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再见了,赵宋 > 第148章 途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何充分利用林河的水利资源,陆少峰找了很多有经验的人士咨询,他没有历年的水文资料,只有多组织一些相关人士多方征求意见。

除了开挖河道,一条建议引起了他的注意,在林河的源头兴建大型的水利工程。这处工程不但可以蓄水、调节下游的水量,还能用来发电,建一个中型水电站。

同时,在建筑蓄水坝这段时间内,林河的水流量相对较少,便于疏通河道,是个一举多得的办法。

看了这个建议,陆少峰跟三兄弟说起来时,李子强一拍大脚说道,这不就是后世林河市那个最着名的林江水库吗?

林江水库有小千岛湖之称,是一个蓄水量超过十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经李子强提醒,陆少峰这才想起来,着名的林河大头鱼就产自林江水库。

于是,这个方案也不用再多做可行性论证,余下就是该如何建好这座大型水库。

林州还没拿下,工程却一个个地列入计划,还都是本时空超大型的,很令赵志伟为之牙疼。他掌管着财政,钱从哪里来可要落实到他头上。

最直接的办法,是让楚南银行超发货币,用于大工程的建设。这种操作在后世不乏许多的例子,那一年为应对海外的经济危机,国内就搞了一个四万亿的大建设来调动内需市场。

虽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货币贬值,可四万亿工程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不但大大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还使得经济进入新一轮强劲发展的周期。

只是,能不能将这个经验用到本时空,三人都没有太多的把握。

最后还是赵志伟自说自话地圆了场,表示只要产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足够快,就能消化掉货币超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唐子恒没有这么深的理解,治下能有几个大工程,对本地经济发展有莫大的好处,也是最明显的政绩工程,他只担心能不能按期完成这么多的工程量。

唐子恒并没有马上回应陆少峰地话,而是盘算了一会儿才提出自己的看法。

“院长,我唯一担心的是,三大工程同时上马,最少也需要三万的劳动力,单以林州的百姓怕是困难很大。”

林州的精壮劳力,也不过五万多人,还要从事农耕。

对此陆少峰也有计较,准备在后续的移民中迁来不下七万的人口。同时,工程将大量使用蒸汽动力机械,会省去大量的人力。

“首长,若是在林河的源头建设大型的水库,必要时可以人工调节林河的水量,行驶百吨大船就有了保证。”

赵小伟这时插话,他没有直接说南下出兵的事情,而是谨慎地说是必要的时候。

“也有这个考虑在里面,最主要的还是想搞几个大工程加速林州的兴起。以后林州是我们同外部联通的重要前沿,底子必须要打好,这里也是我们的家乡啊。”

陆少峰说着就有些动情,将目光移向飞快退后的窗外景色。

本时空的楚南,是真正意义上的山青水秀。列车一路向北,只能偶尔可见铁路附近的村庄,更多的是起伏的丘陵和生机盎然的绿色。

看着绿水青山虽是惬意,可也是未开发的表象。不知在本时空,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在铁路的沿线,看到车马嘈杂的混乱景象。

陆少峰浮想联翩,一时将车厢里的其他人忘到了脑后。

这时,窗外的远处,有一座高耸的烟囱跃入眼帘。烟囱里冒出的浓浓黑烟,将一幅秀美的画卷破坏得干干净净。

陆少峰没有被这不和谐的一幕影响,反而来了精神,问道。

“这烟囱是哪家工厂的?周围的百姓会不会有意见,对环境的影响大不大?”

