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12章 金和尚 龙戏蛛 商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金和尚

金和尚:佛门另类的兴衰传奇诸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过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 金和尚。他的父亲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因生活所迫,竟以区区数百钱,将年幼的他卖进了五莲山寺。在寺庙里,金和尚从小就顽劣愚钝,根本无心研习佛法,每日不是去放牧猪群,就是像雇工一样四处忙活。时光匆匆,他的师父圆寂后,留下了些许积蓄。金和尚见财起意,卷走钱财,离开了寺庙,踏上了经商之路。在商海沉浮中,他手段狠辣,精于算计,不论是在买卖牲畜时注水以增加重量,还是在集市上投机倒把,都游刃有余,凭借这些手段,短短数年,便积累了巨额财富。随后,他在水坡里购置了大量田宅,开启了别样的人生。随着财富的增长,金和尚广收弟子,门下徒弟众多,每日吃饭的人数以千计。他在乡里购置了千百亩肥沃的田地,还建起了数十处宅院。这些宅院大多由贫苦无业之人带着妻儿租赁居住,他们耕种着金和尚的土地,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在金和尚居住的主宅内,建筑富丽堂皇。前厅的梁楹、斗拱都绘有金碧辉煌的图案,光彩夺目。堂上的几案、屏风光亮照人,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往后便是内寝,朱帘绣幕低垂,兰麝香气弥漫,沁人心脾。螺钿镶嵌、檀木雕刻而成的大床,上面铺着厚厚的锦茵褥,褶皱叠起足有一尺多厚。墙壁上挂满了美人图、山水画等名家真迹,几乎没有一丝空隙。每当金和尚一声令下,门外数十人便如雷鸣般响应。那些身着细缨革靴的奴仆迅速聚集,像鹄鸟一样整齐站立。他们接受命令时,都掩着嘴小声应答,侧耳倾听,不敢有丝毫懈怠。若是有客人突然到访,不出片刻,十余桌丰盛的宴席便能准备妥当。肥美的酒肉热气腾腾,摆满桌面,场面热闹非凡。虽然金和尚不敢公然蓄养歌妓,但他豢养了十几名狡黠聪慧的童子。这些童子头戴皂纱,能歌善舞,唱起艳曲来,倒也让人赏心悦目。金和尚出行时,前后数十骑相随,腰间的弓箭相互摩擦,发出清脆的声响。奴仆们都尊称他为 “爷”,就连乡里的百姓,也不称他为 “师”“上人” 或禅号,而是亲切地唤他 “祖”“伯”“叔”。金和尚不仅在乡里作威作福,还广结人脉,与千里之外的权贵都能互通消息。凭借这层关系,他时常拿捏地方官员的把柄,官员们稍有得罪,便会胆战心惊。然而,金和尚为人粗俗不堪,从头顶到脚趾都透着一股俗气。他从不诵读经文、持念咒语,也很少踏入寺院半步,家中更是没有一件法器,门下弟子甚至连铙鼓的声音都未曾听闻。那些租赁金和尚房屋的妇女,打扮得如同京都女子般艳丽。她们所需的脂粉,都由金和尚提供。金和尚出手大方,从不吝啬,因此乡里有上百人不事农耕,却能衣食无忧。偶尔有佃户与金和尚发生冲突,甚至将他杀害埋于床下,金和尚的势力也不会深究,只是将凶手驱逐了事,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惯例。金和尚还收养了一个异姓孩子,视如己出。他聘请儒师,教导孩子学习科举之业。这孩子聪慧过人,很快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顺利进入县学。随后,通过捐纳成为太学生,不久后赴京城参加乡试,高中举人。自此,金和尚以 “太公” 的名号声名远扬,曾经喊他 “爷” 的人,如今都改称 “太”,见到他更是行儿孙之礼。好景不长,金和尚去世了。孝廉身着丧服,守在灵柩旁,北面称孤。众多门人放下手中的拐杖,围坐在灵堂。灵帏后,只有孝廉夫人一人嘤嘤哭泣。士大夫家的女眷们都盛装前来吊唁,一时间,冠盖云集,车马堵塞了道路。出殡那天,棚阁相连如云,幡旗遮蔽了日光。殉葬的纸人纸马,都用金帛装饰,十分奢华。舆盖、仪仗多达数十件,纸马千匹,纸扎的美人栩栩如生。方弼、方相两个纸壳制成的巨人,头戴皂帕,身披金铠,通过木架支撑,由活人背负行走。设置的机关能让巨人的须眉飞舞,目光闪烁,仿佛要发出叱咤之声。围观的人又惊又奇,小儿女们远远望见,吓得啼哭着跑开。冥宅如同宫殿般壮丽,楼阁房廊绵延数十亩,千门万户,进去的人常常迷失方向。祭品繁多,难以一一叫出名字。前来参加葬礼的人摩肩接踵,上至地方官员,都弯腰入内,按照朝仪行礼;下至贡监簿史,都伏地叩拜,不敢劳烦公子和诸位师叔。当时,举国上下都来瞻仰这一盛事,道路上男女拥挤,气喘吁吁。人们携妇襁儿,呼喊着亲人的名字,声音鼎沸。葬礼上鼓乐喧天,百戏齐鸣,人语嘈杂,几乎难以听闻。围观的人从肩膀以下都被人群淹没,只能看到万头攒动。有个孕妇突然腹痛难忍,即将生产,女伴们急忙张裙为幄,围守在旁。只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众人来不及分辨男女,便用断幅布将婴儿包裹在怀中,或扶或曳,匆匆离去。这场葬礼,堪称奇观!葬礼结束后,众人用金和尚留下的财产购置产业,并将其分为两份:一份归儿子,一份归门人。孝廉得到了一半,而在他居所的南北东西,全是金和尚的门下弟子。他们以兄弟相称,彼此间也算互相关照。异史氏感叹道:“这一类人,佛教两宗未曾有过,六祖也没有传承,可谓是独辟蹊径。曾听闻:五蕴皆空,六尘不染,这才叫‘和尚’;口中说法,座上参禅,这叫‘和样’;鞋香楚地,笠重吴天,这叫‘和撞’;鼓钲锽聒,笙管敖曹,这叫‘和唱’;狗苟钻缘,蝇营淫赌,这叫‘和幛’。金和尚究竟是‘尚’,是‘样’,是‘唱’,是‘撞’,还是地狱之‘幛’呢?”

