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间内,顾神目光专注地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弹幕,继续深入讲解道:“求生的逻辑,追根溯源,其形成与对死亡的恐惧紧密相连。不过,在此需要着重厘清的是,‘恐惧死亡’与‘实现存活’,看似相关,实则大有不同。就拿病毒和原始生物来说,自它们在地球这片广袤天地中崭露头角起,便将繁殖视为生命的核心使命。在漫长的时光长河里,那些难以‘活下来’的病毒与细菌,由于无法成功完成繁殖这一关键任务,数量愈发稀少,逐渐在生存竞争的舞台上销声匿迹;相反,能够顺利‘活下来’的病毒和细菌,凭借持续不断的繁殖,种群规模日益壮大。历经无数岁月的磨砺与演变,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这样一番景象:现存的原始生物无一不具备‘活下来’的能力。” 】
【讲到这里,顾神微微停顿,目光扫视着直播间,随后伸出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发出清脆声响,以吸引大家的全部注意力,接着郑重说道:“但大家务必留意,在这场‘活下来’者得以留存、‘活不下来’者惨遭淘汰的自然‘游戏’进程中,这些原始生物自身对于生与死,其实毫无概念可言。它们既没有主动求生的主观意愿,也不存在对死亡的惧怕心理,这仅仅是纯粹的自然选择过程在发挥作用,是大自然这位神奇‘导演’按照自身规律进行的一场筛选。” 】
【 “而当我们谈及‘求生’时,这已然上升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层面。它意味着生物开始在认知层面区分出生与死的界限,自此,生命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生物们一方面由衷地赞美生命的美好与顽强,另一方面则对死亡心怀深深的畏惧。” 】
……
直播间内,弹幕如汹涌的潮水般疯狂滚动,内容丰富多样:
“简直打开了我对生命认知的全新维度,太震撼了!原来求生逻辑背后隐藏着这么多奥秘,以前从没想过!”
“顾神yyds!这一番讲解,直接让我对大自然的神奇有了更深层的敬畏,绝了!感觉以后看任何生物都得重新审视了。”
“从量子生物学角度,微观层面的变化对生物求生意识的产生有影响吗?好想知道微观世界的奥秘是怎么和宏观的求生逻辑挂钩的。”
“在极端环境下,比如深海热液区,生物的求生逻辑与常规环境相比,有哪些独特的进化路径?那些奇奇怪怪的深海生物,它们的生存策略肯定超级独特。”
“我曾经在野外看到过一只受伤的小鸟,它挣扎着躲避天敌的样子,是不是就是这种求生意识的体现呀?当时那场景,小鸟的眼神里满是对生的渴望,印象太深刻了。”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纪录片,里面讲的生物在冰川期的生存策略,和现在讨论的太有关联了。冰川期那么恶劣,生物们想尽办法存活,真的很神奇。”
“这和经济学里的资源竞争理论很像,生物在生存中争夺资源,和企业在市场中竞争资源,本质上是不是相通的?感觉很多道理在不同领域都能找到相似之处。”
“从文学作品中对生死的描写来看,人类对求生意识的思考似乎一直贯穿历史,这和现实生物的求生又有怎样的联系呢?像那些经典文学里对生死抉择的刻画,是不是也反映了人类本能的求生逻辑?”
“接下来是不是要讲讲求生意识对生物社会结构的具体影响了,好期待!感觉这肯定又是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
“感觉马上要探讨人类社会中求生逻辑的独特性了,不知道会有什么惊人观点。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求生逻辑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
骁睿紧盯着屏幕,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急切地对着电话那头的洛尘说道:“洛尘,你听到顾神说的了吗?原始生物的‘活下来’和后来生物的求生意识,完全是两个概念。
从进化路径分歧来看,不同生物类群为了在自然选择中留存,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就像哺乳动物和昆虫,哺乳动物演化出复杂的哺育行为和群体协作模式,昆虫依靠强大的繁殖力和快速的适应能力。
这背后的进化路径差异,和它们对求生意识的不同体现有啥关系呢?
你看弹幕也都在热烈讨论,大家都充满好奇。”
此时,屏幕上弹幕不断飘过:
“哺乳动物和昆虫的生存策略差异,根源到底是什么?是环境、基因,还是别的因素?”
“这是不是和它们所处环境有关呀?但感觉又没这么简单,肯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从基因编辑的可能性来看,未来我们能不能人为调整生物的求生策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大胆了。”
洛尘在电话那头,一边飞速地在电脑上查阅着相关资料,一边回应道:“骁睿,从生物学的r - K选择理论来讲,哺乳动物倾向于K选择,注重个体质量和长期生存。”
“等等,洛尘,”骁睿忍不住插话,“这K选择具体是怎么体现的呀?”
洛尘耐心解释:“这是因为哺乳动物它们通常处于相对稳定但资源竞争激烈的环境,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照顾后代,以提高后代的生存几率,像老虎对幼崽的精心哺育 。而昆虫多为r选择,强调繁殖数量和快速适应。”
“那昆虫的r选择在实际中是怎么操作的呢?”骁睿追问道。
洛尘接着说:“它们面临的环境往往复杂多变,通过大量繁殖,即便部分个体死亡,种群也能得以延续,像蝗虫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庞大数量的后代。这种进化路径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它们求生意识的表现形式。
哺乳动物发展出基于群体协作和个体保护的复杂求生意识,比如狼群在狩猎时分工明确,共同保护群体成员;昆虫则更多依赖本能反应来应对生存挑战,像蟑螂在遇到危险时迅速逃窜。
而且从生态学层面来说,生物的求生策略与其所处的生态位紧密相连。”
“生态位?这和求生策略怎么个紧密相连法?”骁睿好奇地问。
洛尘回答:“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这决定了它们面临的生存挑战和资源获取方式。
比如食草动物需要不断寻找足够的植物资源,同时防范食肉动物的捕食,它们的求生策略围绕着获取食物和躲避天敌展开;
而食肉动物则需要发展出高效的捕猎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这些生态位的差异,促使生物进化出多样化的求生方式,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洛尘总结道:“这部分主要探讨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自然选择下的进化策略差异,r - K选择理论解释了哺乳动物和昆虫进化路径的不同,且生物的求生策略受生态位影响,多样的求生方式推动了生物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