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二点。
姜羽糯终于醒了,晕晕乎乎的看向陆禹珩,有些懵圈,“我怎么回来的?”
“我抱你回来的。”
陆禹珩给姜羽糯递了杯蜂蜜水,“还有印象吗?”
看着小姑娘这副单纯的样子,大致也能猜到昨天发生了什么。
杯里的蜂蜜水逐渐减少,破碎的记忆也开始在脑海中重组。
“陆禹珩,昨天那个酒挺好喝的,就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喝醉的…”
姜羽糯的声音越来越小,回想起来也有点后怕,好在是项尚朋友的地方,陆禹珩也在。
“宝宝,项尚和他朋友还小,不太懂事。以后想喝酒了,我们在家喝,可以吗?”
陆禹珩不想说教,至于项家的事,应该由项凡殊去处理,轮不上他插手。
“好呀,是一个蓝色的酒,有点甜。”
“我知道。”
……
江南的十五,月亮更清透些。
婆婆折了些纸灯,带着姜羽糯去河边放灯。
宽大的斗篷下,提着纸灯笼的姜羽糯,画着清透的淡妆,更有了些古典的韵味。
“姑娘,许个愿吧。”
婆婆提着灯笼,望着那又圆了的明月,眉角的褶皱更深了些。
自从小瑾离开G市,婆婆就盼着相聚那日,月亮圆了又圆,再没有相聚之时。
“婆婆,我许好了。”
姜羽糯接过纸灯笼,扶着婆婆的胳膊往古镇方向走去。
每逢佳节,这里都会举办活动。
今年听说姜羽糯要来,为保证活动以最好的效果举办,项氏成了最大的赞助商。
姜羽糯搀着婆婆在人群中穿梭,陆禹珩提着灯笼跟在其身后,时不时给小姑娘拍些照片留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姜羽糯一行人来到了项氏包厢,观台位置极佳,小镇美景尽收眼底。
隔间里面便是项凡殊招待朋友的地方。
“项总,这位是?”
项凡殊停下了手里转动的核桃,“是我外甥女,姜羽糯,还在上学呢。”
“哎呀,一看就是大家闺秀啊!身后这个不是b市的陆禹珩吗?”
“是,外甥女的男朋友。”项凡殊有些骄傲道。
“哎呀,恭喜恭喜啊!真是郎才女貌啊!比你那儿子可强多了。”
项凡殊呵呵一笑,一听到儿子,脸立马冷了下来,“不提也罢。”
婆婆和姜羽糯坐在看台观景,聊起江南习俗。
陆禹珩将灯笼吹灭放在一旁,进了隔间,“项总,吴总,元宵节快乐。”
业务上有往来,便是朋友,业务上没有往来,便是潜在的朋友。
陆禹珩久在商场,深谙此道。
哪怕身在异乡,也免不了应酬一番。
好在,今天备的是茶。
“元宵节快乐。”
项凡殊见陆禹珩还一直喊项总,调侃道。
“都说了喊小舅,还老项总项总的,多见外呀!”
这陆禹珩可真够犟的,不沾沈林东的光也就算了,谈恋爱了也不愿意改口。
陆禹珩轻敲茶桌,谢过吴总的茶,而后打趣道,“我可没收到项总的改口费,这亏可不能吃。”
“哈哈哈,好小子,真够算计的。”
听了陆禹珩的回答,项凡殊和吴总笑出了声。
“灵翰商场客流量怎么样?”项凡殊转着核桃问道。
“过年期间还不错,至于平时还得再观察一下,开了学消费群体变成学生,有点难预判。”
商场开业还不到一个月,现在的数据还不足以作为参考。
酒店的建设稳步有序的进行着,剩下的那片空地倒是可以研究研究了。
“老吴想在商场里开个茶馆,你那还有地吗?”
“地倒是有,就怕吴总相不上啊!”
有陆氏集团这个背景,商场不缺品牌入驻,剩余的店面不多,只不过位置稍差一点。
吴总连忙否认,“诶,哪能啊?陆总真会开玩笑。”
“吴总想做个多大的茶馆?”
“当然是越大越好了,毕竟是b市第一家店嘛,希望能把招牌打出去。”
“吴总,既然是第一家店,还是亲自去看看比较保险。”陆禹珩喝着茶淡淡道,“招牌倒了,再立起来就难了。”
招牌是企业的半条命,就算后期用心经营,也很难有大的起色。
窗外明月高悬,窗内餐厅满座,菜肴是项凡殊带来的厨师做的,戏曲是吴总茶馆的工作人员,唱的就是当地很经典的曲目。
第一次在生活中看到真人扮相,姜羽糯眼中满是好奇。
婆婆吃完饭边坐在了软榻上,一边喝茶一边哼唱着曲目。
岁月的蹉跎,并未改变人的品味和习惯。
项凡殊和陆禹珩还在商讨着吴总茶馆分店的事情,陆氏集团的势头正猛,赶上这波热度更便于后期市场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