与共鸣,而只在乎浮华与艳俗,难道这就是乐吗?

如今的学子,数忘了,诸多秀才,连当账房的能力都没有,不靠亲友的接济,连日子都过不下去这就是数吗?

如今的文官,书薄了,除了四书五经,他们眼中没有其他的书,容不下其他的书,也不想想当年孔子的时代,没有《论语》《春秋》,孔子读的是什么呢?

总之,文官也好,士子也罢,除了一张嘴,啥也不剩了!

所以,他们对待武会十分冷淡,要不是怕逼急了,怕武将团结反扑,可能阻力会非常大。

不过,饶是措手不及,文官还是不准备彻底缴械。

他们还要挣扎一下!

礼部尚书徐琼见状,连忙出列建议:“启禀陛下,陛下十几年来,第一次举办生辰,可喜可贺。

如今大明一扫前朝阴霾,国库日益富庶,国力日益强横,理当大庆,以章天威!

如此空前盛典,当举国欢庆!

那么,武会举办了,文会切不可落下!”

你们搞武会,咱们搞文会,谁怕谁啊!

果然,徐琼的提议,引得群臣赞同。

要搞,大家都搞,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是!

朱佑樘点了点头:“此言有理,刚好最近不少文人士子入京。

这些都是大明的栋梁之材,有他们在,想必文会不比武会差。

此次就来个文武双会,各展所长!

传朕旨意,无论文会武会,都有奖励,大奖励!

文会魁首者,赐进士;前十者,入国子监,赐贡生!

武会魁首者,赐百金;前十者,赏银百两,官进半品!”

户部尚书周经一听,有点犯难了:“陛下,这些士子入京,是……是为了声讨谢公的!

最近谢公被气得吐血,至今未见好转!

此时留住这些人,怕是谢公……”

他的话没敢说完,怕是谢迁继续被恶心下去,活不到文会!

张山风暗自冷笑,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朱佑樘犯难了,无奈的看向刘健:“刘公,谢公之事,劳烦多费心了!”

言外之意:你好好劝劝那老头,名声是重要,但命更重要!

给张山风低个头,答应了认女,赐婚,啥事都没了,何必非要死扛呢?

刘健脸色冰冷,不得不应承道:“臣试一试!”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再耗下去,谢迁大概不死也差不多了。

要跟张山风斗,首先你得活着,死了还斗个屁!

此时,户部右侍郎许进有些担忧,上前劝道:“陛下,文人士子多喜风花雪月,好风流,消耗甚大!

最近,不少关于文人士子争风吃醋,闹事者甚多。

甚至,有钱财耗尽者,因赊欠不还者,常与店家发生争执。

臣建议,应当尽早疏散文人士子,劝其离京。

可由当地府县,推举参与文会之人,文会不需要那么多人,数十人足以。

其他人驱逐出京,责令返乡,以确保京城秩序!”

许进,成化朝时期,因为弹劾了当时的户部尚书陈钺,被汪直陷害,丢到了诏狱。

后来,他被还是太子的朱佑樘捞出,偷偷送到了塞外,给张山风做秘书。

许进在塞外,亲眼见证了骷髅师的崛起,跟着张山风一锄头一锄头的,在蛮荒的塞外,建立了百万亩玉米地。

在塞外的抗击鞑靼和劳动过程中,许进洗去了文人的虚浮,逐渐认识了火铳,快炮的厉害,也更看清了农业科技的厉害。

理论上,这是妥妥的,张山风的铁杆。

朱佑樘登基之后,许进因为不畏强权,顶撞巅峰时期的汪直,对其头马下手,充当太子党的开路先锋,让他在文官集团,得到了很高的声望。

如今,许进凭着当年太子党的红利,以及自身声望和资历的积累,已经进入户部,升任户部侍郎。

在这十几年来,张山风几乎没明面上联系过许进,也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许进去过塞外,而且一呆就是四五年!

昨夜,张山风第一次联系了许进,让许进暗中支持他!

为了成立巡捕房,将大明政法分离,张山风决定,动用这枚埋了十多年的暗棋!

但是!

情况与张山风想象的不一样:许进虽然支持张山风改革,也认同张山风的理念。

然而!

他却并不支持张山风创立巡捕房!

原因很简单:他自己也是文官!

这个改革,是革他自己!

可能吗?

所以,为了既不得罪张山风,又能避免巡捕房的成立,削了文官权力,许进想了一晚上,才做出决定。

既然,张山风成立巡捕房的借口,是京城治安出了问题。

那么,许进就解决这个问题!

文人士子,别呆在京城瞎b闹腾了,该回去的,早点回去。

居京城,不大易!

京城物价高,不是随随便便就住得起的,更不是穷乡僻壤的士绅子弟,天天逛青楼的地方。

在京城时间长了,钱花完了,当然要出事!

让这帮人早点滚蛋,啥事都没有!

