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再见了,赵宋 > 第152章 江河湖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哥,什么时候动身?这事我可得好好地合计合计,既不能坏了三哥的谋划,还要搞出一些大动静来。让那些土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大炮,大哥不是常说,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嘛。惹得小爷我不高兴了,就让舰队对着江宁城来一轮急速射。”

可能是见陆少峰难得地给了他和颜悦色,苏浩公子哥的心性又开始藏不住,口头上也没了把门,说话活脱脱地像极了赵志伟 。

“三位老叔你们看看,都是老大和老二给骄纵的,都马上要当爹的人了,还是这个心性。不过有一点没有说错,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我们本着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原则,先好好地谈,谈不拢那就让大炮说话,总有让他们听得进道理的法子。”

也许是苏浩位置越来越高的缘故,除了在最亲近的家人面前,陆少峰对苏浩也没了以前的严厉。反而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在给他站台,想方设法地树立他的威信。

“浩哥儿你是统兵一方的大将,说话做事自然要有几分的霸气。孙兄,你这个女婿算是选对人了,能文能武的,哪里还有公子哥儿的影子,前途不可限量啊。”

苏浩的老丈人名孙谦,人如其名,为人很是谦和,听张轼夸起苏浩来,忙接上话,说道。

“张兄,都是志伟和子强他们教导出来的,能给少峰他们几个帮把手,就是这小子的福气。年轻人经不得夸的,还得好好的磨炼才行。”

孙谦自觉只是一个商人,跟张、王两人正宗的外戚身份不同,说起话来就多了几分自谦。

“孙兄,年轻人要磨练不假,可也不能失了该有的锐气,要都跟我等一样老气横秋的,将来怎么有心气去征伐四方。少峰,我这么说没错吧。”

王洵已看出苗头,苏浩是三兄弟着力培养的人,将来肯定是除三兄弟之外的第一人,因而多存了几分心思。

“少峰刚才的提议,我是非常赞成的。小浩,你就从我们几家中选几个跟你一起去江宁城,一切都按规矩来,若是有人犯了错,是打是罚我们决不护短。”

王洵说着,还颇有深意地看向其他两人。

下午余下的时间,陆少峰都是跟三位长辈聊着家长里短,待快天黑时分,潭州城为迎接陆少峰的小型酒宴就在议政厅的食堂举行。

也不是陆少峰为了做秀而刻意为之,实则是他现在出行,有太多的不方便。

光是一个安保措施,除了明面上的一级警卫外,军情处和安全处的人都要参与其中。再加上维持地方的警察,动用的人马可不是一二百人数就能了事的。

根据出台的政要人物安保方案,三兄弟和李冒的级别最高,日常的警卫就有一个排四十人。

这只是文件上面的规定,在实际的运作中,三兄弟出现在公共场合时,还会额外增加更多的安保力量。

李冒就享受不了这个额外的待遇,但要出使江宁,政务院还是给他带上了一个连近二百人的卫队出发,加上内河舰队随船的武装力量,也是一支五艘战船的小型编队。

两天后,李冒就从水路开向江宁,而陆少峰也结束了在潭州的行程,他的下一站是阳州。同样是走水路,不过随陆少峰出行的船队要庞大了许多。

从潭州码头起程时,江面上的船只有三十多艘,其中二十艘由苏浩带队,自阳州顺江而下去江宁。这二十艘大船,有十艘是战船,四艘是补给船,满载着蒸汽机用的煤炭和一些补给物资。

另外六艘则是商船,不能走空是赵志伟的原则。现在楚南的商业都从大唐境内撤回楚南,这次就是用战船为重启商贸开路。

“潭州码头还是有些小了,只是三十多艘船,江面就有些摆不开来。”

登船后,蒸汽机轮船相继开动,远远地望去,江面被漂浮的浓烟覆盖,陆少峰很有些无语。

蒸汽机轮船还代表着本时代的最高成就,他想着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以新型的燃气轮机为动力的轮船行驶在大江大洋。

“首长,阳州的军用港口建好后,会比潭州码头大上十数倍。到时五百吨的船只都可以停靠,还规划了一个千吨级的专用码头。”

