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着想的人,百姓也会把这个人放在心上啊……”不少时空,一些官员都默默地念着这句话。
都说百姓不过是一介草民,命比草贱,朝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朝廷和皇帝所需要维护的对象,也从来不应该是这些还不如草的百姓,而是那些地方大族、勋贵豪强、文武官员等等。
宋朝的官员更是清楚这一点,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与士大夫治天下”一样,大宋的天下,是皇帝和士大夫一起经营维护的,需要保障的也是士大夫们得到利益——皇帝的利益不用说,当然也要保护。
与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治天下!
百姓,当然也不能说完全不管,但是他们的利益根本不重要,也从来不重要!
朝廷的基石,是士大夫,是这些能够治国理政的人,而不是那些庸庸碌碌朝廷说什么就什么大的百姓——皇帝要重视的,也应该是士大夫,而非百姓。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也要照顾百姓,毕竟治理天下,也是要为民着想的,士大夫们也都有着一颗为民着想——至少是名义上——的心。
可是实际上……
他们这样一些真的想要做一些以百姓为重的事情的官员,虽然不至于说在朝堂上直接变成了异类,但也显然不是能够和整个士大夫群体处于同一立场的。
而他们也清楚,士大夫们认为应该重视士大夫而非百姓,也有着切实的理由:士大夫,是真的能够安邦治国、帮助朝廷治理天下、维护朝廷运转的存在,也能够在地方上通过自身影响力加强朝廷的统治。
但是百姓们呢?他们能干什么?
事实上,这个问题,他们也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心中的公义想要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然后呢?
虽然也并不真的图什么回报,可这个问题,确实是他们总会想到的。
现在,他们得到了一个答案——百姓们会记得这个人,会把这个人放在心上,会愿意为了这个人做事,甚至赴汤蹈火。
或许,这个记忆不会太久,也或许,他们会很容易被其他别有用心之人煽动,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确确实实会记得、会在乎这些把自己放在心上的人。
陈硕真不就如此?
一介女子,看起来后来还成为了起义的领袖——女子作为领袖,而不是正常状态下的男子领袖,其中必然有各种因素叠加。
但想来,她在这个时候,愿意帮助百姓,把百姓放在心上,也一定是她能够成为领袖的一个原因。
【说干就干,于是,陈硕真选择借用道教和当时正在逐渐往南方渗透的摩尼教来发展信众,组织力量,从而为日后的起义奠定基础。】
【这个做法非常有效,一来她本来就因为之前的壮举有了些声望;二来,这种宗教法术之类的方式,总还是能够被百姓接受。】
【而就在准备过程中,又有人向官府告密,说陈硕真这个人图谋不轨,于是,唐朝官府开始四处搜寻陈硕真,抓住了她,并打算将此事上报——这个时候,当地百姓和信众们再度集合到了一起,通过筹措资金,打通了官府的关节,成功让陈硕真无罪释放。】
【不过,经此一事,陈硕真觉得,自己应该已经被官府盯上了,如果要起义,这就是最后的机会——再往后,恐怕真的没有机会了。】
【于是,永徽四年十月,陈硕真正式宣布起义。】
【她效仿唐朝的制度,建立了自己这个政权的制度,并且,自立为“文佳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皇帝的女性;同时,在无数参与了农民起义的女性中,她也是少数的女性领袖之一。】
“称帝?她竟然还称帝了?!”在唐朝之前,无数人都为此不可思议。
不过,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也就是短时间的反应罢了——时间一长,他们也想起来了,这个陈硕真,她可是起义军首领,一手拉起来了这支起义军,之前为了赈济百姓还敢于开仓放粮。
这样的女人,作为起义军的首领,她不称帝,谁称帝?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对此有异议:“应该让她的丈夫称帝……”
“但是说不定人家这个时候还没有成婚呢?总不能随随便便找个丈夫吧,那才是灾难。”另一个人反驳道。
虽然这个人也不是对女子称帝没有意见,但他也确定,在陈硕真本人组织起了起义军的情况下,如果随便搞过来一个丈夫接手权力,很可能会因此而出现动荡,对于起义军而言,这绝非好事。
“况且,她还是靠宗教成为首领的……仙女娘娘称帝好像也不算奇怪……”如果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好像就比较好接受一些了。
【她还任命了自己妹夫,也是一个在起义组织过程中发挥了不小作用的人,章叔胤担任仆射一职。】
【起义之后,起义军先后攻占了桐庐,并攻占了睦州、於潜,然后,在攻打歙州的时候遇到了阻碍,未能成功。】
【当然,我们知道,当时的唐朝其实还处在不断向上发展的阶段中,这个时候,想要截断唐朝的发展、干掉唐朝朝廷,非常非常难。】
【所以,陈硕真的失败也不算奇怪。】
【只不过,陈硕真当时的失败,其中也有一个原因在于没能第一时间掌握舆论、引导军心。】
【在起义军和唐军对峙的过程中,一天晚上,突然有一颗陨星——其实就是星星、陨石之类的,追落到了陈硕真的大营之中。】
【说句实在话,这种陨石星星坠落的情况,在古代,其实可以搞出来许多说法,有正面的有负面的。】
【而唐军的主帅在第一时间就制造舆论,掌握了主动权——他宣称,这就是上苍表示,陈硕真将星陨落,所以,陈硕真必死无疑,起义军也必将失败!】
【这一次,唐军占据了舆论的上风,军心大振;而起义军这边可能是真的没有反应过来,大家还是经验不足,天赋也没有那么充足,在脸皮、政治脑筋和口才方面不如唐军这边在政治中浸淫、在朝堂上摸爬滚打的将领,所以一步错步步错。】
【起义军一方士气大减。】
【最终,陈硕真战败,身死,起义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