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3章 风雨前夜

“大将军,河套羌胡突然入寇。刘豹来了消息,匈奴军暂时无法南下了。”

司马昭有些恼怒:“河套羌胡臣服已久,没想到这个时候居然会发难。真是万万没想到。”

贾充无奈安抚:“大将军不必担忧,即便如此,我大魏兵力依然实力强劲,即便是正面对敌,有何可惧!”

“虽说如此,但消息传来,必然造成朝中不安,何况拓跋鲜卑、慕容鲜卑、宇文鲜卑说不定也会因此起了异心。”,司马昭想的很远,河套羌胡的叛乱对他也算是一种警醒,“我意,先派人传令三部,让他们派遣质子入洛阳。以稳固后方。”

司马昭点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尽快让他们送人进来!”

就在要人质的使者已经出发几天之后,还在守孝期的钟会匆匆跑了过来:“大将军,听说您派人去找鲜卑三部要人质?”

“是啊,士季这事情你也清楚,河套边患已经起来了,我们必须要做一些保险的措施。”

“但大将军此举,恐怕会适得其反……”

“啊?你的意思是?”

钟会无奈地开始解释:“鲜卑三部中,以慕容鲜卑最为老实,拓跋鲜卑虽然偶尔有些小动作,但总体也还算听话,但宇文鲜卑素来不安分,又四处幽州北境,一旦得知要质子的诏令,又岂能听从,恐怕他们一定会起兵作乱,到时候岂不是是的其反?”

“这……”,司马昭一时之间有些发愣。

“大将军,若我军出兵平叛,则蜀军方面恐怕会乘虚而入,若是不予理睬,拓跋部和慕容部必然以为我大魏软弱可欺,如此的话……必定形成进退两难的困局。”

司马昭闻言终于意识到自己有些轻率了,赶紧问道:“士季,那眼下困局,该当如何补救?”

“眼下第一步,立刻调拨十万军队准备北上,准备应对可能的乱局,对鲜卑叛乱的打击一定要迅速猛烈,不仅要快速扑灭叛乱,还要同时震慑其他部族的野心!”

“好!”

“第二歩,预先派遣五万人给邓艾,令他全权调配,做好防御就好,不可轻易出击,等待我军平定叛乱之后,再南下汇合,发动进攻。”

司马昭听完钟会的对策,总算心里能放下了不少:“还是士季的谋略更好啊,我会跟陛下上书,让他将你夺情起复的。”

钟会叹了口气:“多谢大将军美意,只是家母抚养我长大,甚是辛苦,属下想着至少满一年之后,再回来效力,还请大将军成全。”

“如此,好吧,本将军就不勉强士季了,只是需要你的时候,你还是要过来的。”,司马昭深感自己有时候制定策略多有粗疏,有钟会在,的确自己能够轻松不少。

“只要大将军有需要,属下定然知无不言!”

一个月之后,接到诏令的慕容涉归实在是有些不满,自己对魏国的态度已经足够恭顺了,没想到对方根本没打算转变态度。依然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工具一样。

“阿父?怎么了,发这么大脾气?”,慕容吐谷浑走了过来。

慕容涉归看着自己十五岁的儿子,有些于心不忍,但也只能说道:“吐谷浑,你看看吧,这是大魏朝廷的诏令,要你去洛阳做人质,你的意思是……”

慕容吐谷浑一愣,赶紧接过诏书好好看了看,无奈道:“既然是朝廷的意思,阿父,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孩儿早早过去就是了,绝不给我们慕容部族添麻烦。”

看到自己的儿子如此晓事,慕容涉归多少有些愧疚,只好补充道:“吐谷浑,你先不用着急,眼下的诏令,是叫我们三部的人,都送质子过去,咱们先拖一拖,观望一番,不用着急出发。”

慕容涉归决定慢慢先做准备,静观其变,另外拓跋力微对于魏国的诏令也是十分生气。然而毕竟自己实力弱小。畏惧魏军实力的他,也只能决定乖乖地将自己的太子拓跋沙漠汗送到洛阳。

拓跋悉鹿将大哥送出了数十里,对于魏国的这次要挟,兄弟两人都十分不满。

“阿兄,父亲也太软弱了,他怎么就不敢跟魏军干一架呢?”,拓跋悉鹿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沙漠汗无奈摇头:“这话我们兄弟两人知道就好,父亲他也不容易,眼下魏军实力庞大,便是我们三部联手都不是对手,何况我们一部?以后阿兄不在,你要好好照顾父汗。”

拓跋悉鹿郑重点点头:“阿兄放心吧,我一定照顾好父汗的身体!”

与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的选择都不一样,宇文鲜卑则拒绝了魏国要求太子为人质的请求,立刻引发了朝野哗然。司马昭没有多做解释,立刻命令河北都督何曾为主帅,带领十万精锐,北上平叛,以卢钦和卢珽为参军随同北上,声势十分浩大。

宇文鲜卑的首领宇文莫圭立刻决定带领部众撤退入草原展开游击,北上的魏军很快就陷入了与鲜卑人的拉扯之中,但庞大的军力,也震慑住了拓跋部以及慕容部,让北境其他边镇再次稳定了下来。何曾继续整顿兵马,开始追缴宇文鲜卑。

三月中,司马炎的婚事也在洛阳举行,在贾充的不断撺掇之下,司马昭正式让司马炎纳胡芳为正妻,杨艳为妾室,这样一来,倒是兼顾了两头,王元姬对此还是觉得很不妥,但木已成舟,也是无可奈何。

然而,更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在于,到了三月底,胡芳和杨艳同时有了身孕,这一下子让两家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紧张了起来,杨家和胡家的人开始相互之间看不过眼,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