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草根的逆袭之路 > 第451章 据理力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1章:据理力争

林尘站在主考官张凌峰的书房中,尽管对方的质疑如乌云般压来,但他神色坦然,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张凌峰坐在书桌后,手中拿着林尘的试卷,表情严肃,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怀疑。

“林尘,你这文章看似有理,实则颇多乖张之处。就拿你在论述治国理念时提及的商业与农业平衡之观点,简直是离经叛道。自古以来,重农抑商乃国策,你却主张给予商业更多扶持,这不是公然与祖宗之法作对吗?”张凌峰将试卷重重地拍在桌上,质问道。

林尘微微躬身,不卑不亢地说道:“大人,学生以为,时代在变,治国之策亦应与时俱进。重农抑商之策,在过往的历史时期,对稳定国家经济、保障粮食安全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我朝商业已悄然兴起,商路畅通,货物往来频繁,商业所带来的税收日益增长,已然成为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一味抑制商业发展,不仅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会错失许多发展机遇。”

张凌峰眉头紧皱,反驳道:“商业之人,唯利是图,若不加抑制,任其发展,必然会冲击农业根基,动摇国之根本。你难道不知其中利害?”

林尘从容答道:“大人,学生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本,绝无轻视之意。但扶持商业,并非是要本末倒置,而是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在保障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政策,规范商业行为,引导商业资本投入到有利于国家发展的领域。比如,鼓励商人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或者资助农业技术研发,培育优良作物品种。如此一来,商业不仅不会冲击农业,反而能为农业发展提供助力,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繁荣。”

张凌峰微微一怔,林尘的观点虽与传统观念相悖,但听其论述,却也有理有据。他心中虽有动摇,但仍不愿轻易认可,又指着试卷说道:“那你在谈及人才选拔时,提出要广开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甚至主张吸纳民间有一技之长之人进入官场。官场乃国家治理之核心,怎能让这些未经正统教育之人随意进入?这岂不是乱了章法?”

林尘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大人,如今国家面临诸多挑战,内有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外有边疆隐患不容忽视。若仅依靠传统科举选拔的人才,恐难以满足国家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民间不乏有奇能异士,他们虽未接受过正统的科举教育,但在各自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才能。比如,有些工匠对机械制造颇有研究,若能将其引入,可为军事装备的改良提供帮助;有些医者擅长治疗疑难杂症,若能进入官场负责民生医疗,可造福众多百姓。我们不应以出身和学历为枷锁,将这些人才拒之门外,而应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让他们为国家效力。”

张凌峰沉思片刻,说道:“你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这些人大多缺乏为官之道的教育,不懂官场规矩,骤然进入官场,恐怕难以适应,反而会扰乱官场秩序。”

林尘微微一笑,说道:“大人,这便需要我们建立相应的培训和引导机制。在选拔这些人才之后,可先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为官之道、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官场规则。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官员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官场环境。如此,既能吸纳民间人才的智慧,又能保证官场的正常运转。”

张凌峰默默点头,心中对林尘的观点越发认可,但他仍想再试探一番,于是又说道:“再看你文章的文风,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又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俗语,如此混杂,实在难登大雅之堂。科举文章,当以严谨、庄重为主,你这般写法,成何体统?”

林尘从容解释道:“大人,学生以为,文章之目的在于传达思想,而非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引经据典,是为了表明学生的观点并非无本之木,有源可溯,体现对先贤智慧的尊重与传承;而使用通俗易懂的俗语,则是为了让文章更贴近百姓生活,使观点更易于理解。毕竟,治国理政之策最终是要惠及百姓,若文章写得高深莫测,百姓难以领会,又如何能实现其价值?学生认为,形式应服务于内容,只要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便是好文章。”

张凌峰听了林尘的解释,心中暗自佩服。他不得不承认,林尘思维敏捷,逻辑严密,对各种质疑都能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而且,林尘的观点新颖却不失合理,并非是无端的标新立异,而是基于对国家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

“林尘,你确实有几分辩才,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得头头是道。但科举关乎国家抡才大典,本官不能仅凭你几句言辞就轻易改变看法。你且回去,将这些观点进一步整理完善,形成详细的论述,三日后再来见我。”张凌峰说道。

林尘躬身行礼道:“多谢大人给学生这个机会,学生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大人期望。”

林尘回到家中,立刻投入到对观点的整理与完善工作中。他深知,这是证明自己的关键机会,绝不能有丝毫懈怠。他日夜查阅资料,将历史上类似政策的成败案例一一梳理出来,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同时,他还深入分析当下国家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自己所提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三日后,林尘再次来到主考官府邸。他将整理好的文章呈上,张凌峰接过,仔细阅读起来。文章中,林尘对之前提及的观点进行了更深入、更系统的阐述,不仅有理有据,还绘制了详细的图表,对各项政策实施前后可能产生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张凌峰越看越入神,心中对林尘的赞赏之情愈发浓厚。看完文章后,他抬起头,看着林尘说道:“林尘,此次你的文章让本官刮目相看。你对问题的分析深入透彻,所提之策切实可行。本官之前对你多有偏见,实在惭愧。”

林尘连忙说道:“大人言重了,学生资历尚浅,观点或许还有诸多不成熟之处,能得到大人的指导,是学生之幸。”

张凌峰笑着摆摆手,说道:“你不必过谦。从今往后,本官相信你定能在朝堂上施展抱负,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你这状元之名,当之无愧。”

林尘心中大喜,再次行礼道:“多谢大人认可,学生定当不负大人期望,为国家和百姓鞠躬尽瘁。”

从主考官府邸出来,林尘心情格外舒畅。他成功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消除了主考官的质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胜利,更是对那些凭借真才实学追求梦想之人的鼓舞。他深知,未来的道路或许依然充满挑战,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信念,在仕途上披荆斩棘,为国家和百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