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9章 棋鬼 辛十四娘 白莲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章 棋鬼 辛十四娘 白莲教

1.棋鬼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甲归田,回乡居住后,每日悠闲自得,常携着棋具与美酒,在山林丘壑间游玩。恰逢九月九日重阳节,梁公与宾客一同登高,兴致勃勃地对弈。正酣战之际,忽然有一人缓缓走来,在棋局旁徘徊,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一副沉迷其中、流连忘返的模样。?梁公抬眼望去,只见此人面容清寒,衣着破旧,衣衫褴褛如同悬挂着的鹌鹑毛,补丁层层叠叠。然而,他神态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尽显文人风度。梁公一向礼贤下士,见状,便热情地邀请他入座。此人也极为谦逊,连连推辞一番后,方才坐下。?梁公指着棋盘,微笑着说道:“先生想必精于棋艺,何不同这位客官对弈一局?” 那人又谦逊推辞了好一会儿,才开始落子。一局终了,他输了,脸上顿时露出懊恼、焦急的神色,仿佛内心十分不甘。接着又下一局,依旧落败,他愈发愤怒与惭愧。梁公见此,便斟酒相劝,他却推辞不饮,只是拉着客人继续下棋。从清晨一直下到太阳偏西,连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正当两人为一步棋的走法争论不休,你来我往地大声争辩时,那书生突然离席,惊恐地站了起来,神色凄惨黯淡。不一会儿,他屈膝跪在梁公座前,磕头如捣蒜,哀求救命。梁公又惊又疑,赶忙起身扶起他,说道:“不过是一场棋局游戏罢了,何至于如此?” 书生颤抖着说道:“恳请大人嘱咐马成,不要捆绑我的脖颈。” 梁公听后,更是诧异,问道:“马成是谁?” 书生答道:“就是您府上养马的马成。”?原来,梁公府上的马夫马成,时常 “走无常”,每隔十几天便会进入幽冥地府,充当勾魂使者,拿着牒文去捉拿鬼魂。梁公因书生所言十分怪异,便派人前去查看马成的情况,却发现他已经僵卧在床上三日了。梁公这才明白其中缘由,赶忙大声叱喝马成不得无礼。就在这时,众人瞥见那书生瞬间消失在原地。梁公不禁长叹,感慨良久,这才领悟到他是个鬼魂。?过了一天,马成苏醒过来,梁公赶忙将他召来询问。马成说道:“那书生是湖襄人,对下棋痴迷成瘾,家产都被他败光了。他父亲为此忧心忡忡,将他关在书房中。可他总是翻墙而出,偷偷跑到没人的地方,与他人下棋。父亲得知后,责骂他,却始终无法阻止他。最终,父亲含恨而死。阎王认为书生德行有亏,缩短了他的寿命,罚他进入饿鬼狱,至今已有七年了。恰逢东岳泰山的凤楼建成,东岳大帝下牒文到各个地府,征召文人撰写碑记。阎王便将书生从狱中放出,让他应召前去,以此赎罪。没想到他在途中耽搁,大大延误了期限。岳帝派直属官员向阎王问罪。阎王大怒,派我们这些人四处搜寻他。之前承蒙主人您的命令,所以我才没敢用绳索捆绑他。” 梁公又问:“那他如今怎么样了?” 马成答道:“又被交还给狱吏了,恐怕永远也没有重获新生的机会了。” 梁公听后,叹息道:“这痴迷下棋竟能如此误人啊!”?异史氏感叹道:“活着的时候,见到棋局便忘了生死;死后,见到棋局又忘了自己已身处冥间。难道世上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然而,如此痴迷下棋,却始终未能获得一手高招,只能让他在九泉之下,成为一个永无超生之日的弈鬼。真是悲哀啊!” 这段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告诫着后人莫要过度沉迷于某件事物,以免荒废人生 。

