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重生58:三年困难,粮食吃不完 > 第226章 缺钱?那就搞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就是缺钱吗?那他就去搞钱!

至于飞机制造和人造卫星两大领域,本来就发展的很好。

据刘光天所知,历史上飞机制造一直平稳推进,人造卫星方面也非常顺利,再说这玩意逼格太高了,刘光天感觉不太敢插手。

那是什么,那可是上了太空的东西!

另外还跟打仗有关,能建立一个全面全球通讯系统,研发出属于本国的通信网络,不受外国GpS限制,这在将来的高科技现代化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而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随之建立。

这两方面就让它们去自行发展吧,刘光天想的更多的,是计算机起飞的窗口,若是国家能把这个机遇抓住——

那么哪还用愁钱的问题?

卖原料,是最早期最基础最无奈的选择了!

听到刘光天的话,那边好一阵都没有发电报回来,仿佛在思考。

此时,千里之外的大西北处。

老杨将刘光天发来的电报交给旁边一人,说:“老邓你看看,刘光天竟然拒绝了人造卫星和飞机制造的研究,要跑过去研发芯片和计算机。”

老杨右手拍在左手上,说:“你说说这像话吗,他一个搞核物理学研究的,跨行去搞高新技术行业,其中的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这怎么能行?”

老邓接过那封电报,认真看起来,又将之前发来的电报全部看了一遍,然后将电报随手放在桌上,爽朗一笑说道:“这小子,有志气。”

“怎么说?”老杨眼皮上扬。

老邓:“他是想发展计算机赚钱啊,舍不得那点稀土矿。”

老杨一想就明白了,说:“我们也舍不得啊,那么珍贵的东西便宜卖出去,但也是没办法,不便宜卖抢不来市场,没有市场就赚不到钱,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方方面面的,没有钱发展不起来攒着那点稀土有啥用?”

老邓道:“所以他就想另辟蹊径,解决钱的问题,就能保住稀土矿了。”

老杨闻言陷入思索。

片刻后低声念叨:“想的倒是很美,但其中好几个问题。”

“第一,他怎么确定芯片和计算机一定能赚钱?目前还是局限于自己使用。第二,芯片和计算机的研发也是需要大量金钱的,卡在这儿没钱不还得卖稀土嘛,第三,就还是我说的那个问题,刘光天是个搞核物理学的,跨行搞研究,还能有人家专业的更靠谱?”

要知道,如今芯片和计算机的研发都已经起步,而且成效非常不错。

芯片方面,1956年国家就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之一。1960年已经初步建立半导体工业的 “研发+生产”体系。

其他许多发达国家都还没发展到这一步呢!

计算机方面,也是步步更新,这几年来是隔几年就出一代计算机,基本已经能熟练产出晶体管计算机,只是距离集成电路还有一些路要走。

这两方面发展的都很不错,未来不出意外可以快速站到世界顶端,国家也是有想法把高新技术变成钱的,所以才说只在关键时刻卖稀土。

从来没想过要靠大量卖稀土谋生。

要是刘光天在这里,肯定会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稀土确实大量卖了,芯片的发展高起低落,足足落后20年,直到21世纪才慢慢赶上来。计算机的第一波风口被人占据先机,赚足了钞票。

以至于在后世国人的记忆中,我国好像在高科技方面一直比不上外国,其实不然,刚建国的时候,许多科技都处于世界前列。

听到老杨的话,老邓哈哈大笑。

“老杨啊,你担心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老杨诧异地看向他。

老邓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在空中点了点,说:“计算机和芯片能不能赚钱那是以后的事,刘光天既然有这个眼光,让他试一下又何妨?至于没钱的问题,不用多说,需要的时候自然会有。”

“第三点。”说到这里的时候,老邓停顿了一下,转过身来正对老杨。

“老杨,你还记得刘光天刚刚研究核物理学的时候,是哪一年吗?”

老杨听到这回忆起来:“59年吧,当时他刚考上中专,在使用机床方面展现出天赋,帮助制造一些核弹的零件,后来尝试接触核物理学资料,我们才挖掘出这个人才。”

说到这里反应了过来:“老邓,你是说?”

“对呀,59年的时候,他还什么都不懂,只是自学了一些书籍。”

老邓微笑道:“如今是64年,短短5年时间,他就已经成为核物理学方面的专家,参与各种核心制造,如今想转战芯片和计算机,你觉得他需要几年?”

闻言老杨一怔,说不出话来。

别人跨行研究可能无比艰难,像刘光天这样的人才却未必,很可能只是多看几年书的事,甚至只需要一年便能尝试研究,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当初搞核武器不就是这样吗,才花了多久?

“可,可是,”老杨有些语无伦次,急道:“学习新的知识多累啊,他哪有这么大的精力!”

老邓微笑着不说话,老杨脸色一红说:“好吧,我就是舍不得让他走,他走了咱们的研究岂不少了一员大将……”

老邓闻言收敛了笑容,沉静下来,看到天上一轮安静的月亮已经浮现在天空,温柔的月光洒落大地,思绪不知道飘到哪里。

不知何时才说:“我又何等想让他离开,可国家缺钱是事实,如今百废待兴,他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是大功一件。”

“现在还没有打算大量贩卖稀土,但如果经济问题一直无法解决的话,各种科技发展却都不能落下。”

说完停住,目光从月光一直蔓延到周围的星星,群星闪耀照耀大地,虽然光芒微弱,却全都顽强的展示自己的光亮,一点一点汇集成一片光芒的海洋,将这无边黑夜,稍微照亮。

将视线垂下,望着脚下黑沉的土地,道:“咱们总不能一直靠着人民群众的奉献和牺牲发展吧。”

听到这里老杨沉默。

是啊,总不能一直靠着百姓牺牲吧!

