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相聚的时光是短暂的,只有离别才是真正的永恒。

人的这一生,不是正在经历离别就是即将经历离别。

离开甘州,去往凉州途中,就是三人离别的时候。

即使再怎么依依不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李二郎勒紧缰绳,停留在原地,眼神坚定地望着马车朝东方渐行渐远,等再也不见马车踪影,他才将调转马头方向,返回甘州。

完整走过一次贸易之路,纪清越深刻地感受到大黎对贸易之路极其重视,境内的贸易之路之所以能做到全程畅通无阻,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

不仅途经的州县都会给商人大开方便之门,确保货物能安全送到长安,还有军队镇守。

畅通的商路背后是耗费巨大的严密保护,不仅要对内维持道路治安,还要对外防止境外势力切断贸易之路。

大黎依托庞大的军事力量为支撑,来保证商路生生不息。

皇帝将绝大部分兵力都放在西北,其意不言而喻,就是为了防备北方的回纥与南方的吐谷浑以及西域部落。

李二郎挥动马鞭,疾驰在道路上。

如今正值兵改关键期,兵改不是一声令下就能完成,未来还要继续进行几年,将军才能将不同的势力揉捏在一起,为己所用。

现在是大黎虚弱的时候。

吐谷浑近来不断骚扰大黎,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李二郎一刻不停,进入甘州后便立即返回兵营。

一个月探亲假还未结束人就匆匆忙忙回营,杨晃很满意,直夸李长祥深明大义。

“将军,属下听闻吐谷浑多次搅扰边境,莫不是有甚么内情?”

杨晃接到陛下指令后,马上派兵跟随使臣前往吐谷浑,看看他们国内是不是发生什么事,竟然冒着破坏盟约的风险侵扰大黎边境。

“使臣消息还未传回,有风声透露,吐谷浑大单于慕利延死了,其弟诺葛钵接任大单于之位,因不能服众而引发动乱。”

这是李长祥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吐谷浑的重要消息,不在高位,根本得不到这种级别的消息。

回去后,李长祥便盯着舆图研究起来。

吐谷浑整体位于大黎的西南方,与陇西、河西和剑南接壤,境内多山脉。

若纪清越在,就会认出吐谷浑占据大部分青海和西南一整片高原地区。

吐谷浑与回纥之间夹着大黎,延伸出细长的商路,形成“咽喉”地带。

如果吐谷浑与回纥联手,很容易就能掐断拦截商路,将大黎广阔的西北境包围起来。

万幸的是,吐谷浑现在还未打破盟约,而吐谷浑之所以与大黎友好至今,是因为两国建立了长达两三百年的“秦晋之盟”。

和亲。

一个东西形成传统后,就会成为一种约束,很难打破。

每隔一段时间,大黎会从一众宗室女中选出一位公主,前往吐谷浑嫁给单于。

大黎上一次送公主去往吐谷浑距今已有四五十年,如今吐谷浑开始生事,看来陛下可能会选择沿袭传统,选出一位宗室女子封为公主前往吐谷浑和亲。

被送去和亲的女子结局大抵只有一个——魂断异国他乡。

任凭怎么挣扎怎么反抗,都无望回到魂牵梦绕的地方。

回到兵营后,李长祥立刻召集校尉,开始着手训练骑兵的事。

从回纥那儿抢回来的马,经过两个月的精心饲养,很快就恢复活力。

练兵前得先选马。

将近两千匹马,除去年龄太大和年龄太小的,再选出有缺陷的,剩下能当做战马的不及四分之一。

挑挑拣拣,李长祥与马师选出五百匹马。

其中两百匹马的年龄在两至三岁,非常年轻,最适合训练成战马,其他的马在四到八岁之间,已经形成一定烈性的性格,驯起来难度会非常大。

选出马匹后,李长祥便向杨晃申请马具,基本的马具需要辔头、鞍座、脚蹬,又是一个巨大的开销。

与冯盈满三人商量过后,李长祥很快列出一系列训练方案交与杨晃。

同时在营内设置众多木马和土马,木马用于训练士兵没有鞍座和脚蹬时不利用手也能快速上马,而土马则是用于训练士兵在身穿铠甲、携带弓箭、刀剑、矛盾的情况下还能多次上下马。