这一句话问得没头没尾的,唐子恒和赵小伟不好做解释,都望向杜专员。

“呵呵,少峰,这是楚南最大的钢铁厂的烟囱。如今这钢铁厂年产量超过了十万吨,雇有三千多工人。附近的村民也大多在钢铁厂做工,哪里会有什么意见。”

而赵小伟习惯性的拿出地图,铺开来指点着说道。

“首长,就是这儿,离潭州还有三十多公里远。附近有一个铁矿山,所以将钢铁厂建在这里。”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处正是后世楚钢集团的位置。

陆少峰知道楚钢集团的铁矿石都是依靠外运,而且楚钢集团是以生产特种钢立足市场,钢产量并不太大,年产量还不到一千万吨。

“这儿有大型的铁矿吗?我怎么不太清楚。”

“铁矿是有的,只是矿的质量不是很好。楚南没有太大的铁矿山,但足够钢铁厂生产三五十年还是可以的。”

杜专员对自己治下的情况已摸了个大概,因而对答起来毫无困难。

“看来杜专员已经进入角色了,对治下的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啊。子恒,我们得跟杜专员学习学习。”陆少峰表扬一句后,接着道。

“每一个州府,都应建立几个大型的支柱型工厂,不但能解决百姓的就业,还是一个州府综合实力的体现。永陵的工业在楚南是排头兵,可永陵有些先天性的劣势是无法克服的。这也是我们要走出永陵,走出楚南的一个原因。”

“每一个地方都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的工业,不能跟风也不能懈怠。杜专员、少恒兄,我们都任重而道远。”

说到这里,陆少峰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对唐子恒说。

“子恒兄,说起钢铁,我想起了另外一件宝贝来。这宝贝就藏在林州的大山里,永明也有。我估计就在林州和永明的交界处。”

之前陆少峰就从永明得到了少量的铝矿石,只因当时电力十分短缺,就没有想着去冶炼铝合金。试验飞机上天后,他也没想着用铝合金造飞机,而是老老实实地从木质结构的做起。

这样是为了加快建造速度,也是木材易于得到,便于加工。现在对飞机的要求不高,能飞到上千米的空中,时速达到两三百公里就能满足需求。

增加了林州水库的项目,水力发电也是必须要上马的。这些电能就可以用来冶炼铝合金,无形中将推动本时空冶金工业的大发展。

在陆少峰将如何电解铝合金,以及铝合金的用途给在坐的几个人简单地普及一番后,果然听得这几人都是心花怒放且各有所想。

“院长,你给我派几名技术人员,回去我就做这方面的准备。哈哈,以后我得多跟着院长跑跑,今天这一趟太值得了。”

唐子恒夸张地表示后,赵小伟也跟着凑趣地问。

“首长,用铝合金来造飞机,造价会不会太高了?镇永军将来要装备的飞机可不是小数,那得要多少铝合金。”

听到是合金材料,而且是很难冶炼的铝合金,赵小伟首先想到的是费用问题。

光是镇永军的坦克,已是花费不少,一个坦克营的预算,赶得上一个团的开支,何况是能在天上飞的飞机。

“以我们现在的规模和作战需求,镇永军装备两三百架飞机就足够。当然,将来肯定要造上千架的。用铝合金造,不单单是更好、更能保证安全,还能将飞机的速度大幅提高,这是必须的。”

几个人在火车上聊着,时间也过得很快,在火车开始减速时,潭州也就到了。

总的来说,陆少峰的精神头很不错。很长时间没有外出,跑了这一趟,也只是随机地聊一些话题,可他觉得自己的思路,似乎比待在基地里开阔了许多。

“看来,还是闭门造车的时间太长了,以后得经常出来走走。”

就在暗自腹诽之时,火车已稳稳地停到潭州站的站台。陆少峰一看时间,从永陵到潭州近三百公里的距离,用去近六个小时。

尽管事先有吩咐,站台上还是很热闹,还有几幅大红的横幅很是醒目,上书“热迾欢迎首长一行”等字样。

以李冒带头,后面跟着李迎、张轼、王洵和张澈等潭州的一干高官,都排队等在站台上。

这样的迎来送往,政务院虽有明文规定不要大肆铺张,可陆少峰也不想扫众人的兴致。

火车停稳后,陆少峰并没有马上下车,这一切都有一套流程,不管愿不愿意,都得按流程来办理。

钱大勇第一个下车,在他的指挥下,后面车厢的百十名警卫迅速下车,随即展开警卫队型,并控制住所有的通道、占据各处要点。

杜专员随后下车,也很认真地检查各处的安保是否到位后,才再次上车陪着陆少峰走出专用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