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他是大明的太子,是父皇的希望所在。

如果他留下来,一旦京城被攻破,他们父子俩都将陷入绝境,大明将彻底失去希望。

而如果他逃往南方,或许还有机会集结力量,重振大明的雄风。

他不能因为自己的感情用事而置整个国家的命运于不顾。

朱慈烺咬着嘴唇,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现在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

他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父皇的嘱托。

他缓缓抬起头,看着父皇那疲惫而坚定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父皇保重,儿臣一定不负父皇所托。”

朱慈烺再次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声音坚定而决绝。

他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越他年龄的成熟与坚毅。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踏上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但他毫不畏惧。

他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大明的未来而奋斗,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崇祯皇帝扶起太子,双手微微颤抖着。

“吾儿,记住,无论如何,都要延续大明。南方还有军队,而且江南富庶,只要你用心争取江南那些大臣,大明会在你手上好起来的,为父相信你。”

朱慈烺抬起头,看着父皇那充满期望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不辜负父皇的嘱托,为了大明的未来而努力。

然而,他们都知道,未来充满了未知与艰难。

但在这绝望的时刻,这份父子之间的嘱托与期望,他必须应下。

太子含泪点头,然后在侍卫的护送下,离开了紫禁城。

崇祯皇帝看着太子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悲壮。

他知道,这可能是他们父子最后一次见面了......

在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历史交错之夜,李世民、李承乾和李靖率领着一百名精锐之士,悄然潜入了皇宫。

深沉的夜色笼罩着宏伟的宫殿,万籁俱寂中,却有一处灯火通明。

他们顺着光亮寻去,竟意外地发现崇祯皇帝仍在孤灯下,全神贯注地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奏章。

李世民凝视着这位面容憔悴却目光坚毅的皇帝,心中涌起复杂的感慨。

他微微叹息,缓缓开口道:“崇祯帝之勤勉,令人钦佩。

虽在执政中有种种不是,可这份勤政,却是毋庸置疑。

若此时是王朝中期,以他的这份执着与努力,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守城之君,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只可惜,如今他身处王朝末期,内忧外患交织,局势之艰难,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崇祯皇帝听闻这突如其来的话语,震惊得瞪大了双眼。

在这寂静的深夜,皇宫本应是最为安全的所在,却突然冒出几个陌生的身影。

他的心中瞬间涌起强烈的不安与警觉,本能地大喊道:“什么人,来人,护驾!!”

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此时,李承乾沉稳的声音响起:“莫慌,侍卫已经被我们打晕,你别喊了。”

崇祯皇帝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他们,满脸的难以置信。

李承乾向前一步,微微躬身,神色庄重地说道:“崇祯,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大唐太子李承乾。

这位是李世民,这位则是大唐名将李靖。”

崇祯皇帝的眼神中满是震惊,他的大脑一片混乱,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个超乎想象的事实。

大唐,那是几百年前的辉煌王朝,李世民,一代雄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李承乾,大唐太子;

李靖,更是威名远扬的名将。他们的名字,崇祯皇帝在史书上曾多次看到,却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亲眼见到他们本人。

崇祯皇帝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三人。

李世民身着铠甲,气宇轩昂,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威严;

李承乾英姿勃发,举止优雅,尽显皇家风范;

李靖威风凛凛,散发着久经沙场的坚毅气息。

他们的出现,仿佛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梦境。

崇祯皇帝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惊讶,他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也不知道他们为何会来到这里。

但从他们的气度和言谈中,崇祯皇帝又隐隐感觉到,这三人绝对不是在说谎。

他缓缓地坐回龙椅,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准备听听他们究竟有何来意。

“你相信了?” 李承乾目光紧紧盯着崇祯,轻声问道。

崇祯脸上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微微摇了摇头,又无奈地点了点头,叹道:“我不信又能如何呢?侍卫都已经被你们拿下,如今我的性命全然掌握在你们手中。

罢了,说吧,你们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崇祯的语气中似乎带着一丝解脱,仿佛在这绝境之中,他已无力挣扎,有种破罐破摔的意味。

李承乾上前一步,神色凝重至极,那目光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深深忧虑。

他看着崇祯,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切入正题,开始分析起当前的危急局势:“如今大明局势已然万分危急,想必你也知道。”

崇祯听了这话,再次苦笑起来,那笑容中满是悲凉与无奈。

他微微垂下头,声音低沉地说道:“知道又能如何?是朕无能,才导致大明走到今天这一步。

朕自登基以来,夙夜忧叹,一心想要重振大明雄风,可事与愿违,朕终究还是未能挽回这颓势。”

李承乾却坚定地说道:“你不必如此自哀自怨,局势并非毫无转机。”

崇祯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但很快又黯淡下去。

他叹了口气,说道:“还能有什么转机呢?朕想招兵买马,增强防御,可却苦于没有军饷。

李自成不日就要兵临城下,而朝中大臣却还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愿出手资助朝廷。

朕多次苦求,甚至放下皇帝的尊严,可他们依旧无动于衷。

朕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书被关小黑屋,发完存稿,提桶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