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话落,在场众人无论文武也都开始纷纷出言献策,一场庆功盛宴也在不觉之间变成了商讨国事的盛会。
众人也在这次盛会之中彻底明了了自家主公的追求与使命,那就是为这个时代饱受儒家思想洗礼的读书人们重塑【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其核心目的,便是将此前读书人心中的(天—地—君—亲—师)理念扭转为——(天—地—国—君—亲—师)。
这是很重要的,虽只增一字却天差地别,在君之前加一【国】字,便是李复要告诉所有人,在这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利益能凌驾于国家之上,哪怕是帝王也不行!
所有人都应该为这个国家的繁荣而奋斗,而不是为一家一姓而奋斗———这就是李复自认为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最大的两个使命之一,这其一已经说过,目的便是让华夏民族的凝聚力更加的强大。
至于其二嘛…
那就是———让天下黄色人种尽归我华夏所治,让其血脉尽融于我炎黄子孙。
试想一下,待千年之后,世界诸国谁敢再小觑我华夏大地?
届时世界三大人种,其中那永垂不朽的黄色人种便尽属我华夏一族,一国便代表了一个人种、一个民族,这该是多么伟大的现象?
到了那时,黄种人中也不将不会再出现五十六个以上的民族,所有黄色人种都将共同出自———华夏民族,并以此为荣!
亚洲也将注定成为世界诸国的战争禁地,因为将没有谁敢有胆量挑衅这个星球之上最团结、凝聚力最强、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民族!
除非其余人种的所有国家都联合起来,方才有与我民族作战的资格,不过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只是那时世人是会称呼我们为黄种人,还是华夏人种就不得而知了?
对此设想,李复非常的坚信它是有可能成功的,而且可能性还很大,因为我华夏文明的强大包容性和融合性足够完成这一壮举,只是结局如何就得看后人如何延续这一使命了!
所以李复才要在有生之年为子孙后代铺路,而要实现这一切的前提———便是要华夏先成为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富有文明的帝国,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
为此,李复将不惜付出一切,哪怕是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乃至生命!
言归正传…
这三观一词也在从李复口中说出之后被人们奉为至理名言!
最终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之下,北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领导班子也初见雏形。
李复更是当场任命郭嘉为首辅主宰内阁,沮授、贾诩二人则被任命为左右次辅协助郭嘉统筹内阁,且二人并分别执掌【司法省】与【军机省】。
本来李复是想徐庶来担任左次辅统管【司法省】的,毕竟郭嘉与徐庶怎么说也是最早跟随李复的人,无论各方面也深的李复信任。
可较之沮授,徐庶的能力的确是要稍逊一筹,如此便有违李复只看能力与人品,决不任人唯亲的初心。否则说一千道一万,也不过是冠冕堂皇罢了。
再者说了,李复作为领袖也不得不在团队初建之时便考虑到以后…
虽说对于郭嘉担任首辅这事众人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郭嘉的能力和资历都摆在这里,可若徐庶也担任次辅的话别人又会怎么去想?
不还是论资排辈吗?
这时间长了岂不是派系林立?
更何况,李复之所以选用沮授也是有原因的,毕竟纵观朝堂便可一目了然…
郭嘉、徐庶、贾诩三人自不用说,都是李复最早的元老了,法正、刘巴、张松三人则是益州派系,陈宫、陈登则是中原派系,唯有沮授一人是冀州派系且为人正直。
这也是为何李复归选用沮授执掌【司法省】的原因,毕竟【司法省】事关重大,尤其是初立之际决不能出现裙带关系,否则必会影响司法的公正性!
更重要是能让其余人看到,他李复治下绝不是任人唯亲,更不谈资历,只要有能力和人品就能出人头地的机会。
果不其然,在李复表态之后众人也都看出了李复的心思,毕竟在场的都是老狐狸,稍一琢磨也都回过味来。
对于李复此举也更加遵从,毕竟【司法省】的重要性他们也都清楚,想要依法治国也不能是空谈,由此也能看出李复的决心。
不过如法正、刘巴、张松等人也更高兴了,对于这个结果他们也都乐于接受。
毕竟他们也很清楚,无论能力与资历而言,他们也都不敢断言自己等人就在郭嘉之上,可他们也是自诩不凡之辈,只要法律能做到公平公正,他们坚信自己定不弱于人,只要有公平的晋升渠道,他们也能凭自己的努力逐步高升。
就是最终不能如愿也能心服口服,也只能说明有人比他们更加优秀,这总比此前勾心斗角的朝堂要好多了吧!
