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馆。
北桓使臣莫克带着几名随从,受到了由宁淮为首的大康接待团的热情招待。
“本皇子一直听国师阿兰赫说,莫克将军战功赫赫,武力超群,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当得起军中战神的称号。”
宁淮笑吟吟地将莫克请进了大堂,但那莫克却始终冷着脸,不曾正眼看过宁淮一眼。
“这个莫克,好大的嚣张劲儿啊!”
身边,宁胜皱着眉头表示不满。
宁淮此时心里同样有些不爽,毕竟就连阿兰赫见了自己,也向来都是以礼相待的。
“二皇子废话少说,本使臣这次是带着军令前来,若大康不能给我家统帅一个满意的答复,那这议和便不需要进行了。”
莫克冷冷地扫过大康众多大臣,嘴角挂着讥讽道。
“此次父皇命我前来,便是对北桓表达了最大的诚意。”
宁淮强忍着心中火气,硬是挤出一点笑容道:“不知此次莫林统帅提出了什么样的议和条件?”
“你们自己看吧!”
莫克面无表情地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随手便丢在了桌子之上。
宁淮眼中闪过一丝寒意,这个莫克的傲慢已经让宁淮动了杀心,若非阿兰赫之前私下就有交代,称此次议和需要宁淮演这场戏,宁淮非当场下令将莫克斩杀不可。
一旁,兵部尚书罗伟华阴沉着脸,打开后一看,瞬间怒骂:
“岂有此理!你们北桓这是议和吗?这分明是抢劫啊!”
此言一出,满场躁动。
不少大康臣子凑上前去,细看之后无一不是怒不可遏,只因那信中所提要求,居然比阿兰赫之前来时还要更加离谱。
“赔款一千万两白银、割让三座城池、每年纳贡五百万两且还要我大康提供粮食百万石?”
宁淮冷着脸,一字一句地将北桓的条件念了出来。
那些被挤在后面的大康臣子们,之前未能看到内容,此时一听,顿时一个个跳脚骂娘起来。
但莫克却始终一脸淡然,甚至都没有出言反击。
直到大康这边骂累了,莫克这才淡定从容地道:
“这便是我家统帅的要求,大康可以不答应,只要大康能承受得起北桓铁骑的冲杀就是。”
这话一出,整个议事大厅当即就安静了下来,就连气温似乎都下降了几度。
与此同时,皇宫御书房内,太和帝和曾行知正在等待议和的消息。
“北桓此次胆敢兵临城下,若我大康不能趁此机会给予痛击,那以后我大康怕是再无力与北桓对抗了。”
曾行知有意提醒太和帝,此次大康暗中调集大军,必须一击必胜,若是战败,大康恐无再战之力。
“这个朕自然知晓。”
太和帝沉声道:“此次调兵,朕有意绕过了兵部,目的就是不想走漏消息。”
“说起来此事还是多亏了老六,若非他意外搅局,那些臣子们也不肯捐钱。”
曾行知微微一笑:“此乃陛下洪福齐天,天佑大康,而且以微臣看来,六殿下并非如传闻中那般不堪,反倒是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你这评价倒是新鲜,怕是大康唯一一个如此看好老六的了。”
太和帝笑了起来,眼中飞快闪过一丝深意,接着道:“可惜老六这疯病啊,时好时不好的……”
“启禀陛下,鸿胪寺传信过来了。”
正这时,御前太监张川从外面走了进来。
“说。”
太和帝道。
“二皇子已初步答应了北桓的要求……”
说着,张川就将北桓刚提的各种议和条件全部复述了一遍。
太和帝阴沉着脸,只是静静地听着,等待张川说完,他这才露出一丝狞笑:
“不愧是我的好皇子,看来是收了北桓不少好处啊!”
“陛下!此次议和只为拖延时间,二皇子此举虽然不妥,但您万不可因此而责罚于他。”
曾行知提醒道。
议和只是缓兵之计,若是此时惩罚宁淮,那就等于是告诉北桓大康真正的用意。
太和帝深吸了一口气,道:“这个朕自然知道,那边依旧按计行事吧!”
顿了顿,他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不由得感慨了一句:“这会儿也不知道老六在干什么,要是他在,估计那莫克在开出条件的时候就被这混账打翻在地了吧!”
一听这话,曾行知不由地失笑道:“六殿下乃真性情也!”
此时,宁枫在干什么?
若是太和帝真的知道的话,非得吓得从龙椅上跳起来不可。
“这就是你们苏家军的底蕴?”
京城,外城郊外的一处山林中,宁枫看着眼前那上百号人,不由得露出了匪夷所思之色。
要知道这可是在京城,哪怕是郊外,如此屯兵上百,若是被人发现,那也是砍头抄家的下场。
可一旁,苏星彩却是浑不在意:“这些都是苏家军仅存的老将,这次也不知道为什么,娘亲自将他们召集了起来。”
“这还能为什么?不就是听了我的计划,想试试我的水平嘛!”
宁枫在心里暗笑,同时目光则一一仔细地扫过这些人的面孔。
不得不说,到底不愧是苏家军,这些老将尽管平均年龄已经在三十左右,可浑身上下那种悍勇之气却是极为吓人。
“百鬼军拜见六殿下!”
为首,一名身材中等,国字脸,两眼锐利的中年男子站了出来,大声道。
“百鬼军,有点意思。”
宁枫心里念叨了一句,脸上却是流露出了一丝欣赏之意。
这些个将士,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充斥着那种百战之后的凛冽气势,哪怕这些人一动不动,但也能带给人千军万马的压迫感。
“废话本皇子不想多说,既然王妃将你们交给了我,那自今日开始你们就是我的兵了。”
“我对你们只有三个要求,服从!服从!还是服从!”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我不需要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我只需你们无条件去服从我的一切命令就行。”
“现在,我需要你们依次汇报你们的名字、年龄以及军中所在军职。”
“就从你先开始,说!”
简短的几句话,但从宁枫口中说出,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强大气势。
这些百鬼军的老兵,其实不单单只是普通的士兵,更是隐藏在大康各大军中的军官,其中最低的为百夫长,最高的甚至做到了偏将。
这些人一旦分散开去,一声号令,便能重新组建出一支新的镇北军,这便是宁枫一开始口中所说的苏家军底蕴。
当然,除了这百人之外,苏家军还有不少真正的军中将领遍布军中,只是镇北王妃还未全完托付于宁枫,所以并没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