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一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当地的影响却并没有消失——当地百姓并不愿意相信陈硕真就此身死,于是为此编造了一些神话传说故事,覆船山直到今日还有一些仙姑娘娘的民间信仰和传说。】
【同时,对于睦州的百姓而言,陈硕真的起义同样是他们的重要传说,相传睦州有天子基和万年楼,这也对方腊等人即将发动起义提供了不小的信心。】
“……”关注这件事情的百姓们面面相觑,这种关键性的失败,确实让人意料不到。
“但是,这不就是陨星坠落,确实不是什么吉兆啊!”也有人认为,虽然这个情况非常出乎意料且让人无言以对,可这种情况其实也正是对陈硕真起义失败的一个预兆,“这就是上苍降下指示,告诉所有人这一场起义确实是无法获胜!”
虽然非常无可奈何,让人感到无力,可是天命就是这样——天命,如何能够违抗?
如果说是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平常过日子的话,那还可以说,有时候可以不那么在乎天命之说,不那么关注天命——毕竟,他们就像是路边的一棵草而已,这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平淡到不能再平淡,只是最底层的日子,又有什么天命可言?
可是要是像陈硕真这样,领兵起义,攻打朝廷,有志夺得天下的大事、涉及到全天下的天命、未来的人来说,天命,就是真理!
这样的大事业,怎么可能不信天命,怎么可能不认同天命的指示?
要不然,同样的能力、同样的处境,怎么有些人就能够爬上去,有些人就是爬不上去——这不就是天命吗?
其他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实际上,心里面也是赞同这个人的观点的。
没错,他们这样过着寻常日子的普通百姓或许可以不太在乎天命,但是想要干出这样一番大事业的人,天命就是重中之重。
——不得不说,有时候就是得信命。或者说,有时候,运气这种东西就是决定那些干大事的人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况且,就算是他们,在涉及到儿女婚嫁这种一辈子的大事的时候,也还是很在乎八字这些涉及到命格的东西的。
而在思考了一会儿后,有人道:“这上面的意思可能是说,虽然确实是陨星坠落,但是陈硕真其实也可以把这件事情说成是另一个意思——这个唐朝的将领说是这个事情代表着陈硕真将星陨落,必然失败,但陈硕真可以不这么说啊!”
唐朝将领那肯定是抓住一切机会来打压对手,这种星星落到了敌军大营中的事情,他肯定不可能说什么好话,而是竭尽全力往陈硕真没有天命、不收眷顾的方向上去靠。
但是陈硕真,她也完全可以把这件事情往好事的方向上去靠——反正,她本来也是利用了宗教来组织力量的不是?
“也是……”旁边的人们顺着这个思路一思考,发现确实如此。
“就像是说媒的时候,同样的事情,在有些人嘴里,那就是对方大大的优点,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换个人,或许就变成了重大缺点,是拒绝这个说媒的重要原因……”一个人的思路直接顺着给儿女说亲时候看命的思路走了下去。
她想到了说媒人嘴里的各种说法。
不论男方女方,如果对对方不够了解,那还真的就看说媒人那张嘴了——要是说媒人愿意,并且没有良心和道德的话,那完全就是看这个说媒人想说成什么婚事,想要说成的,那坏的能说成好的,好的能说成特别好的;如果说媒人不想说成,那好的也能说成是坏的,小毛病也能说成是要死要活的大问题。
这事儿,放在陈硕真这件事情上,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陈硕真反应敏捷,她也完全可以把这件事情说成是好事儿——虽然他们也一时间想不出来能说成什么好事儿,但总归是可以的——而陈硕真手底下的人,肯定还是更愿意相信她啊。
“要我说,唐朝那边说这是陈硕真将星陨落,必败的征兆;那陈硕真就可以说这是天降福星,是上苍鼓励他们继续奋勇作战……”有人开动脑筋,道。
众人纷纷点头,凶兆吉兆,反正都看怎么说嘛!
这两方都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修道之人,那谁能说到底说的是真是假?
“我觉得,也可以说是这就是那个象征皇帝的星星落到了她这里,所以象征着她一定可以成为日后的皇帝……”还有人道,“不过,那个星星是啥来着?”
“……”一群人默然相对,他们还真不清楚这些星象上的东西,虽然这个代表皇帝的星星很有名,他们好像不知道在哪里曾经听见过。
“呃……或许……紫微星?”半晌之后,终于有人开口。
“对对对,是,就是紫微星!”
-
刘邦对这上面的评价也非常赞同。
陈硕真这一次起义本身到底能不能推翻唐朝是一回事儿,但是,倒在这件事情上面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这种涉及到天命和星象之类的突发情况和异象,那明明就是起义军首领大好的发挥机会啊!
这种事情,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要说法在自己的军中立住了,那就没有问题。而等到最终获胜,获胜者一方的说法,就会被公认为最正确的说法,然后被千古传诵。
所以,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毫不慌乱,并立刻给这件事情找到一个正面的、有帮助作用的理由。
毕竟,搞舆论,其实也应该是一个有望争夺天下的起义军首领的必备技能。
【在这样的历史传说的鼓舞下,在朝廷不断压迫百姓、昏君奸臣肆意妄为的情况下,宣和二年十月——宣和是宋徽宗的第七个年号,也是他在位期间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七年,在宣和七年十二月,宋钦宗即位称帝,宋徽宗退位为太上皇;第二年,改元靖康,靖康二年,北宋就灭亡了。】
【说回起义,宣和二年十月,方腊在家乡率众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