2.辛十四娘

广平的冯生,年少时性情轻佻洒脱,喜好饮酒作乐。一日清晨,他醉意未消,脚步踉跄地走在街头,忽见一位少女,身着鲜艳红帔,面容姣好,宛如春日绽放的娇花,美得动人心魄。少女身旁跟着一个小奚奴,两人在晨露中匆忙赶路,鞋袜都被露水浸湿。冯生见此情景,心中不禁一动,目光紧紧追随着少女的身影。?傍晚时分,冯生带着几分醉意踏上归途。路过一座久已荒废的兰若寺,正暗自感叹时,却见那位令他心心念念的丽人从寺中走出。少女瞧见冯生,转身便往寺内走去。冯生心中满是疑惑,暗自思忖:如此美丽的女子,为何会出现在这破败的禅院之中?他将驴子拴在寺门旁,怀着好奇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走进寺内一探究竟。?寺内断壁残垣,荒草丛生,阶上细草如茵,宛如一块绿色的绒毯。冯生正彷徨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从屋内走出。老者衣帽整洁,神色和蔼,见了冯生,便开口问道:“客官从何处来?” 冯生连忙回答:“偶然路过这座古刹,想要进来瞻仰一番。” 随后,冯生反问老者:“您为何会在此处?” 老者叹了口气,说道:“老夫流离失所,无处安身,只好暂且借这寺庙安顿家小。既然贵客临门,就以山茶代酒,略表心意。” 说罢,老者恭敬地将冯生请进屋内。?冯生跟着老者来到殿后一院,只见石路洁净,不见丝毫榛莽。走进老者的房间,帘幌床幕一应俱全,屋内弥漫着淡淡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两人坐下后,互通姓名,老者自称姓辛。冯生趁着酒劲,大胆地问道:“听闻您有位千金尚未许配良人,我不自量力,愿以聘礼求娶。” 辛老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此事还需与拙荆商议。” 冯生听后,兴致勃勃,当即索笔赋诗一首:“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云英如有意,亲为捣玄霜。” 辛老将诗接过,笑着递给身旁的侍从。?过了一会儿,有婢女过来与辛老低声耳语。辛老起身,笑着安抚冯生耐心等待,随后撩开帷幕进入内室。冯生隐约听到几句交谈,心中暗自期待着好消息。然而,辛老出来后,却只是与冯生闲聊打趣,绝口不提婚事。冯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问道:“不知您意下如何,还望解惑。” 辛老说道:“您是杰出之士,我倾慕已久,只是有些私心,不敢直言。” 冯生再三追问,辛老才说道:“我有十九个女儿,已出嫁十二人。女儿们的婚事都由我妻子做主,老夫不便插手。” 冯生赶忙说道:“小生只要今日见到的那位带着小奚奴在晨露中赶路的姑娘。” 辛老听后,沉默不语,两人相对无言,气氛一时有些尴尬。?这时,屋内传来女子嘤嘤的细语。冯生借着酒劲,猛地撩开帷幕,说道:“既然不能结为夫妻,就让我见她一面,以了却我的遗憾。” 屋内众人见冯生闯入,顿时惊慌失措。那位红衣少女,更是衣袖轻拂,鬓发微乱,亭亭玉立,羞涩地拈着衣带。少女见冯生进来,满脸惊慌,四处张望。辛老见状,勃然大怒,命人将冯生强行拖了出去。此时冯生酒意更浓,脚下一滑,摔倒在荒草丛中。紧接着,瓦片石块如雨点般朝他砸来,所幸并未砸中他的身体。?冯生在草丛中躺了一会儿,听到驴子还在路边吃草,便起身跨上驴子,脚步踉跄地继续前行。夜色深沉,四周一片迷闷,冯生迷失了方向,误入涧谷。谷中狼嚎鸱叫,令人毛骨悚然,他吓得浑身竖起寒毛,心中充满恐惧。冯生在谷中徘徊,四处张望,却不知身处何地。这时,他远远望见苍林中灯火闪烁,心想那里必定是村落,便不顾一切地朝着灯火奔去。?