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完,大为喜悦,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小球依旧不主动翻译,张起灵也不求她。
不用翻译,多半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夸赞之言。
之后,两人从最简单的一二三开始。
教学了一个多时辰,嬴政才叫停,让赵高送他回去休息,自己则继续批阅奏折。
晚上,吃过晡食,嬴政又拉着他学了半个时辰。
之后两天都是如此,短短三天下来,两人已经能用对方的语言进行交流。
但是通过小球,张起灵得知,他和嬴政提到灵渠那天中午,让他回去后,嬴政立刻叫来李斯等人商量开凿灵渠一事。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嬴政泰山封禅回来的途中下起大雨,但遇到一棵大松树,嬴政在这棵大松树下休息了一会儿。
在博士等人还有天气都和他作对的情况下,这棵松树的出现尤其及时。
所以,回来后,嬴政将这棵松树封为了‘五大夫’。
这件事,张起灵早就通过史书知晓,但小球强硬有给他实时投屏转播了嬴政发话封一棵松树为‘五大夫’的过程。
不得不说,还挺幼稚的。
小球一个劲在张起灵面前夸嬴政,但是张起灵并没有任何反应。
嬴政可以是任何人,但绝不会是他张起灵的男人。
这几天,张起灵都以不远不近的师生关系与嬴政相处,除了彼此教学对方语言的时间,张起灵再没有单独和嬴政相处过。
三天后,雨也停了,湿漉漉的地面也干了,嬴政东巡的队伍也准备再次启程。
嬴政似乎很迫切的想要和张起灵言语直接交流,所以行驶途中,也依旧会把张起灵叫到他的车里一个多时辰,学习语言。
走走停停,祭祀、刻碑文。
转眼,快一个月过去,嬴政巡游的队伍也到达琅琊山。
按照《史记》记载,嬴政很喜欢能看到大海的琅琊山,所以在琅琊山逗留了三个月。
他下令迁徙三万户百姓居住在琅琊台下,还免除了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
并且下令建造琅琊台,立石碑歌颂秦朝的功德。
在琅琊山停留了快两个月,终于,琅琊台建成。
风和日丽的上午,嬴政派赵高来邀请张起灵一同到琅琊台上看风景,吃海鲜。
张起灵以为这次又是一大群人一起,没想到除了宫人,就只有嬴政,连向来跟嬴政形影不离的李斯、蒙毅都不在。
看到他来,嬴政像是很开心,“起灵快来。”
经过差不多三个月的学习,两人对彼此的语言都掌握得七七八八了,嬴政这句话,用的就是现代的发音。
除了教学时,嬴政几乎从来不用现代的普通话和张起灵说话。
张起灵有些疑惑,但也并不忧虑害怕。
不知道嬴政是不是太相信他,和嬴政见面,张起灵的刀从来就没有被缴过,一直都是张起灵随身携带。
两人分别跪坐在食案的两边,食案上摆着各色海鲜,以及两碟酱醋调成的蘸料。
两个小太监分别跪在两人身侧给他们剥虾,不远处,赵高带着几个宫人在给他们烤肉。
话不多说,嬴政朝张起灵举起酒杯,两人先喝了一口酒,然后直接开吃。
吃了个半饱,等烤肉的期间,嬴政拿着酒杯朝张起灵示意。
张起灵还以为嬴政是要和他喝酒,他端起酒杯,糊弄示意了一下,仰头一饮而尽,而后又继续吃宫人刚剥好的虾。
嬴政先是一愣,而后哈哈大笑。
笑归笑,他也没说什么,只吩咐宫人好生伺候张起灵吃喝,自己则拿着酒杯,朝外边、最靠近大海的地方走去。
张起灵本想继续吃自己的,但奈何小球一个劲催他,“小哥,别吃了,咱好歹也是现代人,你怎么表现得好像一辈子没吃过海鲜一样。”
张起灵不搭理她,非常坦然吃了一口烤肉。
小球无奈又觉得可爱,但她实在没那么多时间耗了。
“小哥,你快过去,徐福就是政哥在琅琊山停留的这三个月找上门来的,也是在这期间骗了三千童男童女跑日本去的。”
“一定不能让他成功,最好从根源上杜绝\/日\/本人的存在。”
小球的话实在是又多又密,吵得张起灵烦得慌,唯有这句话,说在了张起灵的心坎上。
吃完最后一个虾,张起灵拿起桌上准备的手绢,擦了擦嘴,没拿放在身旁的黑金古刀,起身大步朝嬴政走去。
嬴政听到了他的脚步声,但并没有回头。
在张起灵距离他只有一步之远时,嬴政才用普通话问:“起灵,你可能算出朕此刻在想什么?”
说着,他侧过头来,和煦微笑看着张起灵。
————
(大家会在意参考文献及相关说明吗?
我大多都是在百度上搜,有些部分也会参考《史记》,然后综合确定最终结果。
参考文献倒是简单。
但是每次说明,我都要花费不少时间思考措辞,严重拉慢写文速度。
要是大家都不在意,那我后面就不写这部分的内容的。
当然,依旧欢迎大家纠正我的错误。有错误不可怕,无知还自认为睿智、且沾沾自喜才是最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