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在秋收后,乡政府人员宣传说,县里将在区政府集上组织城乡交流大会,赶交流大场。艾书一家人可高兴了,割麻剐棕、晾粮晒物,忙了好几天。赶交流大场那天,小艾书得到批准随父亲和大哥阿军赶场。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常。他们全家运去的货很快就卖完。临川县苗族女县长是莺咀人,也来参加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她和艾福是以前开会时认识的。艾福叫儿子喊“县长大爹好。”女县长戴着一顶灰色军帽,笑容可鞠:摸着艾书的头:“这是你儿子吗?”艾福回答:“是最小的一个儿子。”女县长说:“好聪明的小娃儿”。叮咛艾福,“要抚他读书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没文化不行!”“已经读两年了。”艾福回答。女县长点头:“好好好,好好好。”走在路上,小艾书问爸爸:“这县长是个哪样?”爸回答“县长是个大官,管区长,管乡长,管我们大家的。”小艾书心里觉得热乎乎的。

艾福将阿军卖木头的钱也带去,加上当天收入,买了一床棉絮,几段蓝、青、花、白各色的布以及几双袜子,针、针筒、棉线、花线等,全家人人有份。还说,这些货都是城里人运下来卖的,艾书母亲看着这么好的东西,啧啧称赞。艾书父亲说:“看到了吧,当年坚决不让去城里,现在悔了吧?”“哪只脚痛你踩哪只!”小艾书不懂是大人的玩笑,弯腰去摸母亲的脚:“妈,爸踩你哪只脚了?”全家人哄堂大笑。

回头是争议那床新买棉被:父母说要用与大儿阿军以后结婚用,阿军说“给爸妈用,现在就用,我随后再背两次木头去城里卖,再买一床新的。”父母不听,还是把那床新棉絮包扎挂起来。随后阿军参军去了,这床棉絮仍被挂了好久好久。

阿军在旧社会没有读书的机会。解放后,村里办起学校,他已18岁,又是家里主要劳力,错过了上学读书的机会。他渴望识字。他成天忙了山里忙屋里的,白天没有学习的机会。晚上呢,缺灯少油。短时期的照明,靠点菜籽油。但菜籽油也不多,还不够人吃。晚上一家人围着煤炉聊天。

秋季新学年开始,上级要求每个行政乡要办一所公办学校。经费由县政府出,故称“县校”。艾家寨小学以及乡内另两所学校都合并到乡政府所在地成立龙河小学。合并后最高年级是三年级。三年级28人,最大最小年龄差距9岁。小艾书既是高年级里最小的学生,也是学校最小的学生,成绩却是高年级最好的。又因为年龄小,身体瘦小,很怕大同学欺凌,不参加大同学间的结伙、斗殴。因此老师们特别喜欢他,包班班主任老师经常拿他说事,,还叫大家要向他学习。回到家里就老想讨父母的欢喜。说学校里什么什么,又拿着课本借火光诵读。大哥阿军就拿着他放牛时早已准备好的亮槁点燃,照着弟弟读书,并要弟弟教他。小艾书读一句,他跟着读一句,几个月下来,阿军认识了不少字。

入冬12月份,国家最后一批志愿兵役制。年龄18-20岁。阿军20岁,正符合年龄。阿军说要去参军。一家人争论很激烈,第一个反对的是母亲。她说:“寨子里国民党拉去当兵的几个都无音信。”

阿军说:“那是解放前去的。解放后去的七个人,幺依回家,当了合作社会计,另外六人,有的复员安排了工作在城里,有的还在部队上,那大依(当地人称叔为‘依’)还当了军官。那个不是好好的。”

“幺幺、妹妹们还小,读书怎么办?”母亲说。

阿军:“我去,每个月发给我的津贴,全部寄回来,我晓得这个家太穷了,我不会乱用钱。”

母亲:“反正我不同意去。”

阿军:“再说,我不定去得成。去年到临川县城,换衣服时,接兵的说我左手伸不直,就叫我回家了。”

母亲:“你长大了。该接媳妇了,给你谈的姑娘几年了,你一年推一年的就是不接,你是嫌人家吗,不想要好好说,可以另谈。”

阿军:“姑娘很好的,我欢喜的,人家不嫌我就是好的了。”

母亲:“像你这个年龄的,人家娃儿屁股胖墩墩,但你还在打单身。”

阿军:“妈,别说了,我们这点房子,结在哪里呀?”

争执来,争执去,阿军和母亲都赌着气,不吃饭。

艾父发话了:“我看还是让去。我们村寨里,抗美援朝时去的七人,都是听我宣传鼓劲的。现在我是社长,共产党员,阿军是团员,我们不带头,谁带头?”母亲看来拗不过丈夫和阿军,只好同意去。“去了,每月都要写一封信回来。”阿军连连答应:“做得到,做得到。”

阿军参军在乡政府集中。临走时,他的未婚妻庄秀赶来送行。双方也没多说的。她低声深情地说:“你真的要去当兵吗?去了还要我吗?”他说:“就要走了,要去三、四年,你能等吗?”她回答:“我一直等你回来!”

乡政府说要向区政府报双喜:一是征兵超额完成,二是除四害战果大。所以把捕到的老鼠和麻雀绑扎成一个轿子几人抬着,跟在新兵后面,抬到区政府。

庄秀站在乡政府石阶上,一直到看不见阿军的身影,才闷闷不乐地回家去。

转眼,猴年春节已过14天,父亲艾福收到了大儿阿军的来信。信中说:“亲爱的爸,我们这一班新兵还在临川城里头集训,穿得暖和,盖的棉被很热和,天天有油汤吃,几天打一次牙祭,吃一顿肉,请一家人放心。”

信的多数字,是阿军初学写的,歪歪扭扭的。有的字是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