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端午,佳节的氛围日复一日地浓厚起来。
元春身在宫中,派人传话至娘家,说是让去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
接到这一消息后,贾母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决定率领上下前往。然而,行事向来周全的贾母,为了确保此次出行能够更加妥善、妥帖,还特意派人前往沈府询问相关事宜。
怎奈沈国府此时的情况有些特殊,林黛玉和许芸都已临近产期,实在不便前往。如今薛宝钗做了母亲之后,对这些事情倒是颇为上心,遂带着惜春一同前行。
在前往清虚观的路上,薛宝钗和惜春坐在同一辆马车里。
惜春笑着说:“宝姐姐,此番前往那清虚观,不知会是怎样一番奇妙光景?”
薛宝钗轻捋发丝,温婉地应道:“想来应是清幽静谧之所,能让人心生安宁,忘却尘世纷扰。”
惜春微微颔首,又道:“也不知这平安醮能给咱们带来几分福泽庇佑。”
薛宝钗轻轻握住惜春的手,柔声道:“不管怎样,只要心诚,上苍定会护佑,总是好的。”
惜春轻叹一声:“如今府里诸事繁杂,也希望能借此次机会,让大家都舒缓舒缓。”
薛宝钗应和着:“正是呢,妹妹莫要太过忧心,一切自有定数。”
所幸的是,此次行程仅仅只有三天时间,想来也不会太过劳顿。
探春听闻此事,自告奋勇地帮忙筹备出行事宜。她心思缜密,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如今,由于永正皇帝喜好道教,举国上下纷纷效仿,道士的地位因此水涨船高。尤其是那些稍有一些名气的道士,更是备受人们的尊崇。而这清虚观的张道士,便是其中的典型。
那清虚观的张道士,身份着实不一般。他曾经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与贾府的关系极为亲近。
而且,这张道士不仅深受贾府上下的敬重,就连先皇和当今圣上都对他有御封,由此可见,其地位尊崇,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实是非同小可。
众人抵达清虚观时,张道士亲自出门迎接。只见他身着一袭崭新的道袍,手持拂尘,那模样真是仙风道骨,脸上更是堆满了热情洋溢的笑容。
贾母走上前,与张道士寒暄了几句。
贾母说道:“道长,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张道士恭敬地回道:“老夫人安好,能迎得贾府众人,实乃清虚观的莫大荣幸,真真是蓬荜生辉啊!”
随后,张道士便引领着众人走进观内。观内香烟袅袅,诵经之声不绝于耳,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探春好奇地四处打量着,心中暗自思忖着这清虚观的种种布置。
这时,张道士笑着说道:“贾府众人光临,实乃清虚观的无上荣光。这几日的平安醮,小道定当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保得贾府上下平安顺遂,福泽绵延。”
贾母点头致谢:“有劳张道长了。不知这平安醮可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张道士忙回道:“老夫人,这平安醮重在诚心,需众人一心祈祷,心诚则灵,上苍自会庇佑。只要各位心无杂念,诚心诚意,必能得偿所愿。”
贾母又问道:“那这所需的供品可有特别要求?”
张道士耐心解释:“老夫人放心,一切都已安排妥当,皆是按照惯例,不敢有丝毫疏忽。所有供品皆是精挑细选,以表对神明的敬意。”
随后,众人被安排在观内的厢房歇息。
到了晚上,平安醮正式开始。张道士亲自登上法坛,做法事、诵经咒。只见他神色庄重,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法器挥舞,场面庄重而神秘。
贾府众人在台下虔诚祈祷,探春心中也满是对家族未来的期许。
第二天,众人正在观内悠闲地游玩,突然听闻北静王府老太妃带着新晋的庶妃秦可卿也来到了清虚观。
北静王老太妃仪态雍容华贵,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秦可卿则容貌娇美动人,眉如远黛,眼若秋波,肌肤胜雪,身姿婀娜。只是那精致的面容之下,却似乎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忧愁,让人忍不住想要探寻究竟。
贾母赶忙走上前去见礼,满脸笑容地说道:“老姐姐,今日可真是巧了,能在此处与您相遇,许久未见,我这心里可一直念着呢。”
老太妃也亲热地拉起贾母的手,说道:“妹妹,我也是时时想着来探望你,这不,听闻你们在这清虚观,我便带着孙媳来凑个热闹。”
