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狗腿子 > 第48章 有一种认可叫朝廷认证,有一种凭证叫证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章 有一种认可叫朝廷认证,有一种凭证叫证书!

“且听本官一言,对于外派教化番邦一事,诸君勿忧,本官有一策!”

张山风止住了一众被焦芳举荐,要被拉着一起同去的“好友”,他们找替身般的霍霍自家青年才俊。

其实,大家是不愿听张山风说话的。

但是,此时已经是最坏结果了,心乱如麻的各位文官,只得作罢,死马当活马医了。

眼见场面逐渐安静,张山风才对着朱佑樘一礼,真正的亮出獠牙:“陛下,臣以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教化蛮夷,当让专业之士为之!

诸君以为然否?”

李东阳脑中精光一闪,双眼瞳孔放大,顿感不妙。

然而,张山风根本不给他出口的机会,身形侧转,一个转身,刚好将李东阳与朱佑樘隔开。

紧接着,在李东阳还没反应之际,张山风赶紧补上下文:“臣以为,当今世上,最适合教书育人者,非大儒是也!

陛下,窃以为,当今天下,自称大儒,或乌合之众乱称大儒者,不在少数。

谁人有真才实学,谁人徒有其名,谁人倾囊相授,谁人固步自封,皆不得而知。

陛下,此民间乱象,若限于一人一县,本不足为虑!

然,古语有云,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又有人云,师傅教徒弟,必藏有一手!

长此以往,则名师不如大儒,学子不如名师,则大明危矣!

臣谏言,从即日起,罢黜天下大儒!

臣推荐,将天下学院,教学之资格,收归官府所有!

举凡教书育人者,需官府认定,归属并划分为,普通夫子,高级夫子,大师,名师,大儒!”

这才是张山风的目标!

大儒!

一群儒家地位最高之人,一群文官都要持晚辈礼,儒家真正的扛鼎之人!

弄死这波人,儒家连死灰复燃的机会都不会有!

万一让这些大儒侥幸,成功教化了番邦,大疯哥也跟着受益。

这是无本买卖,不管怎么样都是赚的。

一件事,赢两种可能,属实是赢麻了!

对于张山风的提议,朱佑樘来了兴致,挥手示意正欲打断张山风的李东阳退下,然后问道:“如何划分?”

他当然知道如何划分,其中很多规矩,还是他制定的!

但是,他还是问了,他要让这些文官知道:从今天开始,不是往私塾一站,就可以教书了!

从今以后,要官府说你能教书,你有资格教书,你才能教书!

后世,有一种认可叫朝廷认证,有一种资格叫朝廷证书!

从今天开始,那些在大明教书的,你就要有朝廷的教学证书!

张山风开始讲述这套玩法:“凡有资格教书者,即普通夫子。

普通夫子,不仅需要秀才功名,而且需到官府办理证书,并且要经过官府考核!

若能考核通过,官府颁发凭证!

只有凭借官府颁发的凭证,才可以教导学子。

否则,所教学子一律不允许科举!”

这就是后世的教师资格证!

只不过,大明没有那么人性化,你的老师没有资格证,你连考试都不能!

就是这么不讲理!

然而,一众文官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本来就应该是官府说了算,大明可不跟你讲道理,官府就是道理!

张山风继续说道:“考核的基本要求,口齿清晰,书法端正,最重要的是——要讲标准的官话!

而且给孩童讲课之时,必须用官话!

诸位想想,假如一个才子,纵然才思敏捷,赋诗万首,却说话结结巴巴,只会讲方言,而官话蹩脚,让他给孩童启蒙。

那么,其教出的孩童,官话有能说得有多好呢?

这个孩子将来若能成才,入朝为官,或者云游四方,难道要用别人听起来十分费劲的官话,来与其他人交流吗?

如今,大明诸多这样的有才之士,终其一生,只能做个九品芝麻官,浪费才学。

是故,此类夫子,岂非误人子弟?”

能考上秀才的,书法方面,并不是问题。

但说官话,却是大问题!

大中华有一个特色:十里不同音!

从一个地方,走出十里地,大家说同一句话,你就能听出不同特色的发音。

这还不打紧,你至少还能听懂。

但是,有些地方,明明就隔着一条河,一道沟,你就听不懂对面在说什么了!

这是特色,生活中要尽理保留。

不管作为反间谍手段也好,作为民族文化也罢,都有不错的意义。

然而,在官场,在正式场合,这就很致命了!

就比如,大明如今的朝堂,大部分的官员,还带着浓浓的地方口音。

那个味道,那叫一个冲!

有些文官刚开口,你就想笑!

有些文官说话,你得仔细听半天,才知道他在说什么!

当然,这些官员,一般是下层官员。

因为,这种官员,根本没可能被提拔!

在看重颜值,谈吐的官场,他们只能悲哀的,永远在底层打拼。

但大量的这种底层官员,依旧会造成沟通上的诸多不便。

解决这些的办法是什么?

当然不是开除这些官员!

他们又没犯错,能力也还算称职,无缘无故给开除了,不仅弄得人心惶惶,而且还容易流失人才。

所以,就要从根本上解决!

从小开始,从孩童时代,就要教导他们正确的官话。

那么,这些教书匠就很重要了!