来到近前,只见一座高大的门楼,冯生用马鞭敲打着门。里面有人问道:“何人半夜到此?” 冯生回答说自己迷路了。里面的人说:“待我通报主人。” 冯生焦急地在门外等待。不一会儿,听到门闩响动,门开了,一位健壮的仆人出来,替冯生牵住驴子。冯生走进屋内,只见房屋华美,堂上灯火通明。他刚坐下不久,一位妇人走了出来,询问冯生的姓氏,冯生如实相告。过了片刻,几位青衣婢女扶着一位老妇人出来,说道:“郡君到了。” 冯生连忙起身,恭敬地想要行礼。老妇人让他坐下,对他说:“你莫非是冯云子的孙子?” 冯生回答道:“正是。” 老妇人感慨地说:“你应当是我的外甥。老身年迈,时日无多,骨肉之间,久未相见,甚是生疏。” 冯生说:“我自幼丧父,与祖父相处的人,我十之不识其一。从未前来拜望,还请您明示。” 老妇人说:“你自然知晓。” 冯生不敢再问,坐在那里暗自思索。?老妇人问道:“外甥深夜为何来到此地?” 冯生向来以胆力自负,便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老妇人听后,笑着说:“这可是件大好事。况且外甥是名士,与那女子结亲,也不算辱没了姻亲。那野狐精怎能如此自视甚高?外甥不必担忧,我能帮你促成此事。” 冯生连忙道谢。老妇人对身旁的人说:“没想到辛家女儿如此出众。” 一位青衣婢女说:“他家有十九个女儿,个个都风姿绰约,不知官人看中的是第几个?” 冯生说:“年纪大约十五六岁。” 青衣婢女说:“那应当是十四娘。三月间,她曾跟随母亲来给郡君祝寿,您怎么忘了?” 老妇人笑着说:“是不是那个将莲花瓣做成高履,里面填满香屑,蒙着纱巾走路的姑娘?” 青衣婢女说:“正是。” 老妇人说:“这丫头心思灵巧,善于卖弄风情。不过确实窈窕动人,外甥的眼光不错。” 随即对青衣婢女说:“快去叫小狸奴把她请来。” 青衣婢女应诺而去。?过了一会儿,婢女回来禀报:“已经把辛家十四娘请来了。” 不一会儿,只见那位红衣女子走进来,朝着老妇人俯身下拜。老妇人说:“日后你就是我家外甥媳妇了,不必行婢女之礼。” 女子起身,身姿婀娜,红袖低垂。老妇人轻轻梳理着她的鬓发,捻着她的耳环,问道:“十四娘近来在闺中都做些什么?” 女子低声回答:“闲来无事,只是做些针线刺绣。” 女子一抬头,看见冯生,顿时羞涩不安。老妇人说:“这是我的外甥。他对你一片真心,想要与你结为夫妻,你为何让他迷路,在溪谷中奔波一夜?” 女子低头不语。老妇人说:“我叫你来,是想为我外甥做媒。” 女子默默无言。老妇人命人打扫床铺,铺上被褥,准备为两人举行婚礼。女子羞涩地说:“此事还需告知我的父母。” 老妇人说:“我为你做媒,难道会有差错?” 女子说:“郡君的命令,父母不敢违抗,可如此草率,我宁死也不敢从命!” 老妇人笑着说:“这小女子意志坚定,真是我外甥的好媳妇!” 于是,从女子头上拔下一朵金花,交给冯生收好。又让冯生回家查看黄历,定下良辰吉日。随后,派青衣婢女送女子回去。此时,远处传来鸡鸣声,老妇人又派人牵着驴子送冯生出去。冯生走了几步,回头一看,只见村舍已消失不见,眼前只有茂密的松树和柏树,以及荒草丛中的坟墓。冯生愣了许久,才意识到这里是薛尚书的墓地。?原来,薛尚书是冯生祖母的弟弟,所以老妇人称呼冯生为外甥。冯生心中明白自己遇到了鬼,但也不知道十四娘究竟是什么人。他感慨着回到家中,漫不经心地查看黄历,等待着良辰吉日的到来,心中却又担心与鬼的约定难以实现。再次前往兰若寺,只见寺中殿宇荒凉,询问附近的居民,都说寺中常常能见到狐狸出没。冯生心想:若能娶到那位丽人,即便她是狐仙,也未尝不可。到了约定的日子,冯生打扫房屋,清扫道路,派仆人在门口眺望。一直等到半夜,依然寂静无声,冯生渐渐失去了希望。就在这时,门外突然热闹起来,冯生急忙跑出去查看,只见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庭院中,两位婢女搀扶着十四娘坐在青庐之中。