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冷知识:新闻的三要素:事实,时效和受众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基础,追求真相是真正新闻人的追求。
时效很好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越短,报道的价值越高。
直击现场才是新闻的灵魂。
王清晨主办的《大朔新闻》的受众不仅是官员,更主要的是百姓群体,如果失去受众,新闻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
而他想要创办《大朔新闻》,不仅是为了传播,更重要的是真相,是推动,是教化,更是伸张。
随着王清晨的培训,集院里正在诞生大朔历史上第一批新闻记者。
“大人说的这个和史官颇为相似啊!这些事情都有史官记录,我们记这些作何?”
钱成大胆发言,也是侧面提醒自家上官,插手别人的公务可是大忌讳。
“问的好,那么请问,史书,除了我们这些读书人攻读,可还有其他人阅读?”王清晨问道。
集院一众官员大眼瞪小眼,都不强出头。
“记者和史官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手下的文章有成千上万的读者,今天,整个京师七十万人口都是我们的受众,明天,整个天下百姓说不定都是我们的受众”王清晨开始画饼了。
“再者,诸位难道不想有朝一日,让满京师的百姓都读到诸位的高作?”
王清晨谆谆善诱导,这个诱惑就有点致命了,哪个读书人不想立书做学?
“我们的文章也能登报?”有官员嘴唇都有些哆嗦,急忙问出口。
“只要写得好,任何人的文章都能登上《大朔新闻》”王清晨这么说,自然也会这么做。
如果要全靠他写,那他办《大朔新闻》的初衷又何在。
“说不定我们的《大朔新闻》哪天陛下就看到了呢?”这个吸引力更为致命,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的机会。
场中包括几位主事在内,眼神都变了。
你拿这个考验干部?
那他们豁出命也要干啊!看到众人明显意动,王清晨就放心了。
“大人放心,吾等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啊,大人放心便是,我于文章一道也颇有建树”
“吾才是,必会让大人满意”
……
这积极性不就调动起来了吗?
自古名利害人最深。
不过,《大朔新闻》要想一炮而红,肯定需要一个前所未有的爆点,显然两国和谈最为合适。
而王清晨盯的也是这个机会。
这几日,他几乎都待在秘书省,千方百计思考这个开篇该如何写?
但是和谈迟迟没有进展,以前所谈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甚至多是骂战结束,让他颇为挠头。
如果是不痛不痒的爆点,那就真的糟蹋了《大朔新闻》的开篇了。
而两国对于和谈的态度目前来说都比较模糊,一方面是北戎正在处理内患,另一方面是北境正在整军备战。
可以看出,至少三年之内,北境几乎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
毕竟北戎两大部族的重建需要时间,而征北侯重建北境骑兵也需要时间。
所以两方人马都不着急,至于和谈,也只是名义上如此罢了。
北戎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拖住大朔朝堂,而大朔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给北境足够的休整时间。
但是两国攻灭对方的心思却是从未断绝。
想明白这些王清晨就有点着急了,这才忍不住想要主动出手,如果四月之前不能见报,他就会错过诸多机会。
所以,既然你们不动,我推一把也不是不行。
好在他在礼部有人,作为嵩阳书院知名校友,找前教谕帮点小忙总没什么问题吧。
而且他也想在线下报一下当初截杀之仇,君子动口不动手嘛!
他还是很懂的!
尚书府,距离征北侯府不算远,相隔两坊之地,朱红色的大门高大厚重,门上金色的门钉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一条青石板铺就的甬道直通正堂。王清晨被仆人引进庭院,司马广正坐在庭院中一座茶亭下饮茶看书。
却是没有见到自家教谕的家里人,王清晨将手中礼物递给接待的仆人便自觉上前斟茶,一副好学生模样。
“你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啊,平日也不见上门,今天登门所为何事?”
作为嵩阳书院如今官位最高的人,司马广在这个位置上起到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
这不仅能让书院众多学子在仕途上能够顺利许多,更能让诸多书院弟子有了名义上的依附。
即便这些福利都是隐形的,但又实实在在存在。
“教谕可是冤枉学生了,今天这不就来看看教谕吗?”王清晨有点不好意思,这还是他自己第一次主动登门。
自中状元以来,王清晨登门的次数屈指可数,以前有几次,都是和同窗一同前来,他独自上门还是第一次。
主要是因为司马广在书院算是最为严厉的,这也导致他们多少有点畏师综合症。
这次上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一路而来王清晨不断打量司马广的尚书府,这是朝廷配备,算是官方标配.
几个尚书府都相差无几,算不得豪华,但也绝不寒酸。
在京师一众府邸中也绝对算体面。
三进的院子,倒是和他在青枣巷的宅子差不多大小。
“看都看了,礼物为师便厚颜收了,你小子该上哪去便去吧!”司马广人老成精,明显不上套。
“嘿嘿,学生还有点小事想请教谕酌情通融”王清晨也能厚颜坦白了。
“你小子如今名号叫的比我这个尚书都响,还能有什么事情摆不平?需要我帮忙?”司马广一时也有些好奇。
而且王清晨现在可不是那个一穷二白的小子了,其背后可站着好几尊真神,他也不知道什么事还能求到他的府上。
“那我也不瞒您老人家了,这不是想要见识一下两国会谈吗?想让您通融通融”王清晨提壶斟茶,小心翼翼。
“就这么点事?”
“就这么点事”
“你不会是想要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吧?北戎人虽然算不得人的,但是两国邦交……”
想起自己学生的事,他就有些牙花疼,一个文状元,武力这么强?莫非真是走错路了?