不是读了几遍《论语》,考了个秀才,就可以教书了。

你得通过官府的考核,你得学官话!

徐溥赞同道:“张公所言有理,大明私塾,学院,的确有诸多口齿不清,官话不准之辈,在负责教导孩童启蒙。

此法甚妙,各处提学衙门,当核验其资,才允其教学!”

徐溥为官四五十年,自然比谁都清楚,张山风所说的官话考核很重要。

张山风没有理会徐溥,继续说道:“普通夫子所教学子,若能中举者,到官府申请,并且经过官府核对无误,则可晋升高级夫子!

高级夫子所教学子,若累计中举一百人,或者有一人中进士者,到官府申请,并且经过官府核对无误,则可晋升大师!

大师所教学子,若累计中进士一百人,或者有一人中状元、榜眼、探花者,到官府申请,并且经过官府核对无误,则可晋升名师!

以上为夫子的考核!

诸位以为如何?”

李东阳率先提出疑义:“各地考核,颁发证书,以及一应核对,当由各地提学操办!”

这是怕张山风又让公务员操办,直接卡住了儒家的咽喉。

如果这事儿,张山风不松口,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文官甚至全体儒家会集体罢工。

所以,张山风选择让步,点了点头:“理当如此!

本官麾下公务员不甚熟悉八股文,对科举亦不甚清楚,交由各提学衙门,的确最合适不过。”

一见张山风松口,李东阳与刘健等人倒是狐疑起来。

这个杀胚,似乎答应得太爽快,不太对劲!

果然,张山风的狠招来了:“陛下,至于大儒,臣以为,需陛下亲自考核!

大儒的入门条件,需有传世之作,需有高徒,需有教化番邦之行……”

一大堆的条件,刚听着还凑合,但众人越听越不对味儿了。

教化番邦之行?

徐溥眼睛半瞎,但耳朵又不聋,更不是老糊涂。

所以,他立马语气不善:“大儒列入考核也就罢了,真金不怕火炼,就当筛选一些欺世盗名之辈。

但,教化番邦之行,与大儒何关联?

张公,莫要欺我儒家太甚!”

把大儒都弄走,然后呢?

然后,儒家自然是不攻自破了!

大儒,可是儒家真正集大成者!

可以说,每一位真正的大儒,不仅自身才学,学富五车,给四书五经做过注,或者有千古名文传世!

此外,你更要桃李满天下,教出的徒弟,都得要是名闻天下才行。

否则,没个牛p的弟子镇场,别人称你一声大儒,问你高徒几何,写了什么大作,你好意思回应吗?

这样牛p的人,大明有多少大儒呢?

恐怕就算手指头数不过来,加上脚趾头也差不多够了。

就这么点,要是全被张山风丢到番邦去了,那还得了?

儒家还剩下啥了?

妥妥的,这是要拆了儒家这座大厦的顶梁柱啊!

所以,徐溥的语气能好才怪。

老人家没有当场撸起袖子开团,已经是忌惮张山风的战力了。

张山风也没在意徐溥的语气不善,而是解释道:“试问徐公,孔子周游多少国,去过哪些地方?”

徐溥经过短暂思索,就理清了思路,很快对答如流:“据《史记》记载,‘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圣第一次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

大致走了宋国、卫国、陈国、蔡国,不仅没有一国君王接受孔圣的学说,途中几乎饿死,只能折返鲁国。

孔圣第二次……”

张山风赶紧止住了徐溥的滔滔不绝,照这样讲下去,成了孔子生平回忆录了!

“徐公博学,本官佩服!

本官知道了,孔子走遍了诸国,最远的楚国,最偏的去了卫国,连国力弱小的蔡国都去过。

所以,还是说正事吧!

试问诸位,孟子一生去过哪些国家,又经历了什么?”

很快有人回应:“太史公《史记》记载,‘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阔于事情’。

亚圣曾……”

张山风依旧打断了其人滔滔不绝,继续问道:“且问诸君,儒家集大成者,难道不都是游历天下,广教世人,着书立传吗?”

这一下,没有声音了,现场极其安静。

张山风继续问道:“再问诸君,诸子之中,岂有呆坐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睡了有人盖被,醒了有人捶背者,而成就大作之人乎?”

依旧没有声音,现场针落可闻。

张山风见状冷笑,接着问道:“而今的大明,岂有比肩《春秋》《论语》《孟子》之名着问世乎?

亦或者有如太白之谪仙者,一诗满载八分盛唐者乎?

枯坐于方圆之地,如同朽木,笔下尽皆诸子文章之注释,毫无新意!

如此儒家,本官欺之,你待如何?”

霸气的蔑视,轻蔑的俯瞰。

张山风讥笑更甚:“尔等嘴里的大儒,从未走出国门。

尔等嘴里的大儒,一心只在钻研八股!

尔等嘴里的大儒,求的不是着书立传,求的不是弘扬学说,为的是功名利禄,为的是升官发财。

为《论语》做注,就能算大儒吗?

为《春秋》写释,就能算大儒吗?

大明要那么多注释有何用?

不求效仿先贤,周游列国,点化不识,教导一方;

不求自我升华,着书立传,辟开文路,兼济天下。

凭借这些无用之注释,凭借华而不实之文章,搏一时之虚名,有何益于天下?

此等大儒,也配称之为大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