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是!”蓝玉闻言当即否认道。
“韩国公有所不知,哪怕先前陛下还有朝中众多勋贵都不遗余力,将内帑、家产都交予三司。”
“可三司财政依旧吃紧,眼下三司存银也只够工匠们两月的俸银。”
“所以在下斗胆,借我朝朝政宽松之时,为三司提前留下保障!”
蓝玉不傻,自然知道请朝廷拨款从来都是一年所用,也从来没有为将来数年预留款项的先例。
可是!
凤阳三司每年花费巨大,无论是官员俸禄亦或是皇家所用,与三司每年的花费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也正因如此,蓝玉很清楚先前乃是因为仍有战事。
前线战场需要凤阳三司中的神机坊源源不断提供火器。
在这时候,绝然不对有哪个不开眼的文臣言官,敢请奏削减三司用度。
可如今呢!
眼下倭国战事告一段落,百万大军即将还朝。
见大明国力强盛,诸国断然不敢对大明不恭,所以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大明决然没有戍边卫国的战事。
太平之下,见凤阳三司每年花费巨大,那些文臣言官岂能甘愿?
更不需说将来太平盛世之时,朝中那些文人夫子恐怕恨不得要进言裁撤凤阳三司。
蓝玉很清楚三司的重要性。
更明白火器这玩意,必须不断发展,而这发展的过程也必然需要耗费大量银钱。
所以眼下蓝玉才会硬着头皮,向朝廷索要更多的钱财。
“韩国公,诸位。”
“细数下来,近几年我朝取得的所有成果,都与凤阳三司密不可分。”
“神机坊供给前线军械、火器,助我朝将士平贼安定,自不必说。”
“就连眼下粮产激增,我朝得以将粮草售卖他国,得利五千万两。最根本的不还是三司中的兴农所研制出高产种子的功劳?”
“所以在下以为,一千五百万两虽多,可就凭凤阳三司立下的这许多功劳。”
“这一千五百万两,在下也要的很有底气!”
“嗯.....”
待蓝玉说完,原本还有些疑议的众人,此时心中也不免暗暗赞同。
的确。
这两年来凤阳三司的确居功至伟,眼下大明如此兴盛,也与凤阳三司密不可分。
更不需说蓝玉方才所言的确不错。
倘若不是三司中的兴农所研制高产种子,此时朝廷也绝没有五千万两的巨额财政收入。
同样。
当看到如今都不需自己开口,蓝玉自己便能将宋濂、高启等人说服。
朱标心中暗暗赞许的同时,顺势冲众人道。
“诸位,梁国公所言,诸位可觉有何不妥?”
在场众人一个个都是人精,听到朱标如此说,自然明白朱标也是愿意给三司拨款。
所以在朱标声音落下的同时,宋濂几人齐齐拱手。
“梁国公所言字字珠玑,臣等深以为然。”
“好!那便准梁国公所奏。”
“不过一千五百万两乃是用于三司日后花费,三司工匠、其中官吏立下大功却也未曾封赏。”
“传朕旨意,从内帑拨出二十万两,国库再拨出二十万,用于赏赐三司匠人、各级官吏,以及其中民夫。”
“陛下天恩,臣代三司众人谢陛下隆恩。”
当听到朱标不仅要给三司拨一千五百万两巨银,更是拿出四十万要赏赐三司众人。
在场这些文臣虽也觉朱标英明,可莫名之间却也感觉有种不受天家重视的感觉。
似乎在朱标这位帝王心中。
武将士卒的地位排在第一,其次便是三司中的匠人。
再然后,才是他们这些文臣学子。
就在李俨等人心生落寞,静静站在原地之时。
朱标清了清嗓子,冲李俨出声道:“先前朕命廉洁衙署暗查在京官员一家花费。”
“如今可有结果?”
先前朱标便将查点官员私产的廉洁署衙并入了户部。
听到这话。
户部尚书李俨忙从袖中拿出奏疏,递到了朱标跟前。
简单翻阅过后,朱标眉头微皱,语气低沉似有些不悦开口道。
“从名册上看,在京三品以下官员每月结银不超过二十两。”
“五品更只十两。”
“五品之下甚至没有结余?”