陪同在身边的李进喜出言说道,他专程从阳州赶来。现在正进行的江北移民,由他在阳州坐镇指挥。

内河舰队将主港设在阳州,仅在那里就驻扎了五十多艘战船。

“进喜,阳州港是内河舰队的主要基地,你作为舰队的指挥官应该清楚其中的重要意义,平时的训练要到位,要让战士们经得起风浪的考验。以后到了海上,河面湖面的风浪就是小儿科了,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把内河舰队当海军来训练。”

阳州不但靠近大江,阳州城外的大湖是本时空第二大内湖,湖面总面积达三千多平方公里。每到雨季,湖面烟波浩渺,波浪涛涛,是训练水军的极佳场所。

陆少峰要将内河舰队当海军来操演,这时给李进喜打起预防针。

“首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将舰队的船只,顺着大江一直前出到出海口,也让战士们见识一下真正的大海,在内湖里练不出真正的海军啊。”

李进喜也没有见过大海,让他按海军的要求去操练舰队,实在是有些难为他。

“舰队的船只还是太小了,就是在近海,碰到了大风大浪也经不起几下折腾。先等一等,等五百吨的大船下水,不用你说,老二也会安排你们去试试水的。”

陆少峰悠悠地充满想象,又问道。

“进喜,我从书上看到,以前在江面上作战,为了封锁江面,会在江面上拉起几排铁链,有没有这样的战例?”

陆少峰突然想起铁链锁大江的故事,他不懂军事,觉得这样操作的可能性似乎不大,才好奇地有此一问。

“局部封锁还是有的,不过这个手段只能对帆船,或人力划动的小船有点作用,我们还特意演习过如何应对这样的战法。在我们的蒸汽机轮船面前,区区的几条铁索拦不住。真有铁索拦住了,几炮轰下来,连着铁索的船只都被打沉了,哪里还拦得住我们的战船。”

“李团长,你们还真这样操练过?我刚刚也在想,若是那大周、大唐的水军,会不会用铁索来困住我们的战船呢。”

听李进喜说起还有实操,苏浩也将这两天的担心说了出来。自接了这个任务后,他就担心对手会使出书本上记载的战法来。

“哈哈,苏总指挥不用担心,在我们的火炮面前,什么铁链锁大江,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还不如用火功来得实际些。若是江面上有几百艘快船,全部堆上引火的材料,倒能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

李进喜说得很随意,似乎所有的可能性都已被他算计在内。

“也不能小看了对手,人的想像力是无穷的,所以我才说要料敌从宽。小浩你这次的江宁之行,绝不能轻视对手,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要及时、果断地处置。你有临机决断的权力,不能被束缚了手脚,一切以安全为第一要务。”

“我懂的,三哥,有十几艘蒸汽机战船,就是大周、大唐的水军全部来了都不怕,何况还有李团长随时准备接应。我还怕他们不来呢,那样岂不是没有了用武之地。”

苏浩说完,还狡黠地看一眼李进喜,李进喜也配合着轻轻地点头。陆少峰将两人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也不点破两人的某些小心思。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只要不是太过出格,就让这些好战分子闹出些动静也无大碍。

对此,李子强还特意给陆少峰解释,对统兵一方的将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好战之心,不能太过于约束,那样培养不出真正的战将。

船队越往北行,江面越来越开阔,水流也明显地缓慢下来。

可见沿途的江岸及远处的丘陵上,有许多新近开垦出来的田地。还时不时地看到,一些新的村庄正在修建,与附近破败的村落比较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

“杜专员,前面那个新村,应该是移民安置点吧?”

陆少峰指着远处一片新盖的红砖房问道,那一片明显是集中安置点。从规划上看,是按着政务院的方案来修建的。

杜专员刚刚来到船头的甲板,随着陆少峰指的方向看清了目标后,回答说。

“少峰,那应该是阳州三百个移民安置点中的一个,这样的安置点,以五十户约两百人为一个生产大队,住房都是统一修建的。这事说起来,还有故事在里面,也跟我们的移民政策有关。”

看杜专员颇有些得意的神色,陆少峰也来了兴趣,问道:“噢,莫不是这些移民,跟本地的居民起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