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地域呈南北长、东西较窄的地理走向。地形呈波状起伏,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面黄狮山海拔146米,为境内最高峰。全区地貌类型多样,主要为堆积地貌(平原)、侵蚀剥蚀地貌(岗地、丘陵)和侵蚀构造地貌(低山)。
平原主要分布在洞井街道的白田铺至圭塘的溪谷平原和浏阳河黎托冲积平原;岗地主要分布在雨花亭街道、井湾子街道、同升街道、洞井街道、黎托街道和东山街道。境内分布红色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和页岩。全区成土母质以第四纪红土、河流冲积物为主。第四纪红土主要分布在洞井街道、井湾子街道、雨花亭街道一带,经垦殖后成为浅红黄泥、红黄泥、耕型红土红壤等土属,一般土层深厚,质地料粘,养分缺乏,呈酸性,耕性较差;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于浏阳河两岸冲积平原,由其发育而成的土壤有河沙泥、耕型河潮土等土属,一般土层深厚,质地沙壤至壤土,呈酸性、微酸性或中性,肥力高,适种性广;紫色风化岩风化物零星散布于同升街道全境、洞井街道的和平、鄱阳、天华、牛头,黎托街道的大桥,东山街道的边山、侯照、由其发育而成的紫色土,土壤抗蚀力差,土层较浅,不耐旱、易坼裂,磷、钾含量较丰富。 [4]
气候
雨花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由于位居盆地内部、距海较远、受冬夏季风转换、地势向北倾斜等因素的影响,冬冷夏热,季节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7.2c,积温为5457c。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62.64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96~298天。全年雨水充沛,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均降水量为1361.6毫米。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 [34]
水文
雨花区境内有浏阳河、圭塘河、双溪港三大水系。浏阳河自长沙县团头河入境跳马镇,经黎托街道花桥进入芙蓉区后注入湘江,蜿蜒32.6千米。圭塘河位于长沙市的东南部,系浏阳河一级支流,也是最后一条支流,发源于雨花区跳马镇鸭巢冲(石燕湖水库),由南向北贯穿雨花区,在人民东路浏阳河大桥处汇入浏阳河,起止均在雨花区境内,全程约28千米,是长沙唯一的城市内河。双溪港水系发源于跳马镇百倍冲水库,流经复兴、关刀、三仙岭、喜雨、团然、冬斯港6个村进入浏阳河,全长22千米。 [34]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雨花区探明储量的矿产3种,矿产地23处,已探明的矿产有粘土、石灰、矽砂等,主要矿产探明的储量:矽砂386万吨、石灰石392万吨、红砖粘土1048万吨。区内植被覆盖面广,全区实有绿地面积86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74平方米。2005年新增绿地73.5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1.1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0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