十四娘的嫁妆也不多,只有两个高大的仆人扛着一个大扑满,大如瓮,他们将扑满放在堂屋的角落里,便放下肩头的担子休息。冯生喜得佳人,也不怀疑她的身份。他问十四娘:“那死去的郡君,为何你们都对她如此顺从?” 十四娘说:“薛尚书如今担任五都巡环使,数百里内的鬼狐都听他差遣,所以他很少回到墓地。” 冯生没有忘记郡君的恩情,第二天便前往墓地祭祀。回来后,见两位青衣婢女拿着贝锦前来祝贺,将礼物放在桌上便离开了。冯生将此事告诉十四娘,十四娘说:“这是郡君送的。”?邑中有位楚银台的公子,年少时与冯生一同读书,两人关系颇为亲密。听说冯生娶了狐仙为妻,便送来礼物表示祝贺,还亲自登门举杯庆祝。过了几天,又送来请帖邀请冯生赴宴。十四娘得知后,对冯生说:“之前公子来的时候,我从墙壁缝隙中偷看,此人眼如猿睛,鼻似鹰钩,不可与他长久交往。你不要去。” 冯生答应了。第二天,公子登门,询问冯生为何爽约,还献上自己新写的诗作。冯生品评时言语中带着嘲笑,公子十分羞愧,不悦地离开了。冯生回到家中,笑着将此事告诉十四娘。十四娘却神色忧虑,说:“公子心胸狭隘,如豺狼一般,不可亲近!你不听我的话,将会遭遇灾祸!” 冯生笑着向她道歉。后来,冯生和公子又时常相互调侃,之前的嫌隙渐渐消除。恰逢提学考试,公子考了第一名,冯生考了第二名。公子沾沾自喜,派人来邀请冯生赴宴,冯生推辞;公子多次相邀,冯生只好前往。到了公子家,才知道是公子的生日,宾客满堂,宴席十分丰盛。公子拿出试卷给冯生看,亲友们纷纷赞叹。酒过几巡,堂中奏起音乐,乐声喧闹,宾主尽欢。公子突然对冯生说:“俗话说:‘场中莫论文。’现在我才知道这句话是错的。我之所以能考在你之上,只是开头几句话略胜一筹罢了。” 公子说完,在座的人都纷纷称赞。冯生喝醉了,忍不住大笑道:“你到现在,还以为文章就只是这样吗!” 冯生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公子更是羞愧愤怒,气得说不出话来。宾客们渐渐散去,冯生也趁机溜走了。酒醒后,冯生后悔不已,将此事告诉了十四娘。十四娘不高兴地说:“你真是个浅薄轻浮的人!这种轻薄的态度,对君子施展,会有损我们的品德;对小人施展,会招来杀身之祸。你的灾祸不远了!我不忍心看到你流落街头,请让我就此离开。” 冯生害怕得流下眼泪,向她表示悔过。十四娘说:“如果你想让我留下,就得答应我:从今以后,闭门谢客,断绝交往,不要随意饮酒。” 冯生恭敬地接受了她的教诲。?十四娘为人勤俭洒脱,每日以纺织为业。她时常回娘家,从未在外过夜。又时常拿出金帛做生意,每天都有盈余,便投入扑满之中。她整日闭门不出,有客人来访,就嘱咐仆人婉言谢绝。?一日,楚公子派人送来书信,十四娘看后便将信烧毁,没有告诉冯生。第二天,冯生出门去城中吊丧,在丧家遇到公子。公子拉着他的胳膊,苦苦相邀,冯生以有事为由推辞。公子却让马夫拉住冯生的缰绳,强行将他拥入家中。到了公子家,公子立刻命人准备酒菜。冯生再次推辞要早归,公子却再三挽留,还让家中姬妾弹奏古筝助兴。冯生向来不受拘束,之前被十四娘关在家中,心中颇为烦闷,如今突然遇到如此盛大的酒宴,兴致顿时高涨,将十四娘的告诫抛诸脑后。于是,他开怀畅饮,直至酩酊大醉,颓然倒在席间。公子的妻子阮氏,极为凶悍善妒,婢妾们都不敢梳妆打扮。前些日子,有婢女进入公子书房,被阮氏暗中抓住,用棍子击打头部,婢女当场脑裂身亡。公子因为冯生之前嘲笑他的缘故,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复,于是谋划灌醉冯生,诬陷他。趁着冯生醉倒,公子让人将婢女的尸体扛到冯生的床边,关上房门后便离开了。五更时分,冯生酒醒,发现自己躺在桌子上,起身寻找枕头和床铺,却摸到一个黏腻的东西,绊住了他的脚步。