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轩当然知道朱元璋的担心,百姓本就穷苦,如果过路还要交过路费,岂不是要把百姓逼死,或者逼着他们反抗。

还有朝廷过路的问题,朝廷不仅有官员要过路,还要时常运输军需物资等等,如果这也要交过路费,长此以往,朝廷还真承担不起这笔支出。

毫不客气的说,甚至比朝廷拨款修建官道的成本还要高。

“爷爷、这些你都不用担心,过路费只收来往行商的马车,也只要他们时常需要运输货物。”

“至于百姓,出远门都需要路引,基本都只去镇上或者县城,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呢,因此、百姓不用交过来费。”

“朝廷更是不用交过路费了,整个天下都是朝廷,谁有资格向朝廷收费?”

“那些承包修路的士族豪绅,他们只需要收富人的过路费,要不了几年就能回本,这是个长久买卖,只要有头脑的人,都能看到得到这里面的利益。”

闻言、朱元璋的脸色这才好了不少,心里暗道,如果由那些豪绅士族,商贾富户出钱修路,不仅能缓解朝廷的压力,还能造福百姓。

甚至、一些没有官道的地方,也会有豪绅士族,富商巨贾出钱修路。

到了那时,大明的交通肯定很繁华,四通八达。

李善长对朱轩的这个提议很是赞同,这样的谋略,简直就是惊为天人。

他心里暗道,幸好皇长孙晚生了几十年,若是跟他们同一时代,那还有他们什么事,他也没有机会拥有国公爵位。

“小少爷、此法很妙,但是、我担心会有人乱收费。”

“有实力承包修路的人,在当地必定是世家大族,毫不客气的说,这些人就是土皇帝。”

“山高皇帝远,朝廷也鞭长莫及,有些贪得无厌的,搞不好会向百姓收过路费。”

“还有那些过往的商人,被逼着交高昂的过路费咋办?岂不是好事变成了坏事。”

朱元璋眉头紧锁,这个问题也是他一直担心的。

他可以举起屠刀杀,他也不介意被世人称为朱屠夫。

可他又能杀多少人?正如李善长说的那样,山高皇帝远,当地的士族豪绅官商勾结,遇到这些事情朝廷不一定会知道。

朱轩低头思索起来,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别说这个时代通讯不发达,即便是到了后世,乱收过路费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官道上都有驿站,可以给驿站多增加一个职责,就是监督各地的过路费收费情况,并且、各地驿站的驿丞三年轮岗一次,北方的调往南方,南方的调往北方。”

“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官商勾结的事情发生,当然、有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降低到最小。”

“更何况、大明邮政也不是吃素的,若是遇到乱收过路费的情况,肯定会有人写举报信给朝廷。”

闻言、众人的嘴角不由得勾起了一抹浅笑,按照朱轩的办法,确实能解决这些难题。

“我越来越期待大明邮政了,有了大明邮政,朝廷监察天下更加便利,各地出现危害百姓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瞒得住。”李善长笑着说道。

他说着顿了顿,话音一转:“不对啊、朝廷不是还准备开办大明物流吗,以后行商的如果都通过大明物流运输货物,这过路费咋办?”

“那些承包修路的人,如果收不上钱,到时候朝廷也不好给他们说法。”

朱轩摇摇头:“大明物流是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就要按照商业来运行,该交的税要交,该给的过路费要给。”

“当然、为朝廷转运物资除外。”

李善长暗暗点头,这样说来的话,那就没问题了。

一旁的冯胜疑惑道:“大明物流是朝廷开办的,所得收益都要归于国库,为何还要交税,反正都是进入国库,何必那么麻烦。”

朱元璋也点头附和道:“是啊、反正最后都是进入国库,还交税干嘛,这不是找麻烦吗?”

朱轩表示很无语:“商业有商业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一项都应该分得仔仔细细。”

“就如朝廷一样,六部各司其职,六部又管辖很多部门,按照处理的事情的不同,分设对应的部门职责。”

“如果把这些部门都放在一起,不分清楚职责,岂不是乱套了。”

这!!!

朱元璋他们一怔,感觉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既然要修官道,朱轩想起他从网上看到的一些官道遗迹,好家伙、很多地方的官道非常窄,而且有阶梯不能行驶马车。

于是、朱轩又说道:“各地的官道情况不尽相同,比如应天府的官道又宽又平整,但一些偏远地区的官道,不仅窄还有阶梯,马车根本走不了。”

“既然要修路,那就要把这些问题解决,路段必须平整,宽度至少二十米。”

嘶!!!

众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好家伙!这是多大的工程量啊,跟秦直道一样了。

要知道秦始皇修建秦直道,历时两年半、动用了三十万人。

“不行、绝对不行。”朱元璋直摇头:“大明的官道通往全国,这么大的工程量,即便是全国百姓一起修建,至少得需要几年时间。”

“百姓都去修路去了,谁来耕种呢?”

“这就是劳民伤财。”

李善长附和道:“就好比隋炀帝杨广开修连接南北的漕河(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利国利民造福百姓的大事。”

“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过于急功近利,劳民伤财,搞得百姓怨声载道,民怨四起。”

“若是他能徐徐图之,或许就没后来的李家什么事了。”

“朝廷把修路的事情承包出去,但修路的人还是要雇佣百姓,百姓赚到钱又如何,到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朱轩点点头又摇摇头:“我只是先进行规划,当然不会那么搞。”

“朝廷可以先把应天府作为试点,那些灾民不是还没得到安置吗,何不利用起来,反正他们现在回到老家依旧干旱无法耕种。”

“等过个一两年,他们老家的旱情也得到了缓解,而他们这这一两年时间里,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能赚一笔银钱回去。”

“不然的话,即便是旱情结束,他们身无分文,回到老家也很难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