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中的资料放在桌子上。
又给大伙儿都倒上一杯空间灵泉。
看他们的样子是需要补充补充能量,打打鸡血啊。
“咋了啊这是,都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
眉目传情了好一会儿后。
最后还是元气不是那么满满的李锦绣首先蚌阜住了。
“浩然,你说我们整那些工厂是不是真的有用啊,现在百姓们最需要的不是吃饱肚子吗?”
“我......”
“不对......”
李锦绣一开口,其他人也纷纷开口了。
四合院瞬间嘈杂了起来。
他们这帮人除了李锦绣和林小曼待在京城,其他人可是南下长了不少见识。
也大概看到这个时候的国民是个什么样了。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嘛。
到了外面真正看到了,才觉得老百姓的艰难。
以及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世道。
李浩然则是好整以暇的端着灵泉水悠悠的喝着。
直到嘈杂的声音逐渐停了下来。
林小曼看到李浩然这副作态顿时来气了。
“李浩然,你到底是怎么个意思,这个工厂到底开不开啦?”
众人也都纷纷看着他,他们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浩然咂吧着嘴,把喝完灵泉的杯子放回桌上。
“同学们,实业救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不用跟大家说了吧。”
众人齐齐点头。
但是,还是那句话,大道理谁都懂。
具体问题还具体分析呢。
不过啊,这道题李浩然可太会了。
不就是核子与裤子的问题么。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问题,我们并不是救世主,我们的能力是很有限的。”
“其次,大家要明白,咱们这儿马上要建立的国家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国家和政府还能放任百姓饿死喽?”
在大家被几句话问懵逼的时候,一直维持自己社恐人设的孙不语反倒是开口了。
“浩然,你的意思还是要继续建设工厂是吧?”
看到李浩然点点头后,他也点了点头:“行,我支持你。”
大家看了看孙不语,又看看李浩然。
他们也渐渐的冷静了下来了。
只是往常遇事儿只知道莽和无脑冲的李浩然。
以及话最少,但人最阴的孙不语怎么都换了自己的人设了呢。
他们只是中二、热血,但却不是傻子。
于是纷纷看着他们,打算继续听听他们的高见。
李浩然摇摇头,有些无奈。
“咱们只要做好我们自己,以及做好我们该做的,其余的就不是我们能管的了。”
“再说了,咱们的那些工厂如果全部做起来,别的不说,那能够养活多少工人。”
“一个工人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少的两三个,多的五六七八个呢。”
“不说全靠工人养活,但至少能够减轻多少负担啊。”
“然后再是咱们生产的产品......”
......
化身嘴强王者的李浩然一通输出。
果然,大家脸上再也没有了来时的那种纠结。
在孙不语的带头下,纷纷给他竖了个大拇指,点了个赞。
而后他才意犹未尽的点点头示意大家要低调,结束了讲话。
“呐,这个是我这段时间整理和搜集的一些资料,大家都先看看,然后咱们在说说你们的情况。”
说着,李浩然就把先前放在一边的那一大摞资料分发了下去。
“诶,新式制糖法,维生素合成法,厉害啊,小曼,你那个是什么?”
李锦绣翻了翻手里分到的资料,赶忙凑过头去要看旁边林小曼手里的是什么。
“哇,青霉素?青霉素是啥?”
林小曼直接就是一个大白眼,末了又伸手在她胳膊上狠狠的拧了一下。
“你就知道点儿吃的吧,这是盘尼西林。”
说完,挺起身子看了看周边其他同学们拿到的资料。
只是瞬间就被惊的想要问问是不是真的。
“这,这,怎么可能,李浩然,这是不是,是不是......”
可看到李浩然那淡然的神情和大家兴致勃勃的样子,只好死死的捂住自己的嘴。
只见他们拿着的资料赫然是:发动机→三轮摩托;钢铁厂→小五金,建材,合金材料;食品厂→压缩饼干、方便面、罐头食品......
其他的诸如化工、机械、家电、制药、农药化肥等等。
这些资料要是都是真的话,那不得整上几十个工厂啊。
如果再把规模搞起来的话,那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帮助将会是无比巨大的。
想想都不可思议。
相比于大家,李浩然就比较蛋疼了。
主要是那些来自于后世的信息都无比的细碎和残缺。
要他纸上谈兵,指指路,他可以比谁都牛批,别谁都厉害。
更是比谁都有远见。
但是真要让他上手。
嘿嘿。
那,不好意思,他只会教老司机怎么开车,教消防员怎么救火。
“算逑,还是看看他们的情况怎么样了 吧,到时候赶鸭子上架,我只负责动动嘴就行。”
按下心中杂念,把大家的思绪拉回来。
“诶,行了,差不多了,你们验收了我的收获了,那你们这段时间的收获也跟我说说呗。”
顿时林小曼和李锦绣就嘚瑟了。
“这几天我们在东边儿的郊区盘下了一大块儿地,并且规划了厂房的建设,目前的进度大约在十分之一了。”
李锦绣也赶紧补充:“这不是我们偷懒,一共规划了10个厂区呢。”
“小曼还说正常的来肯定赶不上时间,现在建好的部分都可以暂时当成生产车间来使用。”
说完还朝林小曼挑了挑眉头,示意这些都是她的功劳。
自己可不是想要抢功劳。
众人被她的小模样逗笑了。
片刻后,大家都一一报上了自己的收获。
人员方面,钱永久、林小曼、杜俊都利用了他们家里的关系,在附近几个城市招揽了21个专家,300多个工人。
设备方面则是一共带回来了一套15年前的内燃机生产设备,一套玻璃厂设备,一条肉罐头厂生产线。
以及水泥厂、卷烟厂、造纸厂、印刷厂、纺织厂、小五金厂的工厂设备。
160万大洋一共带回来了9个工厂的生产设备。
乍一听起来,感觉很厉害。
也很划算。
但是,根据同学们的描述来看。
基本上全部都是10年前的技术和设备。
用倒是也能用。
只是......
嗨,凑活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