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福临认为马超对这些复杂深刻的文化问题,早就在不断的反思与回顾中,得出了其独到的见解,并对此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剖析讲解。

马超将他采用的剖析方法,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模式,统称为《逻辑学》。

很快,身材消瘦灵活的小太监宝来,再次被福临小皇帝委以重任,出城将清国同意去国号称臣的消息,告知昼夜攻城的人民军。

马超听闻后,脸上并未流露出太多意外的神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却对豪格等人的不合作表现出了高度关注,向宝来问道:

“多尔衮打算如何说服豪格,或者说,他有什么办法迫使豪格同意臣服?”

宝来恭敬的垂手而立,他向马超再次躬身行礼后,才回答道:

“今日出宫的时候,和硕睿亲王对奴才说,满人向来崇尚武力,不喜舞文弄墨那一套,所以肚子里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既然大清国已经同意去国号和谈,那就绝对不会再耍什么阴谋诡计,还请中华帝国皇帝陛下尽管放心。

三日后的辰时二刻,双方互派五百名士兵进行监督,两国君臣全部在德胜门外十里处相见。

到时候,大清国皇帝将身穿白色缟衣,颈系传国玉玺和兵符,扶着载有先皇灵牌的步舆出城。

只要陛下您能遵守承诺,当众下跪焚香祭拜,吾皇便会颁布退位诏书。

等陛下您当众颁布特赦诏书后,吾皇就会向您呈交玉玺和军符,请求去除国号称臣。

所有八旗兵也将会放下武器,任由人民军入城接管防务。如谁敢违背盟约,定会遭天打雷劈。”

小太监并没有正面回答马超的询问,而是将多尔衮和福临小皇帝的安排,全部如实讲述了出来。

马超暗自思忖,既然清国已经同意去国号称臣,那他们自会处理好内部的分歧,自己再继续追问下去已无意义。

念及此处,马超脸上渐渐浮现出胜利者的微笑,那笑容中既有大功告成的欣慰,又带着几分上位者的从容。

“你回去告诉多尔衮与福临,朕对他们的安排没有异议。稍后会派出使者入城,就相关细节问题进行谈判。

人民军对北京城的攻击也会停止,但希望城内不要出现任何异动,否则后果自负。”

小太监在得到马超同意和谈的回复后,脸上不禁露出了喜色,暗暗佩服自家小皇帝的神机妙算。

当他躬身行礼,脚步后退着准备离去时,却见马超将桌案上一份军报递给他,语重心长的叮嘱道:

“这是人民军在武清大破倭寇的捷报,你带回去交给多尔衮。

想来豪格听闻此讯,他那火爆脾气也许会收敛几分,免除一场权力争斗。”

小太监接过奏本,双手微微颤抖,眼眸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原来从天津府赶来救援的倭寇,竟然是被人民军给击败了,这……这可真让人难以置信。”

宝来心里暗自惊叹,他早就听闻过倭寇军队的赫赫威名,那可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二十多万大明皇家陆军在南直隶,一直被倭寇军队死死压制,竟然毫无还手之力,就连人民军此前也一直避其锋芒,不敢轻易与之正面决战。

可谁又能想到,豪格心心念念的倭寇援军,非但没有在天津府坐收渔翁之利,反倒是被人民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巨大的反差,才会让宝来心中大感意外,感叹人民军的强大,赞叹自家小皇帝的英明果决。

天元五年,也就是崇祯十八年八月二十日,北京城德胜门外十里处,人民军与清军相对列阵,场面庄严肃穆。

双方都将各自军中的精锐之兵,尽数集结于此,阵列整齐的如同刀切一般,一杆杆旌旗随风招展,在天空中肆意舞动。

士兵们个个身姿挺拔,精神饱满,脸上没有上阵搏命时的狰狞,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

今天他们的任务并不是厮杀,而是跟随各自的皇帝,共同见证大清国的灭亡,以及中华帝国完成大一统事业的历史时刻。

马超身穿一套明黄色龙袍,那艳丽的锦缎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杜英杰与王小强一左一右陪同,稳步走到两军阵中。

一辆摆放着皇太极灵牌的步舆,正静静伫立在这里,身穿素衣的小福临,双手紧紧握着招魂幡,正恭恭敬敬的跪在步舆旁,等待马超前来焚香祭拜。

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两位摄政王叔,垂手站立在福临的身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变化,可微微颤抖的身体,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波澜。

此刻,马超似乎能感觉到,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这让他不禁有些紧张,心跳也不由自主的加快。

多尔衮作为祭拜现场的司仪,见马超来到祭拜位置时,立刻挺直腰杆,大声呼喊道:

“中华帝国皇帝,前来祭拜大清先皇帝灵牌。

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

马超神色庄重,按照多尔衮的呼喊声引导,规规矩矩的跪在皇太极的灵牌前,神情肃穆的磕了三个头。

多尔衮见马超竟然如此顺从,心中不禁感叹对方果然是一位,能屈能伸的枭雄人物,便继续高声喊道:

“礼毕,大清先皇帝子嗣还礼。

请中华帝国皇帝,为大清先皇帝焚纸上香,宣读悼词。”

马超缓缓起身,腰杆挺拔的站在原地,看着杜英杰与王小强为皇太极焚纸上香。

待一切都结束后,他便深吸一口气,大声宣府悼词:

“中华帝国皇帝为天下苍生计,亲临两军阵前,追悼大清先皇帝:

前朝失驭,天下纷乱,崇德皇帝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创建清国。

承皇天后土眷佑,遂平蒙古,征服朝鲜,一统辽东。

效仿华夏,剔除弊政,政治革新,发展经济。保全中华北方领土不失,神功圣德,流芳千古。

朕愿承之志,完成中华大一统事业,兴百神之祀,于这两军阵前祭拜,唯愿两国罢兵言和,免生灵涂炭。

此生有幸,相识数年,恩怨纠葛,不堪回首。观华夏经典所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朕今日焚纸上香,恩恩怨怨,有始有终。

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祭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