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召唤天山童姥 > 第二百九十七章 ?殿试惊现超级大冷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九十七章 ?殿试惊现超级大冷门!

当晚,礼部差人将进士服预先送到每个准进士的手中。

这些衣服都是事先定制,而且举行完传胪大典还要归还,所以不允许自行裁改,不过贡士们身材不一,若是不合身,倒是可以自行和他人交换,甚至去礼部更换都行。

三月二十六日辰时,中华元年的传胪大典准备就绪。

朝中文武百官,全部入宫列队站好后,在奉天门外等候的准进士们才开始入宫,他们的次序排列和殿试时是一样的,而传胪大典的所在地依然是奉天殿。

文武百官按文武职分别站立于丹墀之内两侧,三百六十位准进士也分为两列站于其后,此时礼乐响起,内阁首辅高宏图出列,手捧黄榜置于黄榜案上。

待朱慈亮驾临,升座,众人行五拜三叩礼,一众官员随后入殿。

而后,鸿胪寺官员宣读制诰:

“中华元年二月二十六日,策试天下贡士,大明皇帝陛下,亲自审阅三百六十份策卷,耗时十日,终得其贤,乃恩典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按照惯例,这一段制诰实在殿内读的,而准进士们都在殿外,声音不会传那么远,他们也听不着。

反正每年都一样,彩头还在后面。

但朱慈亮要给刘宗周站台,准进士们听不着可不行,所以鸿胪寺特意选了一个大嗓门,站在殿外宣读。

果然,刚读完,准进士们就惊呆了。

怪不得传胪大典延后了?

原来这一次的殿试试卷是皇帝亲自审阅出来的啊!

大明立国二百七十七载,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准进士们脸上表情精彩极了。

兴奋者有,懊恼者也有。

尤其是之前会试的前五名“五经魁”们,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怎么忽然改皇帝阅卷了,这不是闹呢么?

若是内阁阅卷,一甲三人,十之八九会出自他们五人中,但皇帝亲阅,变数就大了……

策论真不是“五经魁”的特长啊!

但不管准进士们怎么想,传胪大典仍然继续进行,鸿胪寺的大嗓门宣旨之后,便入殿缴旨了。

随后,读卷官之首,刘宗周在殿中拆卷,唱道:

“第一甲第一名,黄宗羲!”

他刚唱完,鸿胪寺的大嗓门立即高声重复了一遍,随后站在大殿门口的丹樨上的另一位鸿胪寺大嗓门唱第三遍!

三重唱之后,聋子都听明白了!

但三百六十位准进士都是呆若木鸡,尤其是“五经魁”,更是如丧考妣,面如土色,真真是……

丢死人了!

黄宗羲名气很大,所以同届贡士们大多都看了他的名次,知道他会试的成绩只是乙榜第三百二十名。

就这,居然被点了状元?

皇帝阅卷,真不是变数太大,而是翻天覆地啊!

黄宗羲自己也没反应过来,他虽然对自己的策论有信心,而且老师刘宗周又是会试主考,但他跟了刘宗周那么久,早就知道殿试的那点儿龌龊,压根儿就没抱什么希望。

这次能得个同进士出身,都要烧高香!

所以,之前说皇帝亲自阅卷,他也没在意,这话哄哄其他人还行,春闱之前,他已经在南京给刘宗周打下手了,早知道皇帝不学无术,连大朝会上的奏疏都听不懂,怎么阅卷?

鸿胪寺官员可不管他听明白没,直接来到他身边,低声道:

“状元郎,该入殿谢恩了!”

直到此时,黄宗羲才反应过来,我踏马中状元了?

但觉浑身血液“轰”的一下,都涌进脑子里去了,整个人都是懵逼状态,像个木偶一样,在其他三百多道或妒忌、或质疑的眼神中,拾级而上,进入奉天殿拜倒谢恩。

“臣黄宗羲叩谢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榜眼和探花身上。

等黄宗羲、王夫之和陈贞慧三个懵逼同时跪在奉天殿时,三人才同时反应过来——

可能殿试的卷子,还真是皇帝自己审阅出来的!

若不然,怎么可能一甲三人……

都是会试倒数!

殿外的准进士们也终于相信了,“五经魁”乃至会试甲榜的十八人悔的肠子都绿了,早知道皇帝会逐一阅卷,殿试的时候就该好好的写一篇歌功颂德的鸿篇巨文啊……

求稳,求个蛋!

状元、榜眼、探花,都是传唱三次,以示尊荣。

其后,读卷官又唱二甲前三名,三甲前三名,但都只唱一次,并且不会出班,让鸿胪寺官员引入奉天殿。

剩下的三百五十一人,却连唱名的资格都没有了……

唱名结束,“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于殿前叩谢皇恩,殿外诸进士再谢。

礼乐奏响,朱慈亮可以退场了。

而后,由礼部右侍郎刘宗周捧榜,用云盘承榜,伞盖鼓乐引导,出奉天门、午门,至长安左门外张挂。

其他进士、王公百官皆随榜而出,走的是两侧门洞,而“三鼎甲”终于堂而皇之,从午门正中的尊贵门洞走出。

黄宗羲、王夫之和陈贞慧同时想起一句话——

呃,我这辈子值了……

写着三百六十名进士姓名和名次的黄榜,会在宫墙上张贴三日。

三天之后,礼部将黄榜送到内阁,再由内阁转送到国子监,将众进士姓名刻碑,随后黄榜会被保管在国子监内,以供后人查阅。

与之前不同,这一次同时张贴的,还有参与殿试的三百六十位进士的策论试卷。

这是朱慈亮要求的:

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朕的眼光到底高不高?

他信心很足,这卷子是朝廷最大的十七位重臣评出来的,一两个人眼光不佳,绝不会影响全局——

怎么可能不服众?

这个仪式,朱慈亮早就想好了。

所以十七位读卷官打分的时候,都另起草纸,并没有污染试卷,上面也没有“o”或“x”,卷面整洁如新,更像是皇帝一个人阅出来的了……

消息传出,参与会试的五千多举人都跑来看了!

实在是太冷门了!

会试霸榜的“五经魁”,居然没有挤进一甲,连二甲前几名都没摸着?

甚至有两人,掉到三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