李长祥四人从几万名士兵里选出八百人,每日在木马土马上练习完后,就让他们尝试骑真的马。

一切都要从学习如何接近马开始,成功接近马后接着学上马,上马后就是控制马。

仅是这三种训练就非常耗时,除了少数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绝大部分汉人没有条件接近马,更别说骑马了,就连李长祥都是近两年才学会骑马的,如今精湛的骑术是在回纥逃命时被迫练出来的。

……

李三郎与纪清越又走了十几日,终于赶在二月底来到长安。

人人向往的长安。

即使纪清越是某种意义上的第二次到达长安,他还是被长安城的规模震惊了。

再次从西北方向的开远门进入长安,几十米宽的街道车水马龙,差三岔五就有一队巡城士兵从他们眼前走过。

纪清越驾着马车,与李三郎横穿长安城,向着以“不夜城”出名的平康坊驶去。

每当临近科举,长安城内的这座娱乐之地便会聚集大量学子,不仅娱乐项目众多,距离皇城还非常近。

春闱在即,举子们都汇聚于此。

走进平康坊,李三郎立刻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出现在坊内的学子多得超乎想象。

夫子说,往年参考的学子不过三千人,如今看来,远不止三千。

吏部已经贴出春闱信息,考试地点在贡院,时间从三月初九开始,十五结束,历时九天,其中每三天一场,三试过后,一切便水落石出。

平康坊夜里热闹非凡,白日井然有序,看起来与平民生活的里坊并无差别。

为了李三郎能到达长安,秉着“穷家富路”的道理,李阿娘把家里的大部分钱都拿出来交给他,让他不要因为省钱而亏待自己,一定要平安到达长安。

进入平康坊,两人各自订下一间房,纪清越不再打扰李三郎,而是让他及时调整身体状态,为十天后的考试做好充足准备。

纪清越这次来长安,当然是为了留下来,而留下来的办法只有一个——经商。

商人本来就要经商。

路上,他向其他商人打听过,胡商想要留在长安,不仅要重新申请过所,还要去市籍里登记,申请经商资格,通过后缴纳费用。

人们通常选择在东市和西市里开店,可这种方案不适合神秘的纪清越。

于是纪清越决定在南城租赁一家店铺。

清点完手上的资金,纪清越心里有了一个底。

这些钱里大部分是在山单卖菜得来的,少部分是一路上卖种子赚到的。

除了实打实的银锭和铜板,还有不少飞钱。

飞钱类似存单,存在这一处钱庄,到达另一处钱庄凭存单取钱。

众所周知,长安物价贵,地价更是贵到令人咋舌。

纪清越从牙行看房回来,眼神都黯淡了。

他想过贵,只是没想到会这么贵。

一间地段好一些的小商铺租金就高达二三十两!!这钱放在山单都能买下整个铺子了。

于是他跟牙人提出要求,商铺不需要地段好,只要面积够大,然后牙人就让他回来等消息。

有了过所,纪清越的心思活络起来。现在只要不是去禁地,白天拿着过所就能在长安城里畅通无阻。

李三郎调整心态备考的日子里,纪清越驾着空马车游玩长安城。

听说颁政坊内寺观云集,是长安学子学习的清修之地,开明坊有很大一片竹林,道政坊里有许多酒坊,酿酒一绝,爱酒的人经常去那里,宣阳坊里丝织品店林立,是长安城重要的丝绸交易场所,延寿坊有金石珠玉店,靖恭坊有跑马场……

只要纪清越可以从画里出来,就会驾着马车出去玩。

这样乐不思蜀地玩了七八天,他渐渐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事。

之前逃离陆宅的时候,像是凭空出现的泉眼,不合时宜地位于池塘外、间隔一堵墙的过道上,谁挖井会这么挖?!