他伸手一摸,竟是一个人。冯生以为是主人派来陪他睡觉的仆人,又踢了踢,却没有动静,将人扶起,发现已经僵硬,顿时大惊失色,急忙出门大声呼救。仆人们都被惊醒,点起火把一看,见是尸体,便抓住冯生大声吵闹。公子出来查看,诬陷冯生逼奸杀婢,将他押送到广平府。隔了一天,十四娘才得知此事,潸然泪下,说:“早知今日会如此!” 于是,她按日送钱给狱中 的冯生。冯生见到府尹,却有理难伸,每日遭受严刑拷打,皮肉都脱落了。十四娘亲自前往狱中探望,冯生见到她,心中悲痛万分,说不出话来。十四娘深知冯生深陷困境,劝他屈招,以免遭受更重的刑罚。冯生哭着听从了她的建议。?在十四娘往来奔波的这段时间里,旁人近在咫尺却看不到她的行动。回到家中,十四娘唉声叹气,立刻派婢女出门办事。她独自在家中待了几天,又托媒婆买了一位良家女子,名叫禄儿,年方及笄,容貌颇为秀丽。十四娘与禄儿同吃同住,对她的宠爱超过了其他仆人。冯生被认定误杀婢女,拟判绞刑。家中仆人得到消息后,悲痛万分,哭着回来向十四娘讲述。十四娘听后,神色坦然,似乎并不在意。不久,秋决的日子临近,十四娘才开始焦急不安,日夜奔波,没有停歇。她常常独自在寂静的地方,暗自悲伤,甚至茶饭不思,睡眠也受到影响。一日傍晚,狐婢突然前来。十四娘立刻起身,与狐婢在一旁低声交谈。出来后,她满脸笑容,像往常一样料理家中事务。第二天,仆人到狱中探望冯生,冯生托他给娘子带话,希望能再见一面,做最后的诀别。仆人回来复命,十四娘只是随意应了一声,没有丝毫悲伤的神情,显得十分冷漠。家人私下里都议论她太过狠心。突然,街头巷尾纷纷传言:楚银台被革职,平阳观察奉特旨审理冯生一案。仆人听到消息,高兴地告诉了十四娘。十四娘也很高兴,立刻派人前往府中探视,只见冯生已经出狱,两人相见,悲喜交加。不久,公子被抓捕归案,经过审讯,真相大白。冯生当即被释放回家。回到家中,冯生见到十四娘,泪水夺眶而出,十四娘也与他相对而泣,悲伤过后,两人又转悲为喜。然而,冯生始终不知道十四娘是如何将此事上达天听的。十四娘笑着指着婢女说:“这是你的大功臣。” 冯生惊讶地询问缘故。?原来,十四娘派婢女前往燕都,想要将冯生的冤情上达宫闱。婢女到了京城,却发现宫中有神灵守护,在御沟边徘徊了数月,始终无法进入。婢女担心误了大事,正打算回去商量对策,忽然听说当今皇上将前往大同,婢女便提前前往,假扮成流妓。皇上来到勾栏,对婢女极为宠爱。皇上怀疑婢女并非寻常风尘女子,婢女便哭着诉说:“妾原籍直隶广平,是生员冯某的女儿。父亲因冤狱即将被处死,无奈将妾卖到勾栏之中。” 皇上听后,心生怜悯,赐给婢女百两黄金。临行前,皇上详细询问事情的经过,用纸笔记下姓名,还说要让婢女与他共享富贵。婢女说:“只要能让父女团聚,妾并不奢望荣华富贵。” 皇上点头应允并不奢望?。自苍头在太华遇见十四娘,得知她已名列仙籍后,冯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庭院中,望着十四娘曾经居住过的房间,回忆着往昔与她共度的点点滴滴。那勤俭洒脱的身影,那温柔关切的话语,仿佛仍在眼前耳边,可如今却已天人永隔,徒留他在这尘世中思念。?家中有了十四娘留下的钱财,生活渐渐安稳起来。冯生和禄儿用心经营着日子,禄儿温柔贤淑,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冯生也是关怀备至,两人相濡以沫,日子过得平淡却也温馨。然而,冯生心中始终有一处位置,是留给十四娘的,那份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沉厚重。?一日,冯生带着儿子在集市上闲逛,偶然间听到有人谈论着远方的奇闻轶事。