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雄英,你说今年开科举怎么样?”

朱雄英埋头于奏折之中“可以呀,正好今年大明又多了几个内附之国以此为由,开个恩科也是应该的。”

明明是开科举这样的大事,但是父子二人三言两语就随意的敲定了。

朱标稍微思索一番后开口“行,那我就下令让人拟个折子出来,五个月后就举行科考。”

五个月的时间在朱标看来刚好合适,各地的考生也能够到达京城了。

五个月的时间只要不是太过偏远,用两条腿都能来个差不多。

至于那些实在是赶不上的,有的时候运气真的也是实力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那些真正倒霉透顶的人就是再有真才实学他也不敢用,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他也害怕那些人的霉运会传到他身上!

或者是这样的人真的会影响大明的国运,那他可就成了大明的罪人了。

“如今大明既然如此的缺能人,那这次科考可以稍微改变一下策略。”接下来,朱雄英就详细的说明了如何改变策略。

无非就是此次所有人只要读过书的都可以直接来参加会试,此次会酌情录取一千五百到两千个人。

这些人哪怕是从前没有什么童生秀才的功名也无所谓,毕竟特殊时期就要特殊操作嘛。

朱标自然无有不可“那这次会试你去做考官?”

朱雄英摆了摆手“没空。”

科举考试的考官是一个既重要又不是那么重要的职位,让他去他爹主要是为了让他能够在天下读书人圈子里刷个名誉。

到时候那些这次科举考试考出来的都算是他的门生。

但是同样去主持科举考试他至少也要有半个月的时间去忙这个。

就现在大明这每天的奏折能有大几车的样子,他都害怕自己离开半个月能把自己的老爹熬个半死。

朱标自然也是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那你觉得谁去合适?”

朱雄英的眼睛在下面,那一群帮着批阅一些不重要奏折的叔叔当中巡视了一圈。

第一眼就看到了明显正在摸鱼的朱允熥。

这一大屋子人都忙的满头大汗,就他朱允熥闲的让人看着难受。

朱雄英下巴一抬“让允熥去。”

“我们兄弟二人一母同胞,让他来代替我去监考自然是最合适的。”

朱允熥还在下面翘着脚思考自己待会该吃点什么呢,至于他身旁的奏折就没见他批阅几本。

他自己心里有数,自己批了到时候爹还要再返工一遍。

那他还不如少干一点这种事儿呢。

朱标看了一眼明显在神游天外的小儿子,只觉得自己的头痛又加剧了几分。

这孩子到底是随了谁呀!

“吴王接旨。”

朱允熥一脸懵的跪到大殿中央接旨,然后就听到自己被任命为五个月后科举会试的主考官。

朱允熥整个人都是懵的,一直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之上还是懵懵的。

啊?

我吗?

你让一个文盲去当科举的科考官,是不是有点儿太草率了?

当天结束后朱允熥也没溜出去买点吃的,反而是跑到朱标和朱雄英面前试图推辞此次任务。

他倒不是不想给自己的大哥还有老爹分忧,但是就是他是个现代人,他也知道古代的举人状元是有多么难得的。

他觉得让自己去当这个主考官,岂不是侮辱了科考的神圣性?

这就跟从路边捡一个流浪汉让他去出高考卷子一样离谱啊。

看着朱允熥的样子,朱标气的敲了一下他的头“我还不知道你有几斤几两吗,还不是我和雄英都没有时间。”

“我也很忙的呀。”朱允熥嘟囔了一句,迎接他的是朱标的又一个爆栗。

“我看整个皇宫中就数你最悠闲。”

“那不还有皇爷爷吗,他现在每天就是打麻将。”

朱标懒得再理这个蠢儿子,要是他能请动朱元璋还用得上他?

“就是让你充当主考官去溜达上两圈,又不用让你给这些人出题你怕什么?”朱雄英倒是一眼看出了自己的弟弟在纠结什么,这话果然一下子就安抚住了朱允熥。

不让他去给这群才高八斗的读书人出题就行,他担心自己出题会上史书。

然后千年之后还要被人骂文盲。

他没打算青史留名,更没打算留下个文盲的骂名。

对于这次科举朱雄英也没有要大改的意思,他只是特意的说明了此次会更为看重庶物和实际能力而不是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现在大明缺的就是实用性人才,朱标当然不会反对。

至于什么现在改变科考大的方向,朱雄英他又不是个傻子。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肚子迈太大当心扯到裆啊。

现在最主要的是先选些人,把这些官职的空缺给他补上,其他的改革要等大明彻底稳定下来之后再慢慢来。

谁让大明和清朝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呢。

不管是康熙朝还是雍正朝,清朝虽然也有些内乱但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阶段,而且那个时候皇帝对权力的聚拢已经到达一定地步了。

他登基以后只需要稍微费力朝堂和天下就是他的一言堂,他想怎么改那些人不管在背地里怎么嘟囔都闹不到他面前儿来。

但是现在的大明不一样,根基尚且不稳又有着许多的问题。

这次突然开科举本就是为了有能力去拔除那些问题,他不会做出这种令大明王朝自掘坟墓的决定。

“雄英,你也去拟个折子给我,考题和副考官都由你来定。”

朱标对于自己两个儿子的压榨可以说是毫不留情,朱允熥顶多算是个凑数的。

但是朱雄英实在是好用,它就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就能往哪里搬。

朱标自己就是一个读了许多书的皇帝,自然是看得出来自己的儿子是有真才实学的。

就是让他去科考,未必不能给他考个状元回来。

况且让太子出考题,太子的胞弟做主考官。

这一批考上来的进士不仅算是天子门生,他们也能算的上是半个太子门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