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32 章达成共识

在马超执意而为,以及王先生等人的周旋下,帝国内部终于达成共识。

马超在入住南京紫禁城的第二日,就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令,以求快速平息内乱,枪口一致对外。

“人民军五支装备新式武器的特战旅,全部在镇江府集结待命;黄埔军校教导团和原中央警卫团,在广德府集结待命,随时准备策应皇家陆军。

人民军第一军团和邢天军在山东,第三军团在山西,蒙古军团在辽东,即刻对清军展开战略佯动,迫使北直隶境内的清军做出选择。

四川的第四军团,湖广第五军团,将作战任务交给辅兵军团和乞活军,全部向南直隶和江西境内集结,增强在关键地区的军事力量。

云南的南越军团在云贵,中亚军团入陕西,乞活军在河南,继续对流寇残余势力展开武力威慑,迫使敌人做出选择,稳定国内局势。

第二军团与明军取得联系后,将由江西进攻浙江,切断郑芝龙与倭寇之间的陆路联系,给予郑芝龙集团武力威慑,打破敌人之间的勾结。

帝国将恢复明国五等公爵制度,马超在完成统一战争,平定倭寇之乱后将大封天下,以表彰在战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马超为了能在帝国高层达成统一,不得不做出了适当的妥协,恢复了他所讨厌的公爵制度。

但他也深知,这将会为新功勋集团的崛起埋下隐患,但在当下复杂的局势面前,马超也别无选择。

当朱媺娖收到中华帝国国书后,她的内心充满了失望与愤怒,彻底对马超失去了信心,认为他是打着建立统一战线的旗号,在明目张胆的图谋大明江山。

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倭寇军队,以及人民军的百万雄师,她自知已无力回天。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挣扎后,朱媺娖无奈承认了中华帝国的正统地位,宣布大明帝国正式灭亡,将传国玉玺送至南京城。

马超也没有想到,自己在未做出任何书面承诺前,长平公主竟然会承认自己的正统地位。

这也让他心中愈发感觉惭愧,在与王先生商议后,便以帝国皇帝的名义,给朱媺娖写去了优待诏书。

马超在诏书中承诺,保护明国功勋旧臣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赏赐吕宋岛给朱氏皇族,赐国号为南明,希望能以此来弥补自己心胸的愧疚。

至此,华夏大地除了北直隶、福建、浙江和南直隶没有完全解放外,中华帝国已经成为了东亚大陆的新主人。

马超为了表达诚意,命令黄埔军校教导团突袭浙江省湖州府,炸开太湖南岸堤坝。

迫使南路倭寇军队,退回了浙江南部,破坏了倭寇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

驻守在广德府内的三万皇家陆军,连同五万多明军,却并没有退出战场,而是在孙传庭的率领下,前往了朱媺娖所在的丹阳大营。

人民军五个特战旅,在镇江府境内完成集结后,皇家陆军却不肯让开道路。

马超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甚感疑惑,不知长平公主意欲何为。

朱媺娖承认中华帝国的正统地位后,这消息就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人民军各参战部队,很快就顺利接管了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四省政权,陆续抵达各预定战斗地点。

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百姓夹道欢迎,为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秩序。

与此同时,盘踞在沿海地区的倭寇军队,也察觉到了人民军的动作,可他们却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一反常态的开始收缩防线。

倭寇军队在撤离之前,对所占领区展开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肆抢掠,他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将百姓的财物洗劫一空,房屋付之一炬,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哀鸿遍野。

在犯下滔天罪行后,将军队撤回了上海工业区和福建,凭借地理优势和军事设施进行防御。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期间,远在四川的李定国和孙可望,以及湖广的李过、李双喜、罗虎等人深明大义,纷纷表示愿意率军抗倭。

至此,困扰华夏大地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内乱,终于被人民军成功平定。

这片古老富饶的东亚大陆,在历经无数次的战火洗礼后,终于迎来了和平曙光,百姓们也似乎看到了希望,期待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随着国内形势逐渐好转,马超综合国内外形势,开始着眼于更为长远的战略布局。

他深知,要想彻底击败武装到牙齿的倭寇军队,就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并做好持久战争的准备。

马超将人民军的精锐部队,从各地抽调出来,在南直隶、江西、江苏境内,集结了超过五十万的重兵集团。

对上海工业区和福建的郑芝龙集团,形成了战略包围之势,试图让敌人感觉到危险,等待他们自乱阵脚后,再采取进一步行动。

可一个意外情况却打乱了马超的计划,皇家陆军竟然拒绝服从号令,他们擅自行动,一直对上海工业区内的倭寇展开猛烈攻势。

由于双方战斗力存在着巨大差距,皇家陆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

他们虽然英勇无畏,前赴后继地冲向敌人,但却因为战术陈旧,始终无法突破倭寇军队的防线,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斩获,反而让自己的部队元气大伤。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马超不得不重新审视整个战局,在反复权衡利弊后,最终同意了母贤君和蔡昌军提出的策略。

他命令人民军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等待皇家陆军与倭寇两败俱伤时,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马超深知,战争不仅仅是靠勇猛就能取胜的,更需要无情和时机。此时的按兵不动,并非是胆怯退缩,而是为了在战争中谋求利益最大化。

盘踞在北直隶境内的清军,在接到马超的特赦圣旨后,却冥顽不灵,断然拒绝。

更为可恶的是,他们竟然用上百万华夏百姓作为肉盾,妄图以此来阻挡人民军的进攻。

这一卑鄙行径,让王小强的第三军团投鼠忌器,不敢放开手脚与之一战,陷入两难境地中毫无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