“启禀圣上,所有名册账目皆据实所写,绝无半分作假。”李俨神色猛地郑重起来,“陛下,也并非我朝官员奢靡成风,不知节俭。”
“当真是在朝为国,一些个交际应酬少不了。”
“就如朝臣私下闲叙,若不至府,便要前往茶馆。”
“每次茶馆花费最少也要一二两银子。”
“三时五节,往来拜会,自然不能空着手去。”
“左右下来,在京五品以下的官员每年俸禄断不会有多少结余。”
“甚至有些官员已在茶馆、酒楼赊下欠款,不少官员已经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
当看到朱标眉头皱的愈紧。
李善长略微思索过后,旋即冲朱标道。
“我朝官员日子虽不阔绰,但也并非似李尚书说的那般拮据。”
“三时五令的,朝廷都有赏赐。”
“况且陛下为了恩待朝臣,也设有千金台。”
“凡有功劳亦或是年底述职无甚过错的朝臣,都能得到一份赏赐。”
“所以朝中官员日子也算过的下去,不过是没有太多结余罢了。”
“韩国公这话有失偏颇!”
听到李俨出声反驳。
李善长一个没忍住,直接狠狠瞪了过去。
原本他是见听到李俨如此汇报,朱标隐约之间暗藏怒意。
他也是不想见朱标迁怒于李俨,这才开口找补。
可让李善长没想到的是,这李俨全然没有理会他的好心倒也罢了,此刻竟是当着朱标的面直接反驳自己。
“那李尚书不妨说说,老夫所言有何不对!”
似是没听出李善长语气中已有不悦。
李俨表情郑重,朗声反驳道:“韩国公方才说每逢庆典、节日,朝廷都有赏赐。”
“可是韩国公莫不是忘了,五品以下的官员无资格入朝,更没有机会当面受赏。”
“而且朝廷赏赐给五品以下官员的财物,都是直接下发给所属衙门。”
“据下官所知,这些官员多半不敢领赏,多半也是将朝廷赏赐孝敬给上官。”
“嗯.....”
听到这话。
包括李善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是面色一怔,哪怕是蓝玉此刻眸光也不由犀利了起来。
这李俨当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他竟然当着朱标的面,直言各级衙门的长官收受下属孝敬。
要知道。
有一点朱标与老朱极其相似,那便是对贪腐之事极为厌恶。
而孝敬上官这事,他们这些官员,甚至是蓝玉都知道,这是自古以来的约定俗成。
毕竟不求上官办事,也没有什么徇私枉法。
只不过是三时五令朝廷赏赐的财物,这些官员借花献佛,将这些许财物作为节日礼物,赠予上官聊表心意。
因财物不多,更没有枉法之事。
所以包括蓝玉在内的大多官员都只当这是平日里的拜访。
可众人却也清楚,身为帝王的朱标必然不会如此想。
果然!
就在众人面露惊恐,此刻不敢去看朱标表情变化,只得竖起耳朵静听之时。
只听砰的一声,却见朱标直接将手中奏疏重重拍在了桌上。
“微臣有罪!”
“臣等有罪!”
看着立时跪拜的众人,朱标眉头一凝,语调严厉道:“自今日起, 每逢节日朝廷赏赐各级官员之物,务必交予官员本人手中。”
“若有直属上司克扣,按欺君之罪论处!”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传朕旨意!”朱标没有犹豫,紧跟着道:“即日起,我朝五品以下官员俸禄增长一倍,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增俸五成,三品以上增俸三成。”
“陛下隆恩,臣等心中感念!”
听到朱标竟要提高官员俸禄,李俨、高启等人自是心中满足,喜不胜收。
然而!
