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一百五十九章 护身符越多越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五十九章 护身符越多越好

王作先这次下乡考察,主要目的就是李家台子的养殖场,还有……

李天明!

这一年来,李天明的名字,他至少听到了不下百遍。

上次来大柳镇调研,还在镇上的国营食堂见过一次,也听李学国说了不少关于李天明的事,对这个年轻人就更感兴趣了。

“哦!那你来说说,这是为什么?”

李天明也没想到,这位王主任会一上来就发难,面对这第一关的考验,他倒也不慌。

“村里这条路,还有公共厕所,是在养殖场第一次分红之前就决定了的,不光要修路,修厕所,还准备将养殖场的规模继续扩大,同时,村里的小学校也要重新修建。”

“你的意思是,做这些不是为了我要来考察,而是,早就定下的?”

“是!”

李天明回答的十分干脆。

“村里办养殖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光要把赚到的钱,分到每一位乡亲的手里,更要将村子建设得更好。”

王作先不置可否的点了下头,接着又问道:“既然是为了让社员们过上好日子,为什么不先把钱用于改善社员们的居住环境呢,我看到村里有不少房屋已经非常残破了。”

“王主任,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创造。”

呃?

这个说法倒是新鲜,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没错,换句话说就是自力更生。

王作先微微一怔,随即便笑了。

“不错,想过好日子,就要靠自己,小同志,很有见地!”

李天明忙道:“王主任,这可不是我说的,是伟大领袖的教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年的南泥湾不就是靠先辈的双手变成了塞北的江南嘛。”

王作先闻言,更加满意了。

“胡同阁同志,听到没有,要带领永河县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首要的就是带动所有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靠国家和集体的救济是不行的!”

胡同阁连忙应声:“是,是,领导说的对,我们一定向李家台子的社员好好学习!”

“走吧!带我去看看那个大集体养殖场!”

李学国闻言看向了李学庆,昨天在电话里,他就已经知道了,养殖场的鸡如今也已经被卖了。

现在剩下的只有那些留着做种的猪和鸡,这么寒酸,领导要是见了……

李学庆察觉到李学国的目光,微不可查的点了下头。

这个情况,昨天李天明也已经和他分析过了。

不弄虚作假,一切实事求是。

一行人到了养殖场,这边只有几个留守的饲养员在打扫卫生,照料着剩下的种猪,种鸡。

郄国良等人早就躲了。

他们的身份敏感,一旦暴露了行踪很有可能会惹麻烦。

王作先里里外外的转了一圈,可他想想的肥猪满圈的情形相差很大。

“这里的猪都出售了?”

李天明忙解释:“其中一部分作为今年永河县的任务猪已经上交了,还有一部分用于支援海城钢铁厂的生产建设。”

这个情况,王作先事先已经了解过。

“这样很好,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是要牢记一点,工农相结合,只有紧密团结在我党的领导之下,做任何事都能无往而不利!”

王主任又去参观了一下猪舍,和他之前下乡调研的时候,看到那脏乱的环境不同,李家台子养殖场的猪舍被打扫的非常干净。

李天明跟在一旁,不停地解说着。

养猪场要用的饲料,都是从大柳镇的粮站拉来的麸糠,以前永河县没有大型的养殖场,麸糠最后只能扔到地里沤肥。

现在不但有了去处,还能为粮站增加一笔收入。

同时养殖场的猪粪,鸡粪,也可以用来堆肥,增加土地的肥力,提高粮食产量。

王主任越听越满意,他本就是个务实的人,最烦那些放空炮的,嘴上说的好听,可真要落到实处,一准儿拉稀。

如果所有的村镇都能像李家台子这样,充分发挥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发展生产,他们做领导的,可就轻松多了。

至于之前开会讨论时,有人提出的分配不均问题。

王作先倒是觉得这样的分配模式,才更加附和社会主义。

别人所认为的公平,在王作先看来才是不公平。

是对投入多的人,最大的不公平。

就比如当年闹革命,有的人抛头颅洒热血,撇家舍业,有的人只是在革命胜利前夕喊了两句口号,然后就要求平等的共享革命胜利果实。

这可能吗?

对于那种大锅饭的思想,王作先特别反感,只是无奈人微言轻。

“李学庆同志,李天明同志,这条路要坚定的走下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高举集体的红旗,我会一直支持你们的!”

两人闻言,都是面露激动,有了市革委***的支持,就相当于套上了一层护身符,往后就可以更加大胆的走下去了。

从养殖场出来,接着又去了村东头的果木园,现在还是小树苗,但只要悉心培育,总有一天能长成。

王作先走在其间,仿佛已经能看到硕果累累的场景。

“好啊!好啊!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一切。”

王作先都这么说了,胡同阁等人也只能配合着连连点头。

这下李家台子是彻底没人敢惹了。

随后又在村子里走了一圈,王作先也提出了不少意见,比如村里的小路将来也要修,方便社员们出行,还有就是房屋的改造,不光要让村民们自行其是,更要做好统一规划。

快到中午的时候,王作先准备离开了。

“领导,都这个点儿了,您来一趟不容易,说什么也得在村里吃了,我这就让人准备。”

李学庆说着要走,却被王作先给拦下了。

“李学庆同志,不要麻烦了,能看到村里发展的这么好,还听了你们未来的规划,我比吃什么山珍海味,喝什么琼浆玉液都高兴,正是秋收农忙的时候,已经打扰乡亲们了,下次,等我下次再来,希望能看到李家台子更大,更好的年华,这顿饭,到那个时候,再吃不迟!”

说完便上了车,临出发的时候,又落下了车窗。

“天明同志,今天请我看了一出好戏,不过这样的戏,我很喜欢,越多越好!”

呃……

看出来啦!

李学庆和李天明目送着汽车离开,驶向大柳镇的方向,一直到消失不见,才收回目光。

“天明,刚才王主任那句话……”

“放心吧,没事!”

王主任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也看出了这并非弄虚作假,不过是在调侃罢了。

“这是好事吧?”

李天明笑了:“当然是好事。”

海城市革委***的肯定,表扬,往后谁还敢说三道四的,说他们搞Zb主义复辟,开历史倒车,先问问王主任答不答应。

李学庆闻言也跟着笑了:“这下你小子的精神头是不是更足了!”

的确如此,大飞机掉下来之后,李天明也始终悬着心,不知道接下来这股风会往哪边刮。

他虽然是重生回来的,但上辈子对这些根本就不关心,运动来了也只是随大流,满脑子都是怎么养家。

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如今有了这么大的家业,处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不小心点儿可不行。

如今即便是得了王作先的尚方宝剑,李天明也没打算把步子跨得太大。

走一步,看三步。

小心些总没错!

“学庆,天明!”

正说着话,在村支部留守的会计马长山跑了过来。

“市里钢铁厂有个姓孙的,就是上回带着好几十辆大卡车来在村里的那个孙立来电话了!”

李天明闻言,立刻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消停了一个月,到如今也差不多了。

“叔!今天收工以后,安排人去苇海捕鱼,我夜里出发去海城!”

送鱼是小事,关键是电机厂那边,也该走动走动了。

「今天第二更,继续求票,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