当时纪清越就猜测泉眼不是人为挖掘的,而是因为什么事情意外产生的。

经过这些天的游玩,纪清越终于知道了答案。

不止陆宅内有泉眼,他在其他不同的里坊内也发现相似的泉眼。

这些泉眼大多位于水边,有的依旧源源不断涌出清水,有的却即将枯竭,还有的则是已经枯竭,因为边上立着一块碑,他才看出地上曾经有一口眼。

熟知内情的人告诉纪清越,这些泉眼从九年前的那场地龙翻身后才出现,当时可不止是泉眼,而是一条裂缝,后来经过填埋和修复,裂缝才变为泉眼。

皇帝让人留下这些泉眼是为了监测地龙,他相信若是地龙再次翻身,一定会通过这些泉眼向人们给出预示。

事实证明,皇帝的想法有一定道理。

这些年,所有泉眼的整体水量都在逐年减小。

人们相信,这是地龙在慢慢离开长安的预兆,等到泉眼不再出水的时候,就是地龙消失之时。

纪清越恍然大悟,暗自夸赞皇帝居然懂得地震预警。

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很快就到了科举当天,学子齐聚贡院。

这时候,护送李三郎去考场的纪清越终于亲眼看到人山人海的考生在排队等候检查。

规模比州试大多了。

纪清越目测,今年的考生可能会超过五千。

如果按照以往录取三百人的结果来看,录取率是百分之六。

不过,今年应该不会录取这么多。

录取率只会更低。

太可怕了。

看着纪清越变幻莫测的脸,李三郎反而一脸轻松,笑着安慰起纪清越:“纪阿兄,来到世人口中的长安,直至今日仍旧好似身处梦境一般,竟觉得此生无憾了,结果如何都不会阻止我保护家人的决心。”

纪清越失神了片刻,听到钟声后才骤然回神,只见李三郎提着干粮和清水的篮子慢慢走向贡院。

李三郎能这样想,纪清越感到非常欣慰。

等到李三郎走进贡院,纪清越才返回客栈。

客栈里的伙计告诉他牙人来过一趟,纪清越表示知道后又转身离开客栈,前往牙行。

牙人说的地方就在临近西市的永平坊里,说是临近西市其实不然,顺着坊里数是相差不远,但走起来就觉得远了。

牙人说,南城住的人本来就相对少,商人们都不乐意在距离西市近的地方开店。

这些地段环境太过清幽,居住的百姓大多是苦力工,小买卖倒是能做,大买卖是很难做下去的。

纪清越做的就是大买卖,租小铺子根本施展不开。

要不是纪清越坚决说他钱不够,租不起地段好的铺子,又给牙人订了租金上限,牙人非得使出三寸不烂之舌,劝他租别的更贵的铺子。

眼前这是一栋两层带后院的砖木混搭建筑,位于街道拐角,两面开门,采光好,铺面通透,可以左右迎客。

“二楼既可开铺面,给贵客坐下来挑选货物,又可改做居室,比住在一层的后院敞亮。”

又去看过其他商铺,纪清越最后选择第一个。

面积大和位置好就意味着贵。

等签下租契付过租金后,纪清越肉疼地摸了摸扁下去的钱包,拿到租金的牙人说完一番祝愿他生意兴隆的话后便笑着离开了。

接下来轮到装修了。

纪清越找来工匠,让他按照要求在铺子和后院里边砌砖,不仅在地上砌,还要在墙上砌,然后又请人到城外挖土,运到店铺倒进砖头围起来的空间里。

这样,一个个菜畦花坛和立体植被墙就构建完成,接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地方里播种浇水培育植物。

完成开店前的准备,李三郎也要考完最后一场试了。

纪清越站在贡院广场前等待,看到李三郎走出贡院时赶紧上前搀扶,任谁在里边绷紧精神熬九天都顶不住。

李三郎的情况比他想的要好,虽然身体疲惫但神采飞扬,回客栈的路上还跟他聊起在贡院里的一些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