说的是一处深山之中,时常有仙雾缭绕,传闻有仙人在此出没,庇佑着周边的百姓,使得那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冯生听后,心中一动,他不禁猜测,这会不会与十四娘有关呢?回到家中,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决定,带着儿子前往那深山探寻一番。?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辛,冯生父子终于来到了传闻中的深山。刚踏入山林,便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山林间静谧祥和,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添几分生机。冯生牵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前行,四处张望着,期望能发现一些与十四娘有关的线索。?就在他们深入山林之时,突然,前方出现了一片五彩祥云,祥云缓缓飘动,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冯生心中一紧,直觉告诉他,这定与十四娘有关。他加快脚步,朝着祥云走去。待走近,只见祥云之中,十四娘身着一袭白色仙衣,衣袂飘飘,宛如仙子下凡。她面容依旧姣好,只是多了几分超凡脱俗的气质。?十四娘看到冯生父子,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温柔。她轻轻抬手,示意冯生上前。冯生激动得热泪盈眶,快步走到十四娘面前,“扑通” 一声跪下,说道:“娘子,我终于又见到你了。” 十四娘赶忙扶起冯生,说道:“起来吧,冯郎。今日你我能在此相见,也是缘分。” 冯生看着十四娘,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时,十四娘蹲下身子,看着冯生的儿子,眼中满是慈爱,说道:“这便是我们的孩子吧,长得真可爱。” 她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有些害羞,躲在了冯生身后。十四娘笑着站起身来,对冯生说:“冯郎,我虽已名列仙籍,但心中始终牵挂着你和孩子。如今见你们安好,我便放心了。” 冯生连忙说道:“多亏了娘子留下的钱财,我们才能过上安稳日子。只是我心中一直思念着娘子,此番听闻此处有仙人出没,便想来碰碰运气,没想到真能见到娘子。”?十四娘微微点头,说道:“我在此处,时常庇佑着周边百姓,也算是为这世间做些善事。冯郎,你在尘世中,也要好好生活,教导好孩子。” 冯生连连称是。两人又叙了一会儿旧,十四娘便说:“时候不早了,我还有些事务要处理。冯郎,你带着孩子回去吧,日后若有难处,可来此处寻我。” 说罢,十四娘化作一道光芒,消失在了祥云之中。?冯生望着十四娘离去的方向,久久伫立,直到儿子拉了拉他的衣角,他才回过神来。他带着儿子,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中,冯生将见到十四娘的事情告诉了禄儿,禄儿听后,也为他感到高兴。从此,冯生更加努力地生活,他将十四娘的教诲铭记于心,用心教导儿子,期望他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而十四娘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口中一段美好的传奇,激励着人们心怀善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

3.白莲教

