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阎罗宴
邵生奇遇:忤官王的馈赠静海之地,有一位邵生,家境贫寒,日子过得颇为清苦。母亲生日这天,邵生倾尽全力,备好牲酒,在庭院中虔诚祭祀。他恭恭敬敬地行完拜礼,起身时却惊得目瞪口呆 —— 案上的佳肴竟消失得无影无踪。邵生满心疑惑与震惊,赶忙将此事告知母亲。母亲却以为他因家境窘迫,无法为自己好好庆祝生日,才编造出这般荒诞的故事,不禁摇头叹息。邵生张了张嘴,却无从辩解,只能默默咽下委屈。不久,学使按临,邵生为赴考的盘缠发愁。无奈之下,他四处奔波,好不容易借到一点微薄的钱财,踏上了赶考之路。行至途中,前方一人早已候在道旁。那人见邵生走来,立刻迎上前,言辞恳切,热情邀请邵生随他前往。邵生虽心生疑虑,但对方态度真诚,盛情难却,便跟着他去了。随着脚步迈进,眼前的景象让邵生惊叹不已。殿阁楼台鳞次栉比,气势恢宏,绵延于大街小巷。进入一座宏伟的宫殿,邵生瞧见一位王者高坐殿上,威严庄重。他赶忙伏地叩拜,王者神色温和,命他起身就坐,并设宴款待。席间,王者微笑着说道:“此前路过你家,我的仆从们在路上又饥又渴,多有叨扰,享用了你家的丰盛美食。” 邵生听后,一脸茫然,完全不知王者所云。王者见状,又解释道:“我乃忤官王,你难道不记得你母亲寿辰那日的事了?” 邵生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自称奇。宴会结束后,忤官王拿出一包裹白银,递到邵生面前,说道:“承蒙你家美食款待,这点薄礼,聊表谢意。” 邵生接过包裹,拜谢后退出宫殿。可当他迈出宫殿大门,眼前的宫殿、人物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唯有几棵大树,孤寂地立在道旁。邵生打开包裹一看,竟是真金,称了一下,足足有五两。此次赶考,邵生一路花销,待考试结束,仅用去一半。他怀揣着剩下的金子,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将这段奇遇和金子一并交给母亲。母亲听后,又惊又喜,对那天祭祀时发生的事,也有了新的认识。而邵生的这段奇遇,也在邻里间口口相传,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奇谈 。
2.役鬼
杨医奇术:驭鬼之行三晋大地,藏龙卧虎,有一位杨医,身怀奇术。他不仅精通针灸之法,妙手回春,更能驱使鬼魅,操控自如。在乡邻口中,杨医的奇事一桩接着一桩,每一件都令人称奇,久而久之,他的名声便如一阵风,传遍了十里八乡。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杨医结束了在外的行医之旅,与友人结伴而归。月光洒在地上,宛如一层银霜,四周静谧无声,只有他们踏在雪地上发出的嘎吱声。友人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听杨医讲述着行医途中的趣事。突然,前方出现两个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魁梧,宛如两座小山。友人心中一惊,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杨医却镇定自若,上前大声问道:“来者何人?” 那两人齐声答道:“长脚王、大头李,特来迎接主人!” 声音低沉浑厚,在寂静的夜里回荡。杨医听后,微微点头,吩咐道:“为我在前引路。” 长脚王和大头李应了一声,立刻转身前行。他们的步伐或快或慢,时刻留意着杨医的速度。若是走得太快,便会停下等候;若是杨医脚步稍缓,他们也会耐心伫立。两人的举动,就像训练有素的奴仆,对主人的命令言听计从。友人见状,惊讶得合不拢嘴,看向杨医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他小心翼翼地靠近杨医,压低声音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何对你如此恭敬?” 杨医笑着拍了拍友人的肩膀,说道:“不过是我驱使的鬼物罢了,不必惊慌。” 友人听后,心中虽还有疑虑,但见杨医一脸轻松,也渐渐放下心来。一路上,长脚王和大头李尽职尽责地在前引路,护送着杨医和友人顺利回到家中。友人告别杨医后,回到家,脑海中依然回荡着今晚的奇异经历,久久难以入眠 。从那以后,杨医驭鬼的故事越传越远,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3.细柳
