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亮虽听过黄宗羲的大名,据说号称“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对他的生平却不甚了解,不料到他竟然还是刘宗周的弟子?
这不是巧了么?
刘宗周之所以说他害的黄宗羲“为万夫所指,身败名裂”,就是因为这个师徒羁绊,刘宗周是会试主考,黄宗羲只是会试乙榜第三百二十名,而众所周知殿试是不誊录的。
那么……
一旦黄宗羲高中状元,这一层关系就成了污点。
所有人都会认为是刘宗周认出了他的笔迹,从而暗箱操作,才点了状元!
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见这老头血压都高了,朱慈亮也不忍再逗他,笑着说:
“刘爱卿何时教了这么个徒儿?”
刘宗周叹道:
“回陛下的话,太冲(黄宗羲,字太冲)自崇祯元年为父鸣冤昭雪,返乡之后,便拜于老臣门下,至今已有十八年了!”
黄宗羲的父亲,是“东林七君子”之一的黄尊素,天启年间因弹劾魏忠贤,被他诬陷诏狱,许显纯、崔应元严刑拷问。
黄尊素不愿受辱,留诗一首,从容就义。
崇祯元年,皇帝诛魏忠贤、崔呈秀,黄宗羲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为父昭雪。
五月刑部会审,黄宗羲出庭对证,出袖中锥刺许显纯,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人称“姚江黄孝子”,崇祯也赞他是“忠臣孤子”!
只是,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于八股文就不很精通了。
崇祯十六年,黄宗羲赴北京赶考,果然名落孙山。
这次得亏朱慈亮把第一场的权重降了一半,否则他还得落榜。
果然思想越是活泛,八股文就越菜啊!
朱慈亮想了想,忽然扬声道:
“本次殿试,三百六十名贡士,皆是朕亲自审阅试卷,黄尊素才能脱颖而出,否则刘爱卿为避嫌,又仿会试故事,故意压低徒儿名次,此乃千古佳话,当传扬天下!”
你一份试卷都没看,哪里【亲自】审阅了?
刘宗周愣了一下,忽然反应过来,这是朱慈亮特意给他师徒两人背书辟谣啊!
顿时神情激荡,俯身拜倒道:
“老臣,谢陛下隆恩!”
朱慈亮摆摆手,道:
“刘爱卿请起,你还没说这黄宗羲到底写了些什么,让诸位爱卿都爱不释手,打了高分?”
刘宗周谢恩起身,便从御案上取回黄宗羲的试卷,慷慨激昂的念了一遍。
怕朱慈亮听不懂,又解释了一翻。
黄宗羲提出了治辽三策:
其一,法治。
他认为辽东失陷已久,民众早已沦为女真奴隶,乃“不知有明”,平辽之后,必须以严刑峻法肃清社会流毒,提出——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单单这一句,其立意已经高于同届诸生了。
其二,教育。
辽东百姓,失教已久,必须派大量人才东去,兴办学校,教化子弟,从根本上扭转女真“奴气”。
这一段夹了些私货,引申到了整个大明,“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之气”,才能使“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其三,行政。
他认为则应效仿唐初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的制度,在辽东设立节度使,给予更大权限、自由,才能使辽东尽快回复、发展。
这就有些特别行政区的意思了……
殿中众臣都已经读过一遍他的试卷,此时听刘宗周朗读、剖析,仍然觉得妙不可言,不住赞叹。
朱慈亮也有些意外,他不过无心插柳,谁知还真有人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法子,尤其是前两条,简直跟他的设想不谋而合,至于特别行政区,倒是一个新思路,得琢磨琢磨……
既然刘宗周开了头,高宏图和史可法便各自读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试卷,照例剖析了一翻。
不料,第二名是王夫之,第三名是陈贞慧。
一个主张改牧为耕,从生活方式上斩断女真长久以来的劣根性,使其逐渐汉化,另一个更狠,提出移民,以辽东女真填川蜀沃野。
这两个点子,也与朱慈亮不谋而合。
他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陈贞慧跟郑芝龙有什么来往,知道他想移女真填台湾?
朱慈亮只听内容,至于文章好坏,他也分辨不出来,但从在场众臣的表现推断,这两篇文章也是妙语连珠,令人叹为观止。
跟着乐了一会儿,顿时又郁闷了。
这些想法,本来朕的原创,但若这几个家伙高中三甲,他们的试卷必将传扬天下,将来真打下辽东,施行起来……
岂不是让人以为是他们的功劳?
见他面色不虞,场子渐渐冷了下来,刘宗周试探着说:
“陛下,这些文章,可有犯忌之处?”
我擦!
被看出来了?
那可不行!
朱慈亮摇摇头,笑道:
“并无忌讳,只是得良才如此,朕恨不得立即启用……但一想,即便三甲魁首,也需从翰林院修撰做起,顿觉急不可耐了!”
刘宗周愕然道:
“陛下,果然急不可耐!”
众臣都笑了起来,皇帝满意就好。
翰林院修撰也不过是个过度,堪磨几月,便可调入内阁行走,升官可快了!
小宴之后,便该填榜了。
皇帝对前三名没意见,遂钦点了第一甲:
第一名为黄宗羲,第二名为王夫之,第三名为陈贞慧。
刘宗周执笔,按平均分高地顺序,依次将贡士名字填在而黄榜上,而后用印,准备明早张贴。
而后,高宏图起草传胪贴子,授鸿胪寺卿筹备传胪大典。
一直到填完了名单,朱慈亮才听到侯方域的名字,这厮竟然落到第三堆里面去了!
也不知写了些啥?
这样也好……
侯方域虽然跟陈贞慧名列“明末四公子”,但不同于黄宗羲一生不仕,王夫之的终生不剃发,陈贞慧的隐世独立,侯方域就比较软骨头了。
甚至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虽然是迫于兵锋,而且交了白卷,但失节是坐定了!
这种人……
朱慈亮确实不太想用!
就让他得个功名,回去跟李香君你是风儿我是沙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