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得了银子比国库都多了很多。
后来楚舒让人传话,倘若有要出宫的,都可以出宫,无论宫女,内侍,还是嫔妃,还会有五两银子遣散费。
当然这其中不包括那些贪财做恶事的罪人。
这时,姜时笙带着人赶了过来,沈月接手了后宫,带着一部分人赶了过去,姜时笙也带着一部分人去了太和殿。
接下来就让接手所有的,包括但不限于户部,工部,吏部等,去他们的公廨搬来了所有的账本,公文,开始了核对。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六七品小官管理,就又去找人。
所有的事情要是有人敢含糊其辞,就是大刑伺候。
这些倒是不用楚舒管了,她现在就是管京城的治安还有布防。
用自己的人全都换了上去,甚至是京都的衙门京兆府尹也是柳京华上任。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就是粮食,楚舒接收了所有的粮铺,发放平价粮食,事情都安排妥当,也就解了禁令,城门也开了,可以随意外出。
随后就是京城的贫苦百姓,鳏寡孤独,楚舒手下的人也是做习惯了,很快接手了起来。
一切都按照规则有序的进行。
一道一道新的法令发出。
“有粮食了,开城门了,先买粮食,还是先出去收地啊!”
“让你娘先去排队买五十斤,咱们出去收粮。”
“应该是没有什么事了,我家里其实还有,而且这价格也是回落了,比原来还便宜一半呢!”
“还是买一些吧!以后还不一定呢!”
“不买不买,我家有,等收成了,我家的粮就太多了,还点卖,我先去地里了。”
“分地了,分地了,你们听说了吗?都是上等田……”
~
文阁老得了半身不遂,行动不便,更是对于朝廷失望至极,小皇帝出走,他们一族在文阁老示意下没有跟去,所有的人也都辞了官职,深居简出。
百姓的禁令解了,但是各大官员,世家大族都没有解,而且他们都住在一起,更加方便管理。
已经三四日了,此时他们终于见到了代表新的势力的人过来,心里也算是松了一口气,是好是坏终于有了定论。
文阁老身体也好了很多,最起码可以说话能说清楚了,也能站着走几步了。
此时他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小辈:“这楚娘子,其实之前我也有耳闻,但是时局动荡,乱作一团,具体我并不了解,只怕是来者不善,只要不是太过,他们要做什么,我们听着就是。”
“我们文家世代簪缨,累世公卿,他们轻易是不敢太过的。”
“更何况动了我们,其他的世家大族也是不同意的,这江山,还是靠着我们这些世家的。”
这种想法,是非常普遍的,每一个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是这么想,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危害比他们的用处更加的大,而楚舒的做法与他们的想法大相径庭,可以说是背道而驰,让他们十分不可置信。
当他们被用完后,解了公职,心里十分不屑,听到新发布的法令,在家里大骂成何体统,想着总会求到他们头上,但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长安化腐朽为繁华,皆是震惊的说不出来话。
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楚舒看着皇宫太大,办公区很少,别的空着很是浪费,位置也很好,就打算出卖,价高者得。
其余的都是分成了两进和三进的宅院,都给重新建了围墙。
忙忙碌碌两个月,事情才捋顺了大多数。
冬季的来临,让众人都疲懒了很多,路上行人也变少了,不过拍卖行却是极为热闹。
一个外地客商听说有热闹也走了进去。
“这是通丰皇帝登基时候带的冕旒,底价五千金,每次加价一百金。”
“这是德辉皇后的点翠珍珠琉璃九凤钗,起拍价三千金。”
“这是元贞皇帝的金线白玉玉带……”
客商听着目瞪口呆喃喃自语:“这不会是假的吧!”
在旁边侍候的伙计见过了这样的人笑着解释道:“这是楚娘子派人从皇宫里拿出来的,有很多有年岁的大臣或者有诰命的老太君都是见过,保管是真真的,而且,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规矩了,谁都可以买,也可以用。”
“楚娘子?”难道是自己听过的那个占了长安城的那个楚娘子?
伙计明白他的所思所想,微笑点头答应:“就是她。”
然后客商就听见各种各样的的东西,什么皇帝的玉枕,什么皇贵妃的臂钏,有的甚至还有恭桶。
客商看的也是激情澎湃最后贵的也没有拍,只买了一个什么公主的玉佩,想着怎么也是沾过龙气的,打算留着当做传家宝。
这拍卖行的收入,楚舒非常满意,这两个月也没有闲着,拍死了一些挑事的,就开始收复长安旁边的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