细柳娘:育子成材的奇女子在中都,有一位出身士人的女子,因她身姿婀娜,腰肢纤细,宛如随风摆动的柳枝,人们便戏称她为 “细柳”。细柳自幼聪慧,精通文墨,尤其喜爱研读相人书籍。平日里,她沉默寡言,从不随意评判他人的好坏。但每当有人来提亲,她必定要亲自见上一面。几年下来,相看的人不计其数,却都未能让她满意,而她也已十九岁了。父母为此忧心忡忡,恼怒地责备她:“天下难道就没有一个好男子?你难道要一辈子不嫁人,做老姑娘吗?” 细柳轻声说道:“我一心想自己挑选如意郎君,胜过听天由命,可一直未能如愿,或许这就是我的命。从现在起,我听从父母的安排。”当时,有个高生,出身世家,是当地有名的名士。他听闻细柳的美名,便上门提亲。两人成婚之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高生前妻留下一个儿子,小名叫长福,当时年仅五岁。细柳对他关怀备至,视如己出。每当细柳回娘家,长福都会哭闹着跟在后面,怎么呵斥都不肯停下。一年多后,细柳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长怙。高生问她名字的含义,细柳微笑着说:“没什么特别的,只希望他能长久地陪伴在我们身边。”细柳对女红之事并不上心,常常忽略,但对于家中田亩的收成、赋税的多少,却极为关注,总是按照户籍详细询问,生怕有遗漏。过了一段时间,细柳对高生说:“家中的事务,你就别操心了,让我来料理,看看我能不能当好这个家。” 高生听从了她的建议。半年过去,家中一切井井有条,高生对她的才能也愈发赞赏。一天,高生去邻村饮酒。恰好有催收赋税的差役上门,不停地敲门叫骂。细柳派仆人去安抚,差役却不肯离开。无奈之下,她只好让童子去叫高生回来。差役离开后,高生笑着对细柳说:“细柳,现在你知道聪明的女子比不上憨厚的男子了吧?” 细柳听后,低头哭泣。高生见状,惊慌失措,连忙安慰她,可细柳始终闷闷不乐。高生不忍心让她为家政操劳,仍想自己承担,细柳却执意不肯。此后,她早起晚睡,更加勤勉地操持家务。每年,她都会提前储备好下一年的赋税,因此,一年到头都没有催租的人上门。她还用同样的方法规划家中的衣食开销,日子过得越来越宽裕。高生欣喜不已,曾开玩笑说:“细柳真是细啊:眉细、腰细、步履细,更可喜的是心思细密。” 细柳回应道:“高郎也确实高:品德高、志向高、文章高,但愿寿命也高。”村里有人售卖上好的木材,细柳不惜重金买下。钱不够,她又四处向亲戚邻里借贷。高生觉得这并非急需之物,极力劝阻,细柳却不听。木材存放了一年多,有个富户家中有人去世,愿以双倍的价格从细柳家赎回。高生想趁机获利,与细柳商量,细柳却不同意。高生问她原因,她沉默不语;再追问,她眼眶泛红,几乎要落泪。高生心中诧异,但又不忍心违背她的意愿,只好作罢。又过了一年,高生二十五岁。细柳不允许他远游,若回来稍晚,派去寻找的僮仆便络绎不绝。因此,朋友们都纷纷取笑高生。一天,高生去朋友家饮酒,感觉身体不适,便起身回家。走到半路,从马上摔下,不幸去世。当时正值酷暑,幸好细柳早已准备好了寿衣和棺木。村里人这才对细柳的先见之明佩服不已。长福十岁时开始学习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他变得娇惯任性,不愿读书,常常逃学,跟着牧童四处玩耍。细柳责骂、鞭打都无济于事,他依旧冥顽不灵。细柳无奈,把他叫到跟前,说道:“既然你不愿意读书,我也不勉强你。但我们家没有闲人,从现在起,你要换上粗布衣服,和僮仆们一起干活。否则,别怪我鞭子无情!” 于是,细柳给长福穿上破旧的衣服,让他去放猪。回家后,长福只能自己拿陶碗,和仆人们一起吃粥。没过几天,长福就受不了这份苦,哭着跪在院子里,说愿意继续读书。细柳转身对着墙壁,装作没听见。长福不得已,只好哭着拿起鞭子出去放猪。残秋将尽,长福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脚上也没有鞋子,冷雨打湿了他的身体,他缩着脖子,像个乞丐。村里人见了,都很同情他,那些打算续弦的人,都以细柳为戒,对她议论纷纷。细柳也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却毫不在意。长福实在忍受不了,扔下猪逃跑了。细柳也不去追问,任由他离去。几个月后,长福无处乞讨,饿得面黄肌瘦,只好回来。他不敢直接进屋,哀求邻居老妇人去告诉母亲。细柳说:“如果他能挨一百杖,就来见我,否则,趁早离开。” 长福听后,立刻冲进家门,痛哭流涕,愿意接受惩罚。细柳问:“你现在知道悔改了吗?” 长福说:“悔改了。” 细柳说:“既然知道悔改,就不用挨打了,去安心放猪吧,再犯绝不饶恕!” 