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定了叛乱之后不久。
吐蕃再次出兵沙洲。
此时沙洲有了西域十几国的唐协军加入,再加上陆远的及时支援。
沙洲一战打的还算顺利。
但是,吐蕃却没有轻易放弃对西域这一部大唐孤军的进攻。
沙洲一战受挫之后。
吐蕃从河西走廊各地,调动了大量的人力,重新将瓜州城修筑了起来。
瓜州,沙洲两地遥遥相对。
局势一时间严重了许多,双方的交战也变成持久战。
好在先前陆远已经将西域一众小国打服,不然的话,这次还真有可能后院失火。
不过陆远也无法长期留在沙洲,毕竟这里离龟兹太远。
于是在对峙了两个月,在吐蕃攻势较为疲弱之后。
陆远就率军离开了沙洲,但也将西洲的一千西域军,调到了沙洲协助守城。
.............
大历四年,公元771年,岭南蛮酋帅梁崇牵造反。
原本就虚弱,且无力牵制吐蕃的大唐,再次陷入到了内部平叛之中。
这就让先前还有些提防大唐的吐蕃。
能够完全放开手脚,来对付安西各州了。
但是,由于信息的闭塞,陆远并不知道此时大唐的变化。
毕竟梁崇牵的造反,在历史上那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小到都没什么太多记载。
而且这一时间段,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不久,大唐内部的乱子多了去了。
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往沙洲增兵。
于是,在大历四年六月。
吐蕃先是如往常一般,从瓜州派出几千人,对沙洲进行袭扰。
同时,切断了沙洲对外的探马。
六月中旬。
这天,周鼎如同往常一般来到东门城墙之上,一面安抚军士,同时查探一番敌情。
只是这看着看着,周鼎就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今天这东门之外的吐蕃人,似乎多了许多。
“报,报,刺史,吐蕃主力出现在南门,还请刺史调派援兵。”
就在此时,一个传令军飞跑了过来道。
“报,刺史,北门,北门有吐蕃主力.........”
还没等周鼎做出决断,又有一名传令兵跑来。
“快,调遣预备军顶上去。
备防。
另遣一队人马,从西门冲出,前去求援。”
听到两人的汇报之后,周鼎立刻做出决断,并让东门城墙上的守军准备迎敌。
此时,他哪还不清楚这是吐蕃增兵了。
“报,刺史,西门,西门受到吐蕃主力进攻,校尉让我前来求援。”
在周鼎下达出西门前去求援的命令后,西门的传令兵就跑了过来。
“据城死守,但愿韩将军,能够收到沙洲消息,前来支援吧。”
听到西门传令兵的汇报之后,周鼎那悬着的心,可算是死了。
四面全部被包围,这一仗,估计是他最后一仗了。
三日后,天色渐晚,西面的残阳似血一般猩红。
沙洲城中。
周鼎和仅剩的三十多位将士聚在了城墙之上。
周鼎手中紧紧的抓着旗杆,旗杆上是一面残破的大唐安西军旗。
旗帜上以黑色为底,书“安西”两字,另配虎头图案。
只是此时,安西二字已经残破,虎头图案,也已经染血。
地上是一地的尸体,有唐军的,有西域军的,还有吐蕃军的。
不远处,是一群渐渐围拢过来的吐蕃军。
“弟兄们,可惧一死?”
稍稍歇息了一下后,周鼎撑着旗杆缓缓站起身来,看向身后的三十多人询问道。
“将军,我们能和您一个刺史战死一处,这辈子也算是值得了,况且戍边是十四年,斩杀的蛮夷不下三十人,也算够了。”
边上一个断去一臂的唐兵,抓着周鼎,借力起身后说道。
“没错,这些年戍边,早就见惯了生死,若能再换上几个就更好了。”
又一个士兵开口道。
“阿耶,阿娘,孩儿十几年未曾归家,让二老担心了,是孩儿不孝了,孩儿今天要为国尽忠了。”
这时,又有一个士兵,对着远处的东方高喊了一句。
“爹娘,自古忠孝两难全,孩儿今日只能尽忠了!
杀!”
随着这人的一嗓子下来,周鼎和剩下的三十几人,纷纷红了眼,其中一个士兵率先抄起地上的一面盾牌,就朝围上来的吐蕃军冲了过去。
“杀!!!”
随着第一个冲出去,其他人也没有犹豫,纷纷拿着自己武器,朝吐蕃军冲了过去。
六百唐军,在七万吐蕃军的攻势下,坚守沙洲三日。
最后,沙洲刺史周鼎战死,城中六百将士,尽数战死。
............
“嘶.........一句爹娘真的破防了。”
“自古忠孝难两全啊!
戍边十几年都没回去,唉.......”
“天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而已。
别说是大唐了,就是咱们现在,戍边也是很辛苦的。”
“致敬了。”
“有种不太好的感觉,上次义父扮演李愿的时候。
虽然大唐一直有动荡,但似乎并没有对河西出兵的事情。
你们说,会不会.........”
“不可能!当年义父扮演耿恭的时候,三百将士守孤城,即便最后打的只剩二十多人 ,大汉也没有放弃义父他们。
这安西都护府足足有数千上万人,大唐怎么会放弃?
义父扮演李愿的时候,义父那是文人扮演,不是游山玩水,就是诗词歌赋。
没有边军的镜头是很正常的好吧。”
“不一样啊!大汉那会是巅峰时期,可以是大汉自汉武帝之后,就一直是巅峰时期,大唐这明显是走下坡路了。”
“所以耿恭是困难模式,这次是炼狱模式,估计义父是真没援军了。
不然的话,义父也不可能在第一年的时候,就自己锻造武器,铸造钱币的。”
............
大历四年,六月下旬。
在破开沙洲城后。
吐蕃军再次朝伊州进军。
沙洲还有西域兵协助守城,而伊州,却仅仅只有四百唐军。
仅仅一天不到。
伊州失守,刺史袁光庭战死,四百将士近乎全数战死。
仅有十余人,在袁光庭发现吐蕃大军后,就被他派去龟兹求援,这才幸免于难。
七月初。
吐蕃大军进攻西州。
西州城破,此时李琇璋战死,三百守城将士尽数战死。
而在此时,远在龟兹的陆远,才收到了伊州探马传来的情报。
当陆远率军前往西州的时候,半路上恰巧就遇到了从西州出来的吐蕃大军。
两军相遇之际,双方间隔不到二十里,这种情况下,避战已然没有可能。
(卡文卡的有点厉害,写作战场景吧,似乎又没有太多可写,因为前面写过很多作战场景了。
不写作战场景吧,几千边军在西域扎根,主打的就是一个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