所以,许进在不能点破张山风布局的前提下,选择驱逐文人士子。

如此,不仅能帮谢迁解围,又能防止文官的权柄被削弱。

不得不说,这是不错的解决方法。

然而,张山风一听许进的话,就想通了关键,脸色奇冷无比。

说到底,儒家教出来的文官,本质上还是自私的!

哪怕是许进这类视野开阔之人,依旧还是具有极大的私心。

他们根本不可能做真正的改革拥护者!

一旦改革触击他们的利益,依旧会激起反抗之心!

大明没有后世那位开天辟地的伟人,也没办法用后世大中华那种彻底根除阶级,那种一劳永逸的方式。

因为没有人,具备那种程度的威望和手段!

所以张山风与朱佑樘只能迂回,如今大明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缓缓图之的。

这个过程,很容易伤害自己人的利益,将自身阵营的人,逼向保守派。

许进只是其中一个,而且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这才是改革真正困难的地方!

就连精心布局了十年的暗子,在塞外亲眼见证了改革好处和成果的许进,居然刚刚准备打出这张底牌的时候,就脱离了掌控,跳出了棋盘!

那么,就更别说别人了。

改革,难啊!

朱佑樘内心怒火一闪而逝,表面则不动声色的询问了内阁:“诸公,对于许侍郎的提议,如何看呢?”

随后,他也有点意外,一脸无语的看向张山风。

你他丫的玩什么啊!

人缘咋混的这么差,连自己的秘书都造反了!

张山风一时间无言以对,许进的这出戏,有点太出乎意料了。

他也是被打得措手不及!

还好,许进没有彻底倒戈,选择了比较不得罪的方式。

否则,一旦曝光张山风真正的目的,张山风将极其被动,连朱佑樘都有可能被影响。

内阁四人尽皆沉默,一时没人应答。

此刻,谢迁因病缺席,李东阳浑浑噩噩,刘健愁眉不展。

显然,这段时间,张山风没少给他们添堵。

谢迁就不说了,每天都要吐血三升,随时都可能嗝屁的样子。

现在的谢迁,别说上朝,连独立上厕所都很难。

李东阳方面,张山风又给他整了一点药。

此药名曰:阿三神油!

李东阳晚上特精神,白天他还能起得来,还能来早朝,已经很敬业了!

相李东阳,刘健则更惨。

张山风命令龙虎和武当的道人,到刘府说他的宅子,风水不好。

说什么刘府的宅子,乃巨鲸吸水局,不仅能吸纳四方气运,也吸光了身边人的精气神,尤其是幼年男子。

这种风水格局,虽然自己会显贵,但会祸及子孙!

不巧的是,他的长孙最近还真就也夭折了!

更加不巧的是,他的三个儿子已经嗝屁了两个!

一语中的,由不得刘健不信!

本来,这个时代医疗不发达,儿童普遍死亡率高。

这很正常。

据说,欧洲这会儿,儿童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四十!

相比之下,大明已经很不错了。

然而!

说得轻松,真正到了自己身上,生离死别的时候,还是痛彻心扉。

刘健本就因为子孙一个接一个的夭折,而心烦意乱。

好巧不巧,正好前不久有不止一位道家高人,说他家风水不好!

所以,刘健现在心乱如麻。

此时的刘健,一点讨论朝政的心情都没有,就想早点找个风水好的宅子,赶紧搬出去。

他现在就怕剩下唯一的儿子,也被凶宅给嚯嚯了。

徐溥眼见李东阳和刘健都哑火了,场面有点冷淡。

所以,他不得不出面:“陛下,还有三个多月就乡闱了,这来回的奔波恐耽误士子读书,影响考试成绩。

臣建议,户部支持一笔银子,让这些文人士子能在京城维持生计,就在顺天府参加乡试。

如果能中榜,朝廷可以供养到明年春闱。

几万士子罢了,朝廷还是养得起的!”

这话搁十年前,肯定被骂得狗血淋头。

但是!

如今的朝廷收入,完全有底气说这样的话!

咱大明国库,现在有的是钱!

不差钱!

徐溥的思路也很简单:文会不能输了气势,绝不能被武会比下去!

大明崇文抑武,但开国那会儿勋贵可是横着走的存在,一个比一个嚣张。

好不容易趁着土木堡大败,死了一大堆有名望的勋贵,彻底压制了武将。

绝不能让武将,有死灰复燃,重新压过文官的可能。

张山风搞武会,就是在推动全民尚武,抬高武将地位!

那么,文会也要同时举行!

而且,还要在声势上,压过一头!

以此提现文会的重要,也表示文官要继续压制武将。

张山风赞助的这波文人士子入京,正好可以用作文会的助力,徐溥当然不想错过。

否则,再想搞一波文人士子入京,那得花海量的钱粮。

如此多的钱粮,可不是几个士绅办得到的,连国库都要思量一下!