当听到朱标如此令旨,一旁的李善长眼中却闪过一抹担忧。
蓝玉更是猛地抬头,立即想要说些什么。
不过他们二人出声,朱标表情严肃,继续说道。
“当下诸国相互角力,发展军备,暗自较劲。”
“我朝军备不容耽搁,却也能趁此时休养生息。”
“詹卿、沈卿,你二人前去户部,算下抛开三司所用,内帑所需,朝臣俸禄所用,以及皇陵修建等诸多必要花销外,此次还有多少结余,加上国库现有存银,我朝还有多少可用之财。”
“微臣领命!”
“明日同户部一同报于朕前。”
语罢,朱标示意众人离开。
而等詹同、沈三石、李俨等人离开之后,刚走出谨身殿的李善长、蓝玉对视一眼,转而便再次折返了回来。
“陛下,增加朝臣俸禄这事,是否等太上皇回来以后再作商议?”
倒不是觉得朱标身为皇帝,处处被老朱限制,做不了主。
只是蓝玉和李善长都很清楚老朱是个什么性子。
那是位对官员有股天生敌意的主儿。
李善长、蓝玉甚至都不用细想,当老朱得知朱标将朝臣俸禄增加数成后,必然是雷霆大怒。
毕竟以他二人对老朱的了解。
在老朱眼中,增加朝臣俸禄便是对文臣士子的让步,便是以富养廉的退让。
就老朱那性子,能答应才怪!
“陛下,老臣也以为梁国公所虑极是。”
“毕竟太上皇不日便能返朝抵京,给朝臣增加俸禄这事,等太上皇还朝一并商议是否更加妥当?”
“两位所想,朕心自明!”
“嗯?”
当看到朱标语气淡淡,说出这话时脸上更是带着些许笑意。
李善长、蓝玉相互对视,此刻竟突然有些弄不明白了。
“陛下是说.....”
“不错。”
“朕便是要趁父皇不在京时,将此事敲定,施行下去。”
朱标嘴角微微上扬,面露微笑看向李善长、蓝玉二人。
“你二人了解太上皇的脾气,朕自然也清楚。”
“倘若等太上皇返京,那增加朝臣俸禄一事便断无推行之可能。”
“自然,太上皇并非苛待官员,只是太上皇素来俭朴,却也不喜官员豪奢。”
“不过话说回来。”
朱标着重看了李善长一眼,“韩国公以为,朕增加的这几成俸禄,可否能让朝中官员奢靡挥霍,可会使京城官员奢靡成风?”
“这.....恐怕不能。”
李善长简短思量过后,笑着摇了摇头。
毕竟先前朝廷给的俸禄极低,眼下朱标增加的几成,也不是能让官员们每年能有些积蓄。
至于形成奢靡之风,那自然也是不切实际。
要知道,所谓的奢靡不说是挥金如土,怎么着也要享受口体之奉。
就眼下朱标增加的那点俸禄,还远远不够官员们购买奴仆,甚至就那些个俸禄,去几趟青楼画舫便要消耗一空。
“这便是了。”
朱标微微颔首,看向李善长继续说道:“朕增加的些许俸禄,不能使官员奢靡,却能一定程度改善其生活。”
“如此官员便也不会因手头拮据,徇私枉法。”
“再者。”
“见入朝为官不仅能为国朝效力,光宗耀祖,更能存下些许银钱。士林学子见状,岂不更愿意入仕为官?”
实际上。
哪怕如今大明建国已有十余年,哪怕自己已然继位。
可民间终究有不少士子不愿入仕。
一来!
乃是因自己和老朱的确不是什么过于仁慈的君王,近几年惩贪除奸,也着实清理了不少贪官佞臣。
那些不明所以的士子学子自然以为天家严苛,心生畏惧,不敢入仕。
这二来。
朝廷官员的俸禄的确不算高,甚至在历朝历代之中,都算极其低微的了。
那些学子见入朝当官不仅存不下银子,日常交际应酬还要往里面搭银子。
想来他们也是不愿进入仕途,不愿做老朱家的官。
如此情形,朱标甚至都想给天下士子树立一个典型。
一个极尽豪奢的重臣形象,好让天下学子心生羡艳,好让士子踊跃,齐跃龙门。
可想了想。
倘若自己当真培养这么一个重臣出来,老朱不把自己腿打折,那还真算自己从小骨头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