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召唤天山童姥 > 第二百九十九章 ?八股文,不要再考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九十九章 ?八股文,不要再考了!

把柄在手,众臣无只能低头。

朱慈亮又说:

“各级官学建成,便可与科考挂钩了。如童子试由各县学主持,而院试由府、州学主持,乡试由各省学主持,及至会试、殿试,则仍由礼部为主,统一施行评分法!”

果然,这次尝到甜头了。

这也无可厚非,“评分法”虽然费时费力,但从殿试的效果看,确实要公平、公正得多,还能杜绝徇私舞弊。

众臣自然没意见,朱慈亮继续往外打牌:

“既然相对各级考试,县、府、省、国子监四级学府的入学门槛,便要提一提了,所授科目,亦该有所区别,大祭酒有何高见?”

上学还得有门槛?

姜曰广有些懵,沉吟不已。

官学不是朱慈亮新创,历代都有,太祖于洪武二年下诏令各府、州、县兴办学校,从此各地开始设立“郡学”,又称“儒学”。

国子监正是官学代表,也没什么门槛啊?

国子监的生源分为两类:

官生和民生。

官生是由皇帝指派的,不仅包括各级官员的子弟,还包括土司子弟、海外留学生,而民生则是由地方官员从“郡学”中选出来,保送的民间俊秀统一称为监生。

民生倒还行,那些官生,大多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国子监连启蒙的事儿,都做了……

有什么门槛?

朱慈亮点了他一下:

“譬如,县学当为天下读书人启蒙,有志者皆可入学。往上一级,却又不同,那府、州学当如何?”

姜曰广想了想,便顺着他的话说:

“既然如此,则童子试合格,可入府、州学读书;院试具名,则入省学深造;省学有成,经乡试得举人功名,国子监……”

自己把自己问住了。

国子监现在从幼儿园到大学,各阶段学生都有,而省学的门槛已经是举人了,国子监作为顶级学府,总不能召进士吧?

进士,都去当官了啊!

时代的桎梏,限制了姜曰广的眼界,他没办法。

朱慈亮换了个话题,反问道:

“姜祭酒,各级官学建成后,缺不缺教授?”

缺啊,怎么不缺?

自太祖一声令下,自布政使司以下,府、州各级高度重视,更有学政、督学坐镇郡学,只是教员一直不好解决,有功名的都去当官了,谁爱拿粉笔头儿?

于是,官学只招募落第举人、秀才,甚至屡考不中,却又颇有声望的老童生出任教授,现在突然多出来一千多所官学,哪里找那么多合适教书育人的落第举人、秀才去?

姜曰广苦着脸道:

“回禀殿下,各级官学,苦缺教授久矣……”

朱慈亮笑道:

“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朕给他们一个‘兼济天下’的机会,也给落第举人们一条出路。”

姜曰广躬身道:

“殿下,臣愿闻其详!”

朱慈亮道:

“我朝举人,只有三次会试机会,这次朕破例,前来赶考的往届举人,竟有数千人之多,可见功名之心不堕。以后,可为常例,不过要加一个限制,落第举人,则需在县、府、省学各教授一年,才能重新参加会试,怎么样?”

这倒是个办法!

每三年都有三五千落地举人,与其让他们闷头回家读书,倒不如废物利用,各级官学的教授数量、质量都有保障!

只是……

姜曰广又转了回来,为难的问:

“陛下,改革之后,国子监算那一级?”

朱慈亮神秘一笑,道:

“国子监下设五座大明最高学府,其一为行政学院,翰林院不必设庶吉士了,新科进士,可入行政学院深造,三年后考核合格者,才授以实官,不合格者,留级进修!”

这个冲击力有些大了!

殿试之后,居然还得上学,这不是耽误事儿么?

刘宗周眉头一挑,道:

“陛下,深造三年,是不是太严格了?”

“确实严格!”

朱慈亮面色肃然,沉声道:

“一朝中进士,若不入翰林院,便为一方父母官。进士们数十年寒窗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怎么就会治民理政,诸位都是个中佼佼,莫非一开始,就政务娴熟了?”

五人都尴尬了,他们之中,只有张慎言当过知县,其余四人都是从翰林院清贵官儿做起,所以才升得那么快。

说一开始就政务娴熟,那就扯淡了。

最终,张慎言出列,惭愧的说:

“陛下圣明,微臣就任寿张知县时,也一窍不通。一年之后,才粗通地方政务,三五年后,才略有小成。”

朱慈亮叹道:

“张爱卿有贤相之姿,仍需三五年,天下士子,有几人可比?”

张慎言汗颜不已,躬身道:

“微臣鲁钝,陛下谬赞了!”

朱慈亮正色道:

“统一县百姓,为当地父母,履新进士,绝不能用百姓练手。练好了,倒还说得过去,练不好,便是为祸一方!”

话锋一转,朗声道:

“是以,国子监要改,旨在培养治国理政之才。博士皆由翰林院学士、各部官员、封疆大吏兼任,教授内容也改分六部各科及府县事务,研习为官之道,理政之术,确保随时可用!”

“陛下圣明!”

五人心服口服,他们也算是看出来了,皇帝是早有准备,别的不提,就这个行政学院,可比庶吉士什么的高明多了!

顿了一顿,朱慈亮又说:

“省、府、县三级官学,教授内容偏重不同。县学开蒙,府学教授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省学侧重刑名律例、史书、经典等。各级考试内容也相应更改,确保能为国子监输送治国良才!”

众臣躬身领旨,都陷入了沉思,按照皇帝的思路,改了一定是好事,关键是怎么改才好?

这时,朱慈亮又抛出来一个重磅炸弹:

“今后各级考试,都不要用八股文了!”

八股文死板僵硬,内容空疏,对于治国理政而言没什么帮助,两百多年来,怨声载道,之所以沿袭不改,是因为八股取士的精髓不在于通过八股文治国安邦,而是方便评比,相对客观公平。

这就是因噎废食了!

譬如中国菜系驳杂,选一个食神太过于复杂,考官又因口味等因素,容易偏于主观,为了公平公正,于是要求——

天下只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