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纣王抬眼一看,顿时乐了。
原来是梅伯和赵启,这俩老头子!
说起来,纣王能越过微子启、微子衍两位兄长继承王位,还真是多亏了这俩老头,以及商容。
据说十几年前,某一天,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忽然飞云阁塌了一梁,还是寿王的原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才上本,建议立寿王为太子。
若不然,哪轮到寿王?
夏商时期,礼乐大盛,都是立嫡长子啊!
在《封神演义》中,这俩老头的下场,都不太好,梅伯是尝试炮烙之刑的第一人,赵启排第二……
都是直臣,又倔。
当时云中子写了首诗,大概是说纣王宠信妖媚,成汤快完蛋了,西岐当兴,钦天监太师杜元铣算了一卦,结果大致相同,就写了份奏章,劝纣王学好,不要浪了……
纣王自然不肯听,打算将杜元铣枭首示众。
消息传开,梅伯和商容就联袂去劝,商容说了一遍,见纣王不听,就气的撂了挑子,辞官回乡,梅伯却不。
他也怒了……
却不是辞官,我才不管你怎么想,我要说啥就说啥,纣王一怒,本来只是想革他的官职,没想弄死他,可梅伯仍然怒气难平,又把苏妲己臭骂了一顿。
这可捅了马蜂窝,苏妲己很快就创造出了炮烙酷刑,还邀请文武百官一起观赏。
梅伯就被火化了……
至于赵启,是因为纣王要杀儿子,一听就冲过去把圣旨给撕了,然后跑去皇宫,指着纣王的鼻子臭骂了一通。
当时纣王已经杀红了眼,谁劝谁死,他也被火化了。
这么倔的老头,怎么不好好用呢?
纣王微微一笑,道:
“传旨,封梅伯为冀州牧,赵启为扬州牧,仍兼领上大夫之职务,可随时入朝,治下郡县一应官员,可以自行选拔任免!”
那不还是诸侯么?
圣旨一下,群臣都松了口气。
还以为陛下玩儿了什么新花样儿,原来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这个州牧,听上去稀松平常,干的却还是诸侯的事儿,而且能随时入朝,比四大诸侯都自由!
那,有什么好担心?
一时间,群臣交口称赞,都说是善政。
呵呵……
你们这些小青蛙怕是不知道,这才是温水,底下可有火!
纣王也不多说,只当他们都猜对了。
过了一会儿,闻太师又问:
“陛下,那六十万叛军……又该如何处置?”
纣王道:
“那四十多万没沾血的士兵,交由冀州牧、扬州牧带回,解甲归田,好生劳作。其余,则由武成王派兵押往沿途各城,在哪里见的血,便在哪里斩首示众,安抚无辜亡魂!”
还是要杀啊?
闻太师有点儿失望,转念一想,上次北海叛乱,二十万降卒可是不由分说,全都杀了!
这次能留三分之二,已经很难得了!
要怨,就怨苏护那厮!
看了看纣王,见他面色坚决,便不再劝,躬身领旨。
三天后,午门外。
三十五路叛逆诸侯,皆归附在地,刀斧手立于身后,一个个战战兢兢,浑身颤抖,就差屁滚尿流了。
腰斩比斩首更残忍的地方,就在于囚犯一时不得死,上半身生机未尽,非得等流了足够的血,才会陷入昏迷,然后死去……
期间,一直得忍受剧痛和恐惧!
下半截,没了啊!
朝歌百姓都来看热闹了,刑场被围得水泄不通。
时辰将至,忽听一阵马蹄声传来,当先一员女将,长得国色天香,身穿千叶龙鳞甲,头戴凤凰耀银冠,提一杆金枪,骑一匹白马。
身后三十五骑,也都是女子。
一素白马,各个清秀绝伦,只是人人浑身缟素,面色悲戚,泪眼婆娑。
来者,自然是黄妃。
以及,那三十五路诸侯被燃灯掳去的女儿了!
有黄妃盛世美颜开路,所到之处,百姓纷纷退让,不过多时,三十六骑已经赶到刑场,黄妃把手一挥,那三十五位少女便滚鞍下马,小步跑到自家生父面前,“噗通”跪倒。
这些人,早后悔了。
太乙真人舌灿莲花,估计还用了道法,他们才鬼迷心窍,迷迷糊糊跟着苏护就来了……
既能救女儿,还能更进一步,做个大诸侯。
一箭双雕,谁不喜欢?
谁特么知道,这本来就是个圈套,女儿就是阐教副教主掳走的,自己还傻乎乎的给阐教摇旗呐喊,跑来反纣王!
此时后悔,也晚了。
就不该听苏护的鬼话,说什么朝歌空虚?
空虚个屁!
纣王可是能挥手间摄过来一座大山,一压就是几万人,这能是空虚么?
我特么脑子都空虚了啊!
一见女儿,三十五路诸侯,顿时就破防了。
一个个哭天抢地,嚎啕大哭。
身前少女也都梨花带雨,倒是没人敢劫法场,或者没人愿意劫法场……
谁都不傻,诸侯的女儿,更不傻。
那天,光溜溜的被纣王拯救出来,还没父女相认,这三十五个老父亲,就跟着苏护,“封侯拜相,就在今朝”!
哪里有半点儿女儿得救的喜悦?
少女们心里跟明镜似的,恐怕自己被掳,就是个幌子,父亲大人兴兵反商,搏的还是那八个字啊!
当然,清楚归清楚,毕竟血浓于水。
该哭,还是得哭……
时辰已到。
监斩官一声令下,执戟卫士上前,将那三十五位哭泣不止的少女拉开,随着一阵鼓响,三十五座铡刀轰然降下!
一时间,鲜血喷涌,惨嚎声声。
其中一个少女,忽然嘶吼道:
“父亲,且安心上路,女儿有朝一日,必随陛下杀上玉虚宫,将燃灯、太乙两个恶贼碎尸万段,给父亲报仇!”
她爹一听,顿时止了哀嚎,放声大笑:
“有女如此,为父可以瞑目了!”
说罢,又大哭道:
“陛下仁慈,悔不该反商,悔啊……陛下,罪臣生不得全节,死当化为厉鬼,为成汤固守边疆,快哉,快哉!”
一时间,惨嚎声立止,附和者此起彼伏。
三十五路诸侯,人人又哭又笑,高呼“后悔”,大哭“快哉”,不提围观百姓,便是一应刀斧手,也各个垂泪,扼腕叹息。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