除此之外,李复还任命了马钧为【工部尚书】,对于工业李复可是很重视的,后世穿越而来的他可是深知未来工业对于社会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而要想工业革命今后在我华夏大地之上提前掀起浪潮,就不得不重视物理技术人才的培养。
至于户部则由法正代管、礼部由刘巴代管、刑部由陈登代管、吏部由张松代管、最后兵部则由徐庶代管。
虽然徐庶本人此刻还在镇守着汉中,可李复还是坚定不移的将此职位留给了他。
按理说这个职位若给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担任会更好些,可奈何李复纵观麾下也找不到更加合适的人选。
徐荣与黄权倒是不错,可惜资历格局都还差了些,军中不比文职,资历还是要讲一些的,毕竟若无一定威望,如何能令三军信服呢?
其余人员李复也考虑过,如黄忠等老将倒是资历够老,可其在统筹布局这块又能力不足,包括关羽也是如此。
此刻李复都有些羡慕曹操了,谁想周瑜这小子竟会去投靠了他,若是能将其收下,再培养一番定能胜任此位置。
其余众人倒是没考虑这些问题,只是郭嘉在听自家主公只是令众人代管以上职位以后便不免生出了疑惑。
可略一琢磨过后便又回过味来,毕竟北疆方才一统,自家主公如今也还没有登基,若是大规模修改官制自行分封,难免会引起天下士人的口诛笔伐!
思虑至此,郭嘉便出列道:“主公容禀,有汉一朝、见灵帝无德致使天下暴乱不断,诸侯纷纷割据,百姓流离失所。
然天佑华夏,每逢乱世必出人杰,我等臣民亦幸得主公,方可苟全性命于乱世,舞文弄墨以对诸侯!
也正因有主公一人之崛起,方有这北疆万民之归宿!”
话到这里,众人也都被郭嘉话语所吸引,心中大概也都猜到了什么,不过没人出言打断,只静静的听着。
然而众人心中却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郭嘉话落,众人便一齐劝谏一番,顶多便如汉光武帝刘秀与群臣那般三劝三辞一番,不愁自家主公不允!
果不其然,正待众人聚精会神之际,郭嘉的下一段话便再次传来…
“属下自随明公以来,便随主公南征北战,更是亲眼见证了主公先定西凉、后讨黄巾,再平西蜀,遂定冀幽…
从弱到强直至如今一统北疆,期间更多有仁政为民谋福,使我北疆与西蜀子民不仅远离了战火,更得以于乱世富足一隅。
如今更甘为天下万民而立法以制皇权,这一切的一切,主公无一不是呕心沥血,身体力行。
此恩此德堪比三皇,此功此绩更胜五帝,千秋万古独吾主一人…”
说到这里,郭嘉霎时起身,用坚定不移的目光扫视众人问道:
“敢问殿前诸公,如此人杰,可为民主否?”
郭嘉话落,张飞便拍案喝道:“俺燕人张飞,自随主公以来便多于市井之中寻酒肆畅饮,期间常见庶民酒后赞言:
吾主李复治下律法严明,不仅严打地主以制约兼并,更开自古未有之先河广建书院传教于民…
不愧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言…
如今军师有问,俺便如实代万民而答之,吾主李复,实乃一世之明主,万世之英雄!”
“附议!”
“属下附议!”
“末将附议!”
…
…
“嗯!”
郭嘉闻言颔首,随即再问:“主公文治武功自不用说,只是如此人杰若不为天下之主,岂非是有损于天下万民哉?”
听闻此言,众人便知道时机到了,随即纷纷起身附和:
“首辅大人此言有理,吾主文治武功,当位及至尊!”
“吾主文治武功,当位及至尊!”
“吾主文治武功,当位及至尊!”
…
…
“好!!!”
见得如此,郭嘉当即转身面向李复,随后重重跪下拜道:
“属下不才亦甘为万民请命,烦请主公为万民福祉而自立,威加海内而兴邦!”
随着郭嘉话落,刘巴、贾诩、法正等人也纷纷紧随附和:
“烦请主公自立!”
随后便是一众武将也纷纷请求:“我等,烦请主公自立!”
…
…
【三千字,再凑一千就够两章了,只是一会儿还要开会,便到这儿吧,忙完明天就没那么忙了,届时接着更新,感谢诸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