白莲教中有一人,来自山西,大约是徐鸿儒的徒弟。他凭借旁门左道蛊惑众人,许多人都被他的法术迷惑,纷纷追随于他。?一日,此人准备前往别处。临行前,他在堂中放置了一盆,又用另一盆将其盖住,嘱咐门人好好看守,严戒他们切勿打开查看。他离开后,门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悄悄打开了盆子。只见盆中贮满清水,水面上用草编织成一艘小船,船上帆樯一应俱全,栩栩如生。门人觉得十分奇异,便伸出手指轻轻拨动,小船随手倾侧;他急忙将小船扶正,恢复原状,又赶忙将盆子重新盖上。没过多久,师父回来了,见状顿时怒责道:“为何违背我的命令?” 门人连忙辩白说自己并未乱动。师父却道:“刚才海中的船翻了,你们怎敢欺骗我?” 门人听后,心中大为震惊,深知师父法术神奇,从此对他愈发敬畏。?又有一晚,此人在堂上点燃一支巨大的蜡烛,告诫门人务必小心守护,切不可让风将蜡烛吹灭。二更时分,师父还未归来,门人困倦不堪,疲惫至极,便靠在床边打算稍作休息。待他醒来时,蜡烛已然熄灭,他急忙起身重新点燃。不久后,师父走进堂中,见状又开始责备门人。门人委屈地说:“我确实不曾睡觉,蜡烛怎么会熄灭呢?” 师父怒喝道:“刚才我在黑暗中走了十多里路,你还在这里狡辩!” 门人听后,吓得胆战心惊,对师父的法术更是深信不疑。此人还有许多这般神奇诡异的行径,数不胜数。?后来,此人的爱妾与门人暗中私通,他察觉到了此事,却隐忍不发。一日,他借口让门人去饲养猪,门人刚进入猪圈,瞬间便立地化为一头猪。此人当即唤来屠户将其宰杀,把猪肉拿去售卖,竟无人知晓其中的秘密。门人的父亲因儿子久久未归,前来询问,此人谎称他许久之前就离开了。门人的家人四处探访,却始终杳无音信。有一同门的人暗中知晓此事,便将真相泄露给了门人的父亲。门人的父亲得知后,立刻向县令告发。县令担心此人逃跑,不敢贸然抓捕治罪,只好详细向上级禀报,请求派遣一千官兵将他的府邸团团围住。最终,此人及其妻子都被擒获,被关在樊笼之中,准备押解到都城。?途中经过太行山,山中突然出现一个巨人。这巨人身材高大,与树木等高,眼睛如同大盆,嘴巴犹如巨瓮,牙齿长达一尺有余。官兵们见此情景,惊愕地呆立在原地,不敢前行。此人见状,说道:“这是个妖怪,我的妻子可以击退它。” 于是,士兵们解开他妻子的束缚,他的妻子手持武器前往迎战。巨人见状大怒,猛地一吸,竟将他的妻子吞入口中,众人见状,愈发惊骇。此人又说:“既然杀了我的妻子,那就得让我的儿子去。” 于是,士兵们又放出他的儿子,巨人再次将其吞入腹中。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此人又悲又怒,哭喊道:“既杀我妻,又杀我子,我怎能甘心!非得我亲自前往不可。” 众人果然将他从笼中放出,交给他一把利刃,让他前去。巨人怒气冲冲地迎了上来。两人格斗了许久,巨人一把将他抓起来塞进嘴里,伸了伸脖子便将他咽下,随后从容离去。?官兵们望着巨人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疑惑。他们不知道这个白莲教徒的奇异法术究竟从何而来,也不明白这一系列诡异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回到驻地后,官兵们将此事详细上报,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开始对旁门左道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也在民间迅速传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告诫着后人莫要轻信那些迷惑人心的邪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