长福大哭着说:“我愿意挨一百杖,请让我继续读书。” 细柳起初不肯,在邻居老妇人的劝说下,才答应了他。她为长福洗头发,换上新衣服,让他和弟弟长怙一起拜师学习。长福从此勤奋刻苦,与从前判若两人。三年后,他考中了秀才。中丞杨公看到他的文章,对他十分赏识,每月都资助他钱粮,帮助他继续求学。长怙生性愚钝,读了几年书,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细柳便让他放弃学业,去务农。长怙游手好闲,害怕吃苦,细柳生气地说:“士农工商,各有各的本分。你既不能读书,又不愿务农,难道要饿死在路边吗?” 说完,拿起棍子打他。从此,长怙只能跟着奴仆们下地干活。要是哪天起床晚了,细柳就会责骂他。而在衣服和饮食方面,细柳总是把好的留给长福。长怙虽然不敢吭声,但心里很不服气。农忙结束后,细柳拿出钱,让长怙去学做生意。长怙染上了赌博和嫖娼的恶习,到手的钱很快就挥霍一空。他还编造盗贼抢劫的谎言,欺骗母亲。细柳察觉到后,把他打得半死。长福长跪在地,哀求替弟弟受罚,细柳的怒气才渐渐平息。从此,长怙一出门,细柳就派人暗中观察。长怙表面上有所收敛,但心里并不服气。一天,长怙向母亲请求,要跟着商人去洛阳做生意。他其实是想借此机会远游,满足自己的私欲,心里又担心母亲不同意。没想到,细柳听后,没有丝毫怀疑,立刻拿出三十两碎银,为他准备行装。最后,又拿出一枚金锭,交给长怙,说:“这是祖上做官时留下的,不能随意花掉,你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你初次外出经商,我也不指望你赚大钱,只要这三十两银子不亏本就行。” 临行前,细柳又再三叮嘱。长怙满心欢喜地出发了。到了洛阳,他谢绝了同行的伙伴,住进了名妓李姬家中。十多天后,三十两银子就花得差不多了。长怙本以为口袋里还有金锭,并不担心没钱。可当他拿出金锭一看,竟然是假的。他大惊失色,脸色惨白。李姬见他这副模样,冷言冷语地嘲讽他。长怙心里忐忑不安,却又无处可去,还指望李姬念在往日的情分上,不要立刻赶他走。不久,有两个人拿着绳索闯进来,一下子就把长怙捆了起来。长怙惊恐万分,不知所措。他哀求着询问原因,才知道李姬已经偷了假金锭,到官府告发了他。到了官府,长怙无言以对,被打得死去活来,关进了监狱。在监狱里,他身无分文,受尽了狱吏的虐待,只能向其他囚犯乞讨,勉强维持生命。长怙出发时,细柳对长福说:“记住,二十天后,我会派你去洛阳。我事情多,怕忘了。” 长福不明白母亲的意思,心里暗自悲伤,却不敢多问,只好退下。二十天后,长福去问母亲。细柳叹了口气,说:“你弟弟现在的放荡,就像你以前荒废学业一样。我若不背负恶名,你怎么会有今天?大家都觉得我狠心,却不知道我常常在夜里暗自流泪。” 说着,眼泪夺眶而出。长福恭敬地站在一旁,听着母亲的话,不敢多问。细柳哭完后,说:“你弟弟的心还没有收回来,所以我给他假金锭,让他遭受挫折。现在,他应该已经被关进监狱了。中丞待你不错,你去求他,或许能救你弟弟一命,让他心生愧疚,改过自新。” 长福立刻出发前往洛阳。到了洛阳,长福得知弟弟已经被逮捕三天了。他到监狱里探望,长怙面容憔悴,形如鬼魅,见到哥哥,忍不住痛哭起来。长福也跟着落泪。当时,长福因为受到中丞的赏识,远近闻名。县令知道他是长怙的哥哥,急忙把长怙释放了。长怙回到家,害怕母亲生气,跪着爬到母亲面前。细柳看着他,问:“你如愿以偿了吗?” 长怙泪流满面,不敢出声。长福也跟着跪下,细柳这才让他们起身。从此,长怙痛改前非,对家中的事务尽心尽力。偶尔偷懒,细柳也不再责骂他。几个月过去了,细柳都没有再提让他做生意的事。长怙心里想自己去请求,却又不敢,只好把想法告诉了哥哥。细柳听说后,很高兴,四处借贷,凑了一笔钱给长怙。半年后,长怙就赚了一倍的利息。这一年,长福在秋试中中举,又过了三年,考中了进士。长怙经商也积累了巨额财富。有个到洛阳的同乡,偶然见到了细柳。此时的细柳已经四十岁了,却依然如三十岁的女子般年轻。她衣着朴素,看起来和普通人家的妇人没什么两样。异史氏感叹道:“《黑心符》问世后,家庭中虐待前子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古至今,如出一辙,实在令人悲哀!有些人为了避免被指责,又常常矫枉过正,对儿女的放纵视而不见,这与虐待又有什么区别呢?细柳并非对前妻的儿子狠心,若自己的孩子贤能,她又怎会如此用心,向天下人证明自己呢?她不避嫌疑,不惧诽谤,最终让两个儿子一个富贵,一个显赫。这样的女子,不仅在闺阁中少见,就算是男子,也堪称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