2.龙戏蛛

齐东奇祸:蜘蛛引发的惊变齐东之地,徐公担任县令。县衙之中,有一座楼阁,专门用来存放食物。可近来,楼阁里的食物常常莫名被窃食,残渣狼藉地散落在地面上。负责看管的家人因此屡屡遭受责骂,心中委屈又无奈。为了找出真相,他们决定潜伏起来,一探究竟。一天夜里,月色如水,洒在楼阁周围。家人们屏气敛息,藏在暗处。突然,一个庞然大物映入他们眼帘,竟是一只如斗般大小的蜘蛛。家人们吓得脸色惨白,惊慌失措地跑去报告徐公。徐公听闻,心中诧异,觉得这蜘蛛非同寻常。此后,他每日都派婢女们给蜘蛛投放食物。日子一天天过去,蜘蛛渐渐变得温顺起来。每当饥饿时,它就会主动出来,靠近众人,吃饱后便悄然离去。就这样,一年多过去了。一日,徐公正坐在案前翻阅公文,蜘蛛突然爬了过来,伏在几案上。徐公以为它饿了,正要呼喊家人取食物,却见两条细如筷子的蛇夹住了蜘蛛。蜘蛛吓得爪子蜷缩,腹部紧缩,浑身颤抖,似乎恐惧到了极点。转瞬间,两条蛇迅速膨胀,变得比鹅蛋还粗。徐公惊恐万分,双腿发软,想要逃离,却发现身体动弹不得。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响起一声巨雷,震耳欲聋。紧接着,一道道闪电划过夜空,整个县衙都被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围之中。徐公只觉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待他苏醒过来,发现夫人和婢仆们七窍流血,已不幸身亡。徐公也深受惊吓,一病不起,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最终撒手人寰。徐公为官清廉正直,心系百姓,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出殡那天,百姓们纷纷自发凑钱送行,哭声回荡在原野之上,久久不绝。目睹这一悲剧,有人猜测,这或许是触犯了天地间某种神秘的禁忌。但徐公这样一位循良之吏,却遭受如此惨祸,实在令人痛心。究竟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另有隐情,这一切都成了齐东百姓心中的谜团 ,久久难以解开。

3.商妇

津门奇案:缢鬼索命真相天津卫的市井中,有一位商人,怀揣着闯荡远方的梦想,打算外出经商。为凑足本钱,他多方奔走,好不容易从一位富户那里贷得数百银两。这桩事不知怎的,被一个惯偷知晓,打起了歪主意。临近傍晚,偷儿趁人不备,偷偷潜入商人家中,藏在暗处,满心期待商人带着钱财归来。可巧的是,商人挑了个黄道吉日,当天就背着钱出发了。偷儿等了许久,屋内一直没有动静,只有商人妻子在床上辗转反侧,似是难以入眠。夜深人静之时,墙壁上突然出现一道小门,刹那间,光芒照亮了整个房间。偷儿瞪大双眼,只见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从门中走出。女子手中拿着一条长长的带子,走到床边,将带子递给商人妻子。商人妻子面露惊恐,连连摆手拒绝。女子却不依不饶,执意将带子塞到她手中。商人妻子犹豫片刻,最终接过带子,起身将它悬在房梁上,随后引颈自缢。做完这一切,女子转身离去,墙壁上的小门也随之关闭,房间再度陷入黑暗。偷儿吓得冷汗直冒,心脏砰砰直跳,哪还敢多待,匆忙打开门,逃离了现场。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商人妻子已气绝身亡,顿时乱作一团,赶忙报官。官府接到报案,将邻居们拘来审讯。在严刑逼供下,邻居们屈打成招,被判了死刑,不日就要问斩。偷儿得知此事,心中愤愤不平,不忍看到无辜之人蒙冤受死。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来到官府自首,将那晚看到的诡异一幕如实道出。官府重新调查,经过一番审讯,确认偷儿所言属实,这才免去了邻居们的死罪。事后,官府向当地居民打听,得知这宅子的前主人曾有一位少妇在这里上吊自杀。少妇的年龄、容貌,与偷儿描述的女子一模一样。人们这才明白,原来是吊死鬼作祟,想找替身投胎。这桩奇案,也成了天津卫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警示着世人世间还有诸多难以解释的灵异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