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 章启用高杰
在深入分析倭寇的兵力分布和战略意图后,马超判断倭寇之所以收缩防线,应该是因为受兵力和物资短缺限制。
倭寇企图凭借着海军优势,与人民军在临海地区展开决战,以此来扭转战局。
马超知道倭寇的海军实力强大,如果在临海地区与其决战,这无疑是在自寻死路,就如同三百年后的那场淞沪会战一样。
数以百万的军队被先后投入淞沪战场,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就因为武器装备上的落后,以及没有制空权、制海权,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马超在这一世,已经成为了华夏大地上的领导者,拥有主导这场战争的绝对实力,那他就不会重蹈覆辙,用无数将士的生命去寻求外部援助,或者是向谁来证明什么。
建立抗倭统一战线,特赦国内战犯,调集天下兵马,动员并征调民力,筹集战争物资,这些都是马超所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他可以赏赐那些服从者,同样也有能力消灭那些反抗者,根本不需要顾忌外部势力的态度如何。
所以马超不会在不利的环境中,去与倭寇军队拼消耗,以此来证明什么。
他要从一开始就做好持久战争的准备,利用中国土地的纵深辽阔,将倭寇兵力有限、物资匮乏、远离本土的缺点无限放大,彻底解决侵扰华夏几百年的倭寇之患。
所以在与母贤君、赵四海、蔡昌军、马成等一众智囊商议后,马超决定发挥帝国军队数量庞大的优势,另辟蹊径,在朝鲜半岛开辟第二战场,跨海去进攻倭寇本土。
这一战略决策,势必会犹如一记出其不意的重拳,让敌人防不胜防,将有限的兵力和物资分散在两个战场上。
为了确保东征作战的破坏力,能够达到调动倭寇军队的预期,马超特赦了因滥杀无辜而被圈禁的高杰。
高杰虽然曾犯下过错,但他勇猛善战,对敌人以及敌人治下的百姓,向来都是主张肉体消灭的,在军中素有“屠夫”的赫赫威名,他无疑就是东征倭寇的不二人选。
马超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此时也正是用人之际,他命令高杰率领辽东的第一军、蒙古军团、两万民团辅兵,连同一万臣服的朝鲜军队东征,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
此次东征计划被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役,目标是收复被清国割让给倭寇的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庆尚南道。
这三道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打开通往倭寇岛陆路的关键所在。
第二阶段战役,是东征军团攻入倭寇岛,实施灭绝人寰的焦土战略。
马超对倭寇这个前世今生的宿敌,心中没有丝毫的怜悯,因为倭寇军国主义的残暴和贪婪,已经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什么“军国主义才是罪魁祸首,倭寇百姓也是受害者”的狗屁言论,马超在前世今生都是嗤之以鼻,更不敢苟同。
他始终坚信,在雪崩发生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存在。
倭寇国民虽然不是战争的发动者,但却是战争的受益者,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狂热支持和参与,才会使倭寇军国主义变的肆无忌惮。
否则,也不会出现那惨无人道的“百人斩”比赛,更不会发生数之不尽的奸杀掳掠,以及惨绝人伦的“三光政策”。
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民族意识,更是倭寇那个民族内部达成的共识,否则,哪里会滋生出那么多毫无人性的杀人恶魔?
马超赐予高杰圣旨和尚方宝剑,郑重的许诺高杰,如果他能在短时间内杀十万人,就将授予他国公爵位;
若能杀百万人,便可册封他为异姓王,将来选择一块富饶的土地,也让他向额哲、徐小虎、伊宝忠那样建立国家。
马超的这一承诺,既是对高杰的激励,也是对倭寇侵略者的一种宣战。
在他的心中,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应方式。
当马超安排好一切后,凭借着他对战争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敌人的深刻了解,他也预测到上海工业区内的倭寇军队,在得知本土遭受杀戮后,必然会展开最为疯狂的报复行动。
就如同三百年后那场战争一样,他们会通过一场场大型会战,妄图耗尽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从而实现他们鲸吞华夏的战略图谋。
马超上一世在淞沪战场牺牲,那种实力悬殊上的无奈、贫穷落后的痛楚,以及空有杀敌之志,却无力回天时的绝望,至今仍让他感觉心中窝囊。
可这一世的他风光无限,凭借着自己的先知和勇气,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拥有可战之兵百万,还有近三万装备新式武器的特战军团,他绝不会再让历史重演。
马超在制定好抗倭战略后,决定先去解决不肯臣服的清国,也只有安稳的内部环境,才能更好的将利用华夏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辽阔的国土纵深,倾尽所有,去与倭寇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灭国之战。
而且他也有十足的信心,能在这一世,趁着倭寇人口、财富、科技、生产力还没有全面崛起之前,就彻底解决倭寇之患,让华夏民族永远的摆脱这个疥癣之疾。
可在人民军积极备战,对倭寇军队完成战略合围之际,局势却陡然生变。
原本蛰伏在北直隶的清军,像是嗅到了一丝可乘之机,突然如潮水般大举南下。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倭寇军队也在胶东沿海一带,展开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贯穿山东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连接南北的交通命脉,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而此刻,正逐渐被汹涌而至的倭寇与清军所控制。
他们在运河两岸修筑工事,布置防线,把守住各个关键节点。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就犹如一记重锤,瞬间就将马超精心策划的战略合围计划,给打得支离破碎。
身处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境内的人民军第一军团,也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绝境,南方是凶悍的倭寇军队,北方则是气势汹汹的清军,局势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