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康圣七年的最后一个月,如同一阵轻柔的微风,悄然降临。越州的大地,也在这冬日的寒意料峭中,渐渐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越州的大地上,那草叶上的冰花,宛如大自然的艺术品,晶莹剔透,一触即碎。街头巷尾,当人们微微开口说话时,口中的热气便如同雾气一样,如轻烟一般升腾而起。
越州的冬天不冷,因为气温未至冰点,越州的冬天也冷,因为那寒气中的湿意会随着风穿过一层层防护透入人的骨子里。
这个月的县衙食堂里,土豆粉丝汤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明星菜品”,备受书吏和衙役的喜爱和追捧。
这道汤口感滑嫩爽口,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粉丝的细腻与滑嫩,再加上那浓郁的鲜香和热辣的味道,让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热烈。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灵丽姑姑渐渐开始放手县衙食堂,待酒楼开业后,刘姑姑将前往酒楼担任厨师长,而县衙食堂则由林阳负责主管,她将全面接手刘姑姑的工作。
对于即将十五岁的林阳来说,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仅需要提升烹饪技巧,还要培养出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这个接班人不仅要有出色的手艺,能够烹制出美味的菜肴,更要具备忠诚可靠的品质,让人放心地将县衙食堂交给他管理。
作为林宅里唯一的娃娃,炎哥儿也六个月了,本该可以翻身的月份里,因为母亲张梦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只能挥着小手小脚使劲蹬着,却始终不得翻身要领,急得他一直“啊啊啊”的唤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刘思晴将炎哥儿抱起,让他翻个身趴在床上,然后又走在绣架前继续绣着精美的花式,一边飞针一边说“婶子,看!炎哥儿果然喜欢趴着,他都不叫唤了!”
张梦看了眼趴在床上眼珠子咕噜噜转动的儿子说“他啊,是让我们去关注他呢,没事,不摔下来就成,思晴你看看,我这片竹子绣的怎么样?”
“好看啊!婶子,暖儿姐肯定很喜欢。”
“要说咱林姑娘啊,居然喜欢竹子,顶多还有荷花,大部分姑娘不都喜欢花吗?那祝小姐就喜欢牡丹,层层叠叠地好看的紧!”
“暖儿姐她肯定不一样啊。”刘思晴嘻嘻笑着。
一旁的炎哥儿见娘亲和姐姐还不理他,又开始“咿咿呀呀”叫唤……
林二虎则带着一些老农,在城北肩负起冬日农田的打理。
冬天虽是地休,但越州的冬日那蔬菜却很是好种,有几样蔬菜还只能在冬日里才能种出最好的味道,比如萝卜,那经过寒霜一打,甜度一下子就出来了;比如白菜,它在寒冷的天气里变得更加紧实、甜美;还有菠菜,它的叶片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翠绿,充满生机。
菜多了吃不完,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竹后村新建了一个咸菜作坊,专门收购村民们多余的蔬菜。这些蔬菜被收走后,会被腌制成泡菜或者制成干菜,都是为了来年酒楼开业做些准备,还为村民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林暖穿着张梦新送的精致夹棉袄子,外面披着一件厚实的皮毛披风,她带着秦云飞、冯雨和云玉辽,一起巡视越州街和越州河堤,听听云玉辽的意见,督促督促工程的进度。
向荣和向义更是忙得飞起,他们跟着刘方两位师傅,从早到晚都没有停歇过。即使是在大冬天,他们也都每天都能出上一层薄汗!
越州的人很忙碌。
离开越州的游子,历经漫长的旅程,终于回到了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
广丰的山水依旧,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一般。
父母的容颜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那鬓角多了几丝白发,眼角多了几道皱纹,岁月的痕迹在他们身上悄然显现。
兄嫂又为家中添了新丁,小生命们给每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未来。
当陈行宁回到五井村时,没有见到那个他日日夜夜思念的姑娘,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失望,但当他看到林暖给他的一封封信和那件新制的棉袄子时,心间却格外温暖。这些信件和棉袄子,都是林暖对他深深的思念和牵挂的见证。
陈行宁想象着林暖在灯下认真写信的模样,想象着她一针一线缝制棉袄子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感动。他知道,他的姑娘一定变得更美了,不仅是外表,更是内心。
但他得放下思念和愁绪,他要教授林堂简单作画,考验林满和林才的学问,林氏耕读之家的底气慢慢开始积攒。他要带着夏一丰拜访方骋,南北通商的路子慢慢开始一点点铺就。
他还回了一趟陈宅,缓和了与陈行义之间的关系,并承诺从明年起将陈玉强带在自己身边,陈行义夫妇回到广丰后,多日来被几个兄长冷嘲热讽的眉眼总算舒展开来!
……
忙忙碌碌的康圣七年,奋斗的拼搏的人们总是想着法子成长,想着法子让自己的底气更实一些!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谋求一点点改变。
在这个忙碌的年份里,他们都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的意义。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康圣八年在一声声爆竹声中到来,在这年里,大家又会遇上什么呢。
【最近出差,断更两天,抱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