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家父曹孟德 > 第102章 诗落泣鬼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州的大街小巷,也开始流传两首诗的故事。

民间女子,世家的大家闺秀,或者那些恋爱脑的三国女子,或感同身受的婚后女子,心有戚戚,读着《孔雀东南飞》流泪不止。

也有那种性格自强的女子,读了曹冲的《墨兰辞》感觉自己也可以上阵杀敌,谁说女子不如男?

两首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属于为女子发声,蔡琰读着两首诗也是读的泪眼婆娑。

尤其是《孔雀东南飞》更像她的亲身经历,被夫家欺负,而《墨兰辞》则更像她的人生,想做的事想成为的人。

曹冲睡了一觉,醒来之后就拿到了两首诗,当看到《孔雀东南飞》的名字时,曹冲直接大爆粗口。

“卧槽!”真差点撞了,幸好当时不爱背《孔雀东南飞》不然两个人撞了,这次科考直接得成为历史大头条。

曹冲的第一想法是参加科考的人里穿越者,但是很快他就得知这个故事来自两三年前庐江郡的真事。

那只有一种可能,这首诗的原作者出现在了科考的名单中,曹冲震惊,大为震惊,因为历史上《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根本无从考究。

曹冲突然对这名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但是这次的输,他自己输的心甘情愿,因为人家是真写的。

他是“文抄公”,没有可比性。

很快,他就得到了这名人才的名字——骆统,人才绝对是人才,曹冲对骆统有些印象。

其父好像因为拒绝借给袁术兵粮,被对方命人暗杀了,后来骆统的母亲就改嫁给了华歆,骆统就自己远走投奔亲戚去了。

这一下让曹冲对这一次科考的期待大了很多,骆统后来据说成了东吴的重臣,若是能留在青州,又是自己班底中的中坚力量。

……

阅卷的速度很快,一时那些大儒名士,根本按耐不住,本来是按照规定一天一放,结果这些老家伙们实在按耐不住。

阅完第一天,整理完就开始了第二天的,搞的刺史府的人也不得不跟着众位大儒加班加点。

其中第二天的试卷答写的人最多,因为这是阅读理解,能参与科考的必然是读过不少书的学子,科考的范围的书。

大多数人都是读过的,这一点主要看,每个人理解的角度是否够准,是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还有下笔书写的文采。

这一趴选出的文章那可太多了,几乎不合格的也洋洋洒洒写上千字,光第二天你的试卷足足让七位大儒看了两天。

最后选出了一些最独到的文章,给上最好的评分,这一轮,曹冲直接以自己敢想敢说的风格,勇夺第一。

接下来就是公布国策题了,有治理,有改革政策,有对当前行政的批判和改进等等。。

国策题可是曹冲提议,同时也是众位大儒一起定下的题目,而且这一次也不负众望,其中有答题优者,不下数百。

而其中的佼佼者也有足足有十人之多,最终七位大儒评选出六份最有价值的国策试卷,有治理的,有改革类,不是说七人一定有资格评,而出明显这几份卷子答题的条理性,便不一般。

曹冲又在其中,骆统也在其中,《石赋》的作者石韬也在其中,另外还有一个诸葛均,一个崔钧,最后一个名为马良,被落下的卷子中还有一份论军策,答题者名为马谡。

曹冲拿到这份名单是也是惊讶不已,石韬他知道,崔钧他也知道,这都是诸葛四友中的人。

和诸葛亮一个辈份,估计都快三十了,怎么跑自己这边科考来了。

至于马良和诸葛均,曹冲倒是没有怎么惊讶,这里面他更喜欢的则是马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最后看到军策中有个写的挺好,但是被排除最优之外的马谡。

曹冲暗叹一声,这小子,要不要留给诸葛亮呢?能写出这种东西,才华还是有的,丢了街亭也许就是能力不行。

算了,先公平的安排上吧,很快策题最优名单也上了报亭,但是这一次并没有公布具体内容,国策题不同于诗词,可选择不公布。

出头的七人中,马谡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哥哥后面,心有不忿,但是也没闹,只以为是判题之人优先考虑了民策国策,而非军策。

……

自科考结束以后,本来离开青州的一些士子又返了回来,他们听说了青州科考结果的公布,引起轰动。

也逐渐意识到科举就是一个扬名的机会,类似于月旦评,但是别人评的,和你写出来的东西获得认可,完全是两码事。

摆在那里的才华才叫才华,有远见的士子已经预料到,这科举只怕已经将会取代月旦评,成为读书人追捧的盛事。

对于七位阅卷大儒来说,区分好坏卷试卷,还是非常简单的,首先第一印象,就是字,其次是文章结构,然后就是文章内容和体量。

曹冲能每次进入七人法眼,完全是因为内容写的太好了。

“若非公子这文章写的着实好,光看这书法,吾便想给他淘汰了。”其中一位大儒这样说道。

科考中人,论书法能超越曹冲的数不胜数,哪怕文章不行,一点不会的那种写的字都比曹冲好看。

“此话谬矣,吾倒觉得,公子走的也许是另一条书法之路,也许以后会创出自己独有书法字体。”

“吾赞同之。”

……

前三天的试卷的内容走过,在青州早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从科考开始,到科考结束,青州每一天都热闹无比。

人们有谈不完的话题,对于天下乱世的局面,仿佛早已抛之脑后。

而青州科考的,不少公布开来的文章诗赋,也流传开来,他们的名字也随着作品流传到天下各州首脑的耳朵里。

荆州,新野县府

“这石广元,崔州平可是孔明之友。”刘备放下手中的舒纸,对诸葛亮问道。

“回主公,亮与他们却有一些交情,不过他们对于出仕兴趣不大,没想到却参与了这青州的科考。吾弟也去了,只不过这曹冲依然稳压各路士子,此子文不愧为曹氏幼圣。”

刘备面色潸然,也不好驳诸葛亮面子,心道:一个黄口小儿,若不是他爹,写个破文章就能守住青州吗?

这个时代对于有才华的人还是很尊重的,刘备自然不敢这么说,只能感慨一句:

“生子当如曹仓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