大局已定,许进还想说什么。

只是张山风眼神凌厉,阴森的看着许进。

许进暗自叹气,只得咽下了嘴边的话,一个字没敢多说。

他的儿子许诗,还在骷髅师当千户,这要是再说下去,保不齐张山风随便安排个危险任务,许诗就为国捐躯了。

张山风的手段,许进太清楚了。

所以他只能闭嘴不言,暗自叹了口气,选择默认。

朱佑樘嘴角微笑,当即同意。

他看向户部尚书周经:“文会一事,礼部和内阁都觉得可行,但文人士子留宿京城,靡费方面,户部怎么看?”

看啥?

意思是:给钱咯!

周经一脑门黑线,他是掌控钱袋子的,看起来是大佬中的大佬。

然而,事实上,真实情况只有他自己知道。

用钱的时候一个个都大方的一批,缺钱的时候就是户部无能,户部贪污,户部管理不善……

这话周经肯定不敢说,只能硬着头皮推诿:“陛下,朝廷举办文会,出资让文人士子留宿京城,这理所当然。

然而,文会的目的是以文会友,是交流学术,展现文采。

而非风花雪月,留恋青楼酒馆。

所以,费用方面,当以节省为主。

臣建议,每人每日提供基本的食宿即可,可按每人一天十文计算。

如此这般,哪怕京城要来十万文人士子,户部拨款十万两,绰绰有余!”

抠!

管钱的,脸上都写着抠!

一天十文,搁在成化朝还能过的不错,至少能管两顿干饭。

然而,经过海外银矿的引入,以及海上走私,大批金银涌入大明,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明长期以铜钱为主的格局。

以前大家喜欢用一贯钱来代替一两,那是因为白银不够用。

现在大家喜欢用一两银子代替一贯,没有人喜欢扛着一千个铜钱去买东西,拿着一两银子,它不香吗?

为了实现白银的这种流通力度,这些年来,张山风和朱佑樘花了大力气,至少从海外捞回了八千万两以上的白银!

然而!

朱佑樘和张山风都没有将这些银子,当作家族底蕴存起来。

因为存起来的银子,它不是有效的流通货币,只是一个数字。

只有流通的银子,它才是真正的货币!

这些银子八成以上,都不是闲置的,没有存入二人的小金库。

而是以工钱的方式,发放给修路,修学校,工厂打工等等地方的工人。

或者是以赈济的方式,发放给了灾民。

再不就是以投资的方式,购买桑田、茶园……

这些银子被投入了民间!

这样的操作,相当于老朱当年疯狂的印宝钞,相当于后世银行放水不停的印钱。

其结果,自然是会弄得宝钞贬值,弄类似得津巴布韦的百姓,要挑着一石钱,去买厕所纸!

钱不如纸贵,是这种白银疯狂引进,最极端的可能!

只是,张山风和朱佑樘在背后控制,他们需要一定程度的白银冲击大明,带来货币流通,冲淡士绅存下的金库。

然而,又要控制分寸,不能快,不能多,不能少,不能慢!

简单的说,就是张山风和朱佑樘在可控的范围内,在老百姓不受明显影响的前提下,人为的创造通货膨胀。

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稀释士绅富户手上的财富。

以前,一个士绅手上有一万两,他就能躺着吃几代人。

现在,最多几年之后,陆续的白银流入,一万两就够他们潇洒一代人。

如果,加大一点力度,可能一万两都不够士绅善终的!

反正,老百姓存不住钱,那就让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让更多的老地主,变成了普通人,最终打破财富垄断,实现终极目的——无产!

所以,现在的物价,早已不是当年了!

当年,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粮食。

如今,是一两银子,买不到一石粮食!

虽然,化肥的出现,废除奴籍生产力的解放,努力开垦,粮食曾经一度与白银的贬值相当。

甚至,曾经一度达到过一两银子三四石粮食。

但是,化肥的增产有限,农田开垦越发困难,劳动人口增长也终将趋于平缓,加上朝廷粮仓的价格控制,粮食的贬值有限。

与粮食不同,白银却是一路狂风带闪电的贬值,这是没有上限的!

随着朱佑樘派出数万人,从天津出发,这些人到海外银矿疯狂开采,越发快速的白银流入大明,早就逆转了物价。

假如以土地为绝对货币,来看一看粮食和白银的绝对价值曲线。

粮食的曲线图是,经历了先贬值,再稳定,是倒L。

那么,白银就是一贬再贬,而且还在以更加快的速度,继续贬值,是一条斜杠!

白银尚且如此,一两白银兑换一千文的铜钱,也就跟着遭殃。

所以,给文人士子发十文钱,大概也就只够住低端的客栈,每天大概就是咸菜配稀粥,连馒头都很有可能吃不起!

摆明了,周经在帮谢迁解围!

别忘了,这帮文人士子,是张山风挑唆,赞助他们来攻讦谢迁的!

这下就文官就陷入了两难境地!

选择留住文人士子,谢迁气不死也差不多了。

如果不留这群文人士子,文会就搞不出声势。

那么,文官要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