“教谕放心,这点学生还是知晓的,必不给教谕添麻烦,只是旁观而已”王清晨说道。
“只是旁观?”
“只是旁观”
“易耳,届时直接来礼部便是,身为教谕便带你长长见识,只是……”
“学生都懂,学生都懂”
王清晨信誓旦旦,司马广信以为真。
“三日之后自来便是,可别带刀啊!”
司马广不忘再次叮嘱,只要不打死打伤,他都能有所交代。
毕竟当街截杀他的学生,只是挨他几句骂岂能了事,还是正主报仇最为妥当,他也权当自家学生想要出口恶气罢了。
由他便由他,大不了重新回书院教书就是。
王清晨也没想到老先生竟然想了这么多。
苍天可鉴他真没有别的想法。
最多就是想对对线,让那些原始人感受一下来自阴阳家的艺术。
至于让他们归天那是以后的事。
与此同时,第一期的《大朔新闻》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筹备。
除了时事板块,王清晨还规划了诗词文章,奇人异事,官场趣谈,百姓民生等,
他甚至还为此重新开了话本连载版块。
连载的正是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戏剧‘柳荫记’的爆火。
他的话本如今在京师也炙手可热,即便是官员也不能免俗。
同时也是为自己的梨园打波广告夹带私货自古便有。
而四海梨园也远比想象中更加火热。
如今业已成为京师最富盛名的消金窟,只要大幕拉开,每天财源便滚滚而来。
无论是刚来京师的外地人还是祖祖辈辈都在京师的本地人,都以四海梨园为谈资,其戏票更是一票难求。
而随着四海梨园的火热,京师之中竞相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梨园。
但是多数只学到其形,未学到其魂,尤其是剧目质量更是天差地别。
相较之下,四海梨园的含金量仍在进一步提高。
如今京师百姓每每闲暇总是要唱上两句当下最火的台词,一方面是自娱,一方面是炫耀。
进出四海梨园也逐渐成为一件有身份的事情。
因为有着征北侯府这块金字招牌,杜绝了诸多麻烦,毕竟将门勋贵自古便是一体,最不好惹。
而郑良趁着这次机会也招收了诸多前来学艺的女子,这也是为后续的发展做准备。
女子学艺自古都要比男子难上许多许多,不仅要看机会还要提防诸多东西。
也因为四海梨园的特殊性质,所以招徕了诸多艳羡者。
而郑良想要继续做大做强的话,自己培养演员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王清晨给他出的主意。
四海梨园目前的赚钱能力甚至比有容小筑还要强上不少。
如果再开上几家,那岂不赚得盆满钵满,而人手就是最大的问题。
名利遮人眼,为了这两个字很少有人能忍住自己的底线。
但恰恰郑良和王清晨都不是那种丧失底线的人。
“我们做的是干净生意,切忌……”王清晨没有点明,但是郑良却已知道。
“在下省得”郑良施礼严肃道,。
“那便按规矩来,学徒没有银钱也可,那便更加不要苛待,都是一些讨生活的孩子,能照顾便多照顾一些,吃食上提高一些”王清晨叮嘱道。
“是”对于王清晨的吩咐,郑良从来都是没有任何折扣地完成。
……
目前四海梨园已经收了十数名女孩,有的甚至是被人直接丢在四海梨园门口的。
因为有人传出四海梨园台上的艺人拿的甚至比寻常掌柜都多。
所以才有一些过得并不如意的家庭将家里的小娘送来学些本事。
身家清白者有之,居心不轨者亦有,郑良也不是毫无辨别。
对于那些身家清白的,四海梨园都签了活契,对于那些来历不明的,能问出家庭的,王清晨便托人都送了去,问不出来历的,郑良也到衙门登记造册(算是收养证明)。
如不如此,以后总是麻烦,而王清晨既最怕麻烦又最不怕麻烦。
由于四海梨园目前正处于上升期,王清晨并没有贸然继续开展其他业务,贪多嚼不烂,暂时深耕才是立身之本。
其实,最主要还是原因人手太少了。
同时,王清晨也准备多收一些聪明机灵的男孩当做掌柜培养,就好比当初郑式的小学堂一般。
不过那样的话便算是培养自己家仆,所以王清晨还是比较慎重的,最好能够通过人牙买断身契才最为稳妥。
毕竟王清晨现在实在太缺人。
直到家业开始大了起来,他才明白致富远没有想象中那般容易,首富之路任重而道远。
他目前还只有两家铺子,便已经感到一些压力了,也不知道那些穿越的前辈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不过这一切都要徐徐图之,按部就班。
况且他现在的精力仍在搞事业这个方向上。
搞钱虽然也是他的理想,但是诸多想法想要落地也不是那般容易。
真正操作起来,他才知道个中艰辛。
对于王清晨的这些产业,源冰虽有所耳闻但是并未插手。
毕竟单单她的嫁妆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也看不上这么一点家当。
魏国公府就她这么一个嫡女,嫁妆几乎是把能给的都给了。
王清晨自然知道自家娘子有钱,但是却不知其到底有多少钱,他也没有过问。
毕竟吃软饭是可能吃软饭的。
不过随着征北侯府品级的提升,陛下赏赐的产业也越来越多。
作为征北侯府的主母这些产业自然也由其打理,这些产业加在一起也不是笔小数目,让她也无暇他顾。
王清晨最近一段时间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扑在《大朔新闻》之上,对于家里和四海梨园都暂时顾不上。
一个交给郑良全权打理,一个完全信任当家主母源冰。
春意渐浓,京师的热闹氛围也在逐渐复苏。
休了一冬的京师百姓都兴奋地开始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