已经亏了一代人,还要再亏一代人才行?

大家辛勤的工作却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一个不小心风波席卷大地,便是大片的饿死人。

开国以后不是应该给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家从抗战中走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得赶紧提高生活啊,提高经济,锅上有着充足的食物,温暖的棉衣,甚至还能稍微奢侈一把,成为世上富裕人群的样子。

所以钱的问题必须解决,实在不行卖稀土也是个好法子,只要稀土能换成钱,他就只是泥巴!

能卖泥巴换钱,多好啊!

老祖宗恐怕做梦都想不到。

“然而稀土确实珍贵,我们都舍不得。”

想到这的时候,老邓的声音再次传来。

“所以,让他去做吧,如果他能做到,是多大的好事。”

说到这里,老杨的思路完全清晰了,笑着说道:“好!”

右手一拍桌子,感慨道:“原来刘光天有这样远大的抱负,是个好小子!是我没想清楚。”

老邓也笑,但摇了摇头,说:“太难了,他不一定能做到。”

“且看着吧。”

两人话说完,随机回电报,很快刘光天收到回复:同意他转战芯片和计算机的研究,上面会给予必要支持。

收到消息后,刘光天松了一口气,心里已经有了模糊的计划雏形,只待实战一番。

当天回去以后就开启系统抽奖,系统非常配合,给了他一连串的书籍,刘光天不再耽误,当晚就认真看起来。

芯片和计算机方面的书不能说简单,只能说非常难,甚至比核物理学方面更难上许多倍!

核物理学知识其实是相对简单的,无非是一个核裂变,未来再加一个核聚变,主要难在制造问题,比如说核裂变中子轰击过程中与原子核的碰撞如何做到人为控制?以及材料精度如何解决,涉及更多的是材料学和制造组装。

芯片和计算机则难多了,计算机里面有一个最基础的就是计算机二进制语言,这个学起来很难,其次就是编程,当然和芯片共同的地方要涉及到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设计,到微米乃至纳米程度的精微操作,对于光的应用等等,难得无法想象。

对于古早的人类来说,这些东西简直是神的创造,根本不是人能学懂的。

而一个国家要发展出强大的高科技行业,不仅是看有没有聪明的科学家,更重要的是政局和经济是否稳定,能否长期稳定地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能不能有效的监管避免贪污?其中一项出现问题,就可能出现连环反应一切停滞。

比如说80年代发展芯片,当时就是出现一些意外,导致研发没跟上别人,然后发现直接花钱购买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岂不更加方便?以至于放弃自主研发,动不动进口,都形成了一种风气,金钱大量外流,搞得国家更缺钱了。

也不知道当年大量的往内买芯片以及往外出口稀土是不是形成了某种深层的因果和链接。

到21世纪更是出现了某个芯片造假案轰动全国,以至于国家芯片行业很久都没发展起来。

自然后面下狠劲,还是追上了。

想起这些,刘光天面露苦笑。

他现在提出要研究芯片和计算机,还真是不合时宜,马上就要起风,历经十年政局动荡,根本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来支持这两样研究,恐怕只有最核心地方才能保住不动摇,比如导弹和人造卫星的持续研发。

芯片和计算机,可能就是野地里的娃娃,随便长了。

所以,他要如何在这波涛汹涌的十年里将自己的研究完美完成呢,刘光天陷入思考。

若要三年之内完成,在起风之前交付?他没这个把握,太难了,恐怕三年仅勉强将知识学会。

想了一会儿没有结果,索性放弃,算了,墙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再说!

反正,他既然选择这条路,就一定会将路坚定的走下去!矢志,不移!

梳理完思绪以后继续看书,看完之后睡觉。

上面动作很快,第二天两位科学家就下发了,一个是芯片领域的专家,一位是计算机方面的行手,当然都不是最顶尖的那批。这两位都是用于教导刘光天相关知识的,不需要最厉害的人出手。

刘光天早有系统书籍学了个开头,这时候入门很快,让两位老师啧啧称奇,心想不愧是闻名遐迩的神童。

一个上午的学习过去,刘光天将要下班,居然厂里来了一个熟人,邹北斗先生。

看到他要下班,邹北斗一把拉住他不让走,脸色愁苦地说道:“光天啊,机床的复制出现大麻烦了!”

“怎么回事?”

邹北斗:“其他地方我们都研究的差不多了,就是有一种材料制造不出来,性能不达标。”

刘光天:“什么材料?”

“嗨,就是机械把手那块,怎么做到这么精确的?按理说我不该来问你,我们专业的人都搞不定呢,但听说你很擅长解决疑难问题,这不就来问你一下。”

刘光天闻言点头,心想你们造不出对应的材料,简直太正常了,因为这就不是这个年代能造出来的材料。

要复制这样高科技的机床,着实是有些考验国家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想象力了。

“我们去看看。”

两人来到机床的面前,邹北斗指明了哪些材料造不出来,这个部分目前没有使用,刚从机床研发部被送回来,还放在垫了特制垫子的地上。

刘光天拿起那块部分,认真观察。

“系统,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他当然拿不出主意,材料制造是一个完全全新的领域,刘光天只有初步涉及。

“系统扫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