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政事堂出来时,裴皎然意味深长地望了眼岑羲,二人相视一笑,一道往门下省去。

“某还以为你会对张让下狠手。”岑羲捋着胡须,笑眯眯地开口。

“岑公。”裴皎然移目望去,颇有些讥诮地浅唇,“陛下念旧。你我身为臣子,何必拂他意思呢。更何况……”

她懂魏帝的意思,张让到底是跟在他身边多年的老人。这么些年的情分不说,又替他带领北司抗衡南衙多年,有功劳亦有苦劳。但总归是犯了错,群臣都盯着,只能论罪。主仆一场贬到皇陵去修陵,这算是君王最大的仁慈。

“岑公,您觉得张让去修崇陵。真的能有好日子过么?”裴皎然意味深长地一笑,“只怕这太极宫里盼着他死的,可不止一个。”

以目前情形来看,如今原正则手握内侍省和枢密院,又深得魏帝的信任。这意味着他已经完全接管张让的势力,成为新的贵珰。又和崔绍、王国老以及苏敬晖交好,不仅可以通过二人获得南衙的消息,还可以把内廷消息传递出去。那么在己身已经炙手可热的情况下,又如何会放一个曾经能呼风唤雨的顶头上司,继续存在呢?

轻抚着袖口,裴皎然道:“不如我们打个赌。我赌张让在皇陵活不到一个月。”

一个犯了罪,被帝王厌弃的老中官。在有仇家的情况下,多活一天都是煎熬。

不觉间,二人已经走到了门下省的衙署面前。不作多言,裴皎然跟着岑羲一道进了公房里。

“裴相。”岑羲目光如炬地看着她,“某还以为你会搬到中书省的公房。”

闻言,裴皎然捧茶慢慢啜饮一口,看着腾起地白雾道:“不,还没到时候。”

“你为何会选在那日动手。”岑羲十分不解地开口。

“陛下的千秋节,万邦来朝,各道节度使皆在场。为显君王仁德,爱民如子,陛下必然会同意徐宴所请。”裴皎然目光如刃,仿佛可以洞穿一切地锐利,“万民皆听见徐宴擂鼓鸣冤,此事必然要有个合理的结果。至于我么……我想以陛下的心计,大抵是不想让这么快我升任中书令的。他要等到太子继位,再由太子的手让我继任,届时我必将因这份恩德。对太子忠心耿耿,此为赋恩。如今他让太子与我共掌中书省,我若现在就搬到中书省的公房。即便将来成了中书令,只怕也是风雨飘摇。”

“人到这个位置上,要给自己留足够转圜的余地,以积存实力。如此才能互给体面。”

听着她的话,岑羲禁不住感慨。到底还是年轻,亦或说如她这般年轻,却能克制住欲望的人,实在太少。

见岑羲移目,裴皎然无谓地笑了笑。

其实之所以不搬到中书省,她还有更深层的考虑。

眼下中书省无主,她和太子共掌。虽然如今太子没有明显意思要染指相权,但太子詹事魏叔麟来日必将在三省占一位,她若此时与太子争一时之权,无异于拂新君脸面,与将来无异。自己若想在太子登基后,继续执掌中书省的大权,就要避免和太子去争权。

况且她想,太子不乐意将来赋恩于她,而是要保证她能够第一时间执掌中书省。所以太子多半是会拒绝魏帝的提议,反而是魏帝在位时让她擢升为中书令。如此一来,她念着这份恩情必然会鼎力相助太子继位,至于太子也等于在中书省嵌入一颗钉子。

敛了思绪,裴皎然道:“我已经让田子瞻遣人去崔家,打消崔绍救援苏敬晖的心思。眼下三司已经在审苏敬晖,他现在咬着不承认也没关系。他不开口,其他人呢?总有人会成为先被打开的口子。而崔、王二家为不引火烧身必然要舍弃苏家。”

门阀世家底色如此。若无此底色,何来传承家学。唯有审时度势,才能保存实力。否则乱世战车一碾,能活着已是万幸。

“徐宴此人到底怎么回事?”岑羲冷不丁地问了句。

“徐家虽不是世族,但在武威也略有祖产维持生计,得几分太平。苏家栽赃残害,阖族被杀,岂不会以命相搏。”裴皎然淡淡一笑,拇指摩挲着杯沿,“我给她指了条路,她愿意为我所用。她求公平,总要以合适的价码来换。天子才能给予她想要的公平。岑相公,苏敬晖已经是强弩之末。你我若继续联手同行,来日我愿奉你为秉笔宰相。”

闻言岑羲却是捋胡一笑,“老夫已是风烛残年,不与你们这些小辈争。”

话落耳际,裴皎然挑眉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岑羲,嘴角微微上扬。拱手作揖,转身推门而出。

踏出门下省的公房,阳光落在她身上。裴皎然负手站在原地,深吸了口气,方才转身离开。

回到中书外省的公房时,门口已经站来好几位等着见她的中书省官吏以及太子。

眯眼打量着面前的太子,裴皎然上前施礼道:“臣裴皎然拜见太子殿下。”

“裴卿回来了?孤有事和你相商。”言罢太子拂袖进了她的公房。

太子在主位坐下,睇目四周,“裴相公这书房倒真是雅致。”

“日夜在此理事。若是四处都乱糟糟的,岂不影响心情。”抬手示意庶仆去沏茶,裴皎然微笑道:“殿下是为吴王出使成功一事而来?”

“是。他得此功绩,想来更有不少寒门庶族出身的官吏,要去投奔他。孤……”太子皱眉开口。

闻言,裴皎然垂首不语。太子担忧的并非没有道理,但吴王出使成功,让回鹘同意出兵滋扰吐蕃,也并非完全是件好事。

思量一会,裴皎然道:“殿下觉着吴王得此功是好事?”

“陛下素来深恨回鹘。吴王他代替天子出使回鹘,得胜归来,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太子道。

“功劳甚大不假,但也正因如此。吴王大抵是不能在留在长安,他应当即刻前往封地。”裴皎然弯了弯唇,“如此才能体现吴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