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上级来人让艾福以村贫协副主席的身份公开工作。来人走后,艾书母亲说有一人好像就是那年来过的道人。

那王保长听到艾福当了贫协主席,害怕报复,害了大病,等不到清算罪恶,就一命呜呼了。

清匪反霸继续深入。艾家寨参加一两次抢劫的8个人向政府自首,自新又不再有新恶的就算了。对反反复复的政府从严惩处,财主艾财作恶多端,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在狱中,那是后话。另一个财主亲自参加抢劫,被判20年有期徒刑。有2人是骨干惯匪,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寨子里平静下来了。驻村工作队和艾福一起召开群众大会,号召财主家把粮食拿出来接济贫困人家,自觉拿出来的作借粮,还粮时还有微利。第一次不见动静。第二次会是号召群众检举揭发财主的藏粮地点。按检举即去起粮。取到集中点的粮食没有秤称,用斗量,共计包谷521斗(地方旧市制:4合=1升,4升=1斗,4斗=1担,1担=约110斤。约计斤),稻谷133斗(地方市制:稻谷1升=5斤,4升=1斗,4斗=1担,1担=约100斤,约计2660斤),除藏粮不交的4户人外,其他110口人按每人3斗玉米、1斗稻谷分配,剩余的支持国家,支援志愿军。分完粮食已是第二天天明,群众积极性很高,40多男劳力一齐把余粮送莺咀区政府。常常缺粮挨饿两年多的老百姓终于有粮填肚子了。拥护人民政府的情绪高涨了。

和小艾书大小的小伙伴们,在工作组叔叔阿姨的教唱、引领下大声唱起了《东方红》。

按照土改政策,居住满三代的才能在现住地参加土改。在外流浪的农户应回原籍参加土改。艾福把在外漂泊十多年,现在百里外的胞弟一家5口人接回原籍参加土改。两家12口人合住总计不到30平方的3间房,4间床。虽然盖的是秧毡,吃的是糠菜饭,但吃住在一起,大人和大人,小孩与小孩,尊老爱幼,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种者有其田”是历朝历代的改革者想解决都没解决的问题。

人民政府必须解决人民的土地问题,但具体问题复杂,政策性极强。一期土改中,就有因处理不当而出现恶性事件的事例。

此时,龙河行政村,已改为龙河乡,行政编制3人,一位书记、一位乡长、一位文书。已是共产党员的艾福,大字不识一个,觉得一样都胜任不了,遂推荐了两位——一位识字少点的担任乡长,一位识字多点的担任文书。他的意见得到了区委书记的支持,赞扬他有觉悟,识大体、顾大局。但还是要他抓好本片区的土地改革工作。

艾福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群众会,各项表决用举手,三分之二的举手为通过,全部举手为一致通过。

改土工作,艾福先从本村寨抓起。首先,比较棘手的是几家外来户的去留问题。家族里有人提出,大家业是祖上花上千两银子置备的,根据政策,几家外来户都不满三代,应回原籍土改。有激进者还骂是“野燕子”。艾福觉得稳定为好。他在群众会上说,“他们虽然居住不满三代,但两户有些自耕田,一入赘户是继承产业,无田无土的只有三家。六家人中,老家无房子有五家,他们回去住哪里?最后剩一家,原籍虽有房子,但己破烂不堪。土地现在是国家的,露天坝里抓饭,一个分点吃。”有意见的也不再说什么,会议赞成,举手通过。

在操作方法上,累计面积,人口分配,多退少补。土地编号,分地顺序,抓阄进行,……样样方案,事前谋划,再开群众会,表决通过,再具体执行。

土地改革分配为划分成份打了基础:全寨落44户人家(锅口),依层次是划出地主、富农、小土地出租、富裕中农(上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成份张榜公布后,后报经乡政府批准。

财产的处量,也随着成份处理:两户地主被拿出5个进出的房屋,分配给5户无房贫农,祠堂寺庙作为公产不分配,有一户雇农原籍有房产得地不得房,借祠堂居住。山林树木按照土地改革办法分配了。全体农民皆大欢喜。艾家寨的土改经验得到县区乡政府的肯定和推广;艾福同时受到表彰。

春节期间,土改积极分子艾忠、艾发等,组织年轻人,有的排演节目《孝母记》,张春方、张春元演,有的《抱鹅蛋》,有的打草毽,有的做蒙脸打猫猫。又在院坝中间立了一人多高的木桩,用一根两丈来长的杉木削成两头粗细相同的木杆,中间打眼扣在木桩上,叫做打帽帽秋(杠杆秋千),此上彼下,惊险刺激,人群不断发出惊叫声、唱彩声。拔河项目,更是老少参与,“丑”态百出,令人笑破嗓子。

5岁的小艾书,从改土评产开始,天天追在大人屁股后头。后来一批比他年纪稍大的小孩,也跟着跑了起来。看到大人做什么,艾书就带着这帮小朋友做什么,有时连饭都不知道吃。其父艾福思考着如何在寨子里办一所学校,让这批娃儿有书读,不再到处闹闹嚷嚷。他先去与能教书的先生接洽。全乡识字人不多。本寨子里有两个,一个参军,一个已被外村请去了。只有3里外的姚先生和文先生。一轮谈下来,姚先生的要价是包吃包住,一年共要四担包谷、四担稻谷。以10个学生计数,多出一个就按两斗包谷、两斗稻谷照算。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560斤包谷,400斤稻谷需2亩地2亩田才产得出来。艾福说:“先生条件我看不高,十天答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