两人相视而笑,开始亲切地交谈起来,回忆着往昔的种种情谊。
老太妃看着贾府的姑娘们,不禁赞叹道:“妹妹这府中的姑娘们,个个都是如花似玉,才情卓绝。尤其是那探春,聪慧机敏,行事果断,将来定能觅得如意郎君,成就一番美满姻缘。还有这惜春,虽年纪尚小,却也是灵秀动人,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贾母笑着回应:“老姐姐过奖了,您瞧瞧您家的可卿,那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又知书达理,温婉柔顺,真真是惹人怜爱的妙人儿。”
探春上前向老太妃和秦可卿行礼问好,举止大方得体,巧言道:“能得老太妃和嫂嫂莅临,实乃我们的荣幸。”
惜春悄悄对薛宝钗说:“这北静王府的老太妃看着真是气派非凡,令人敬仰。”
薛宝钗微微点头,轻声细语道:“毕竟是王府之人,自是有其尊贵之处。”
这时,薛宝钗主动走向秦可卿,微笑着说道:“秦妹妹,早听闻你的美名,今日一见,果真是风采照人,如仙子下凡。”
秦可卿微微欠身,回礼道:“姐姐谬赞了,姐姐才是端庄典雅,气质如兰。”
薛宝钗轻轻拉过秦可卿的手,温言道:“咱们年纪相仿,有些话倒是可以相互聊聊。”
秦可卿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点头应道:“能得姐姐垂青,是我的福气,愿听姐姐教诲。”
薛宝钗看了看秦可卿,轻声问道:“妹妹初入王府,可还习惯?”
秦可卿略一迟疑,轻叹了口气,低言道:“王府规矩繁多,我也是小心行事,唯恐有失。”
薛宝钗安慰道:“妹妹聪慧过人,定能应付自如,无需太过担忧。”
秦可卿感激地看着薛宝钗:“姐姐的话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多谢姐姐关怀。”
众人一同在观内游览,沿途欣赏着观内的景致。
老太妃又道:“这清虚观倒也清幽宁静,是个能让人静心的好地方,真真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秦可卿附和着:“祖母说得极是,在此处只觉身心舒畅,烦恼尽消。”
探春也笑着说道:“如此美景,倒也让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
在此期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交谈得十分欢快。
当晚,张道士悄悄来到贾母房中,面露难色地说道:“老夫人,实不相瞒,如今皇帝好道,小道我也想借此机会更上一层楼。只是这其中门道众多,还望贾公爷能在适当的时候,为小道在宫中多美言几句。”
贾母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道长,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贾府如今在宫中行事也需万分谨慎。但念在往日的情分上,若有合适的时机,自当相助。”
张道士连忙点头:“老夫人,小道明白,只是希望贾府能记挂着小道的这点心思。”
第三天,平安醮圆满结束。贾母带着众人向张道士道谢,准备打道回府。
张道士送至观外,说道:“日后贾府若有需要,清虚观定当全力相助,万望老夫人一路顺风。”
贾母说道:“那就多谢道长了,改日再叙。”
北静王老太妃也说道:“此次相聚甚欢,期待下次再会。”
三日后,贾瑀正好得空,遂来接众人回府。他身着一袭华服,英姿飒爽。见到众人,贾瑀赶忙行礼问候。
贾瑀说道:“祖母,各位嫂嫂妹妹,这几日在清虚观可还安好?”
贾母笑着回应:“一切都好,有劳你挂念了。”
众人纷纷与贾瑀寒暄几句,便一同上了马车,往京城归去。
一路上,贾瑀与众人分享着府中的一些新鲜事,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而每当贾瑀不经意间从秦可卿身旁走过,或是与旁人谈笑时,秦可卿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只是那眼神中蕴含的情绪,如雾里看花,难以捉摸。她看似依旧与众人言笑晏晏,然而那偶尔飘忽的思绪,却仿佛被贾瑀的一举一动所牵引。
秦可卿看似安静地坐在一角,目光却时不时看似无意地掠过贾瑀,每当那目光触及贾瑀的身影,她便迅速收回,只是那微微泛红的耳尖,透露出她心底的一丝不平静。
北静王老太妃也注意到了贾瑀,心中暗自赞赏,对秦可卿说道:“这贾府的贾瑀,当真是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堪称人中翘楚。”
秦可卿微微低下头,脸上泛起一抹红晕,轻声说道:“祖母所言极是。”但她心底却似有波澜起伏,只是那复杂的心思,被她深深地隐藏在低垂的眼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