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万世文宗,流芳千古
“好好好……”
纣王讪讪的道:
“其实,我这里有些盘古精血,也可以用之为引,修炼“九转元功”,只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盘古精血?”
女娲顿时有些吃惊,自从盘古陨落,精血早已化为十二祖巫,而巫妖大战之后,那群棒槌死的死,失踪的失踪,硕果仅存的后土又化身六道轮回,你从哪儿找来的盘古精血?
“你要去找后土么?”
纣王笑道:
“不用那么麻烦,再说她都化身六道轮回了,也不知道身上还有没有盘古精血……我有个请求,但比较荒唐……”
女娲秀美微颦,狐疑道:
“跟盘古精血有关?”
纣王点点头,躬身道:
“还请娘娘将碧霞仙子以及那六位准圣徒儿一并赐下,此事说来荒唐,可我也没法儿解释,娘娘可信我么?”
女娲神色一冷,淡淡的道:
“我不要那盘古精血了!”
果然,不信啊!
纣王无奈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又俯身一礼,道:
“那么,还请娘娘将我三宫妃后,及苏小小、胡喜媚、王婉儿、苏妲己七人放入山河社稷图,让她们成就准圣!”
“你这个昏君!”
一瞬间,碧霞童子的十万逆天值就扔了过来……
“娘娘都成这样了……你不帮也就罢了,还要糟蹋她的仙力?”
女娲却猜出了什么,疑惑道:
“你非得以准圣为妻?”
“然也!”
纣王又补了一刀:
“多多益善!”
还多多益善?
女娲顿时黑了脸,就不想搭理他了。
“碧霞,我们走!”
金光一闪,俩人便回山河社稷图去了。
纣王一阵无语,我这不是穷么,若不是为了凑一百亿,何至于如此急色?
见那山河社稷图,悬在半空,一动不动。
也不管女娲答应不答应了,便腾起仙力,祭炼起来,这宝贝虽然困了女娲等人一百多万年,祭炼起来,却没什么阻碍。
约莫半日,大功告成!
纣王遁出玲珑珠,匆匆唤来后宫佳丽及两个徒儿,一并回到玲珑珠中。
“朕有一个大敌,诸位美人,可愿意帮朕么?”
姜王后道:
“陛下吩咐便是,说这话作甚?”
纣王摇摇头:
“你们境界太低,怕是帮不上什么忙,朕有一个山河社稷图,进去修炼一万年,外面才一天。朕想让你们修炼一阵,又怕美人儿独守空闺,寂寞难耐,这才犹豫……”
“谁寂寞难耐了?”
姜王后俏脸一红,嗔道:
“臣妾等自然潜心修炼,心无旁骛,哪有那般心思?”
石矶和邓婵玉没尝过甜头,自然无可无不可,能修炼就很好了,至于其余美人,也连连点头,得陛下宠幸,自然其乐无穷,可话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
倒是谁都不愿承认了……
纣王笑道:
“既然如此,朕便放心了。”
又一人送了一枚“九转大还丹”,遂腾起仙力,便将众美送入山河社稷图中,及至旋涡即将关闭,才匆匆传音姜王后道:
“梓桐,此次修炼,不到准圣不罢休!”
要练到准圣啊?!
姜王后顿时就后悔了,这里面一练就是一万年,谁知道啥时候才能练道准圣?
那可真真要空虚、寂寞、冷……
陛下,真是太坏了!
少了群芳环伺,时间就变快了。
自己吃不到海鲜,纣王也没心思去给姬昌和姜子牙加油助力了,一心只是练功,或者去女娲宫搬砖。
反正,俩老头的名声已经出去了……
纣王十二年,冬。
轩辕坟重建完毕,纣王率文武百官,前往祭祀,特命周文王姬昌也“出牢”伴驾,共同祭拜轩辕圣皇。
一见姬昌,纣王顿时一惊。
大半年没给他加油,这老头非但没有恢复精力,反倒一副靡靡不振的样子,看上去老了十几岁,说他过百,都算少了!
纣王招招手,唤来伯邑考,问道:
“你父王怎么回事儿?”
伯邑考尴尬极了,子不言父之过,可这是恩同再造的陛下啊!
犹豫再三,怕父王听见,只好压低嗓子说:
“自入朝歌以来,父王沉迷酒色,也不理外事,倒也心安理得。前段时间,兴许是操劳过度,忽然失势,心情烦躁,才尽逐众美,闲暇时便听到百姓议论,就此郁郁寡欢,精神愈发消沉了。这些天来,更是寝食不安,颇有死志……”
这老头,才知道啊?
纣王暗笑,姬昌用了六十多年,才打造成的“完美圣贤”人设。
在这一年多时间,就崩坏殆尽。
天下皆知,他不过是个好色老头,不过适逢天下承平,西岐大治,那也能叫圣人么?
若不是陛下出手相救,西岐早发丧了!
反观陛下,那才叫圣贤好么?
除了三宫美人,就只有三四个宫娥伺候,比寻常富家翁都寒酸,生了两殿王子,就清心寡欲,一心治理天下。
没见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么?
姬昌一生爱惜羽毛,在原着中,即便纣王昏庸无道,数度派王师攻打西岐,可直到临死,他也不肯反商,就是怕背负“以臣伐君”的恶名。
不料自囚在朝歌,才过了这么久,就晚节不保,一世英名尽毁。
叫他如何咽的这口气?
每到夜深,就羞愧难耐,只想一头撞死……
纣王听了,也“不胜唏嘘”,便让姬昌主祭,待礼成回宫,便将他留了下来,谆谆劝勉道:
“姬爱卿,还是想不开么?”
姬昌长叹一声:
“陛下恕罪,老臣荒唐,晚节不保,惭愧至极……”
纣王笑道:
“人伦大事,有何羞惭?姬爱卿有九十九子,坐享天伦,而西岐承平,百姓安乐,若卿尚觉不足,又置天下诸侯于何地?”
道理,姬昌自然懂。
可他毕竟过不了这个坎儿,特别想死……
听纣王这么说,嘴上谢了恩,表情却还是死气沉沉。
纣王看见,也于心不忍,便说:
“朕让爱卿做了国子学大祭酒,虽说是为成汤培养、积蓄人才,实则是为爱卿扬名。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爱卿若专营此道,借此机会,着书立说,若干年后,成汤才子,皆出于门下,便为万世文宗,流芳千古!而今区区小节,又有几人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