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淮安府城漕工暴乱,大梁朝中尚有能臣
“发饷,发饷,发饷!”
淮安府,淮河码头之上,数千漕工聚集于此齐声高呼,只为讨要自己的饷银。
大梁朝廷贪腐之风盛行,漕运更是重灾区,当初李玉鉴就曾经假借调查漕运之事,逼着旁人出手“助”她出京就藩。
当时漕运贪腐之案调查,随着李玉鉴外封燕王而暂时了结,一直未曾有下文。
可既然已经引起了皇帝的重视,户部那边为了给出个交代,自然只能是想办法填补了部分亏空。
而这些填补亏空的银子,都是从漕运工人的饷银之中克扣而来。
这既然都拿去填补了亏空,漕运总督府自然也就没有钱了。漕运漕工将近数月,都未曾见到银子发下!
漕工本就因短缺饷银而难以忍受,这暗中又有人推波助澜,竟然在今日引发了一场骚乱。
有千余漕工聚集在码头上闹事示威。其余漕工听到消息,亦是源源不断地赶来加入。到现在已经有数千漕工前来,声势越发浩荡起来。
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局势,驻扎淮安府的漕运总督鹿千元却是束手无策,甚至连出面安抚都不敢。
因为克扣饷银,鹿千元清楚漕工对他多有怨恨,所以现在只敢躲在淮安城中的总督府中,将所有兵将都调来保护他,寄希望于高墙重兵守卫自身安全。
此时码头之上,众人呼喊怒喝之声响彻四周,群情激奋。
还有一皮肤黝黑,身形矮壮的汉子,正领着一群人不断游走四周,大声急呼,挑动着众人的情绪。
“鹿千元克扣粮饷,贪得无厌,逼得你我卖儿卖女方才能够活下去,自己却能够稳坐高位,享受荣华富贵。”
“你我皆是运河上卖力吃苦的本分人,为朝廷效力,可遭遇如此对待,实在是朝廷不公!朝廷不公!”
“兄弟们,咱们不可再忍让下去了!”
“杀鹿千元,杀鹿千元!”
随着这名汉子不断奔走急呼,漕工们越发愤怒,人群越发躁动,便宛若有点点星火落入其中,汹汹大火将要燃起,将眼前一切焚烧殆尽!
可就在这个时候,便有“铛”的锣鼓嗡鸣之声,在众人耳边响起。
一名身穿五品蓝色文官官袍,面容刚毅方正的中年男子,仅带着四五名强装镇定的吏员差役,快步走来。
男子手上,此时还强行挟持着一身穿着总兵将袍,面色煞白,浑身颤颤的胖子。数十名亲兵无奈地追在后面,却又不敢上前抢人。
而一见这名中年官员和胖子总兵的到来,刚刚还将要爆发的漕工们,下意识一顿。
“还有漕运总兵钱伯鑫!”
那名胖子总兵,漕工们极为熟悉!
淮安府设有漕运总督、漕运总兵,分管漕运文武之事。
总兵官职略高,可朝廷上文尊武卑,漕运大权逐渐落入总督之手。
再加上地方卫所战力崩坏严重,甚至连水匪盗贼都打不过,维护漕运安全就全依靠长江水师,这总兵之职逐渐也就成了一个摆设。
倒是拽着钱伯鑫的那名中年官员,漕工们不太熟悉。
辨认了许久,方才有漕工不确定地道:
“那个好像是朝廷刚刚派来的御史大人……”
神京之中的皇帝并不介意手下人贪腐,可大梁朝廷南北之间的勾连运转,全靠漕运。
如此重要的衙门失去了掌控,皇帝可是见不得!
时隔将近一年,北境平定,皇帝也终于抽出手来,派了都察院御史刘志虞前来巡查漕运之事。
今日漕工闹事抗议,其实也是因为知道了刘志虞的到来,想要请他做主!
还是那句话,底层百姓只要尚且能够活下去,少有人会提着脑袋造反杀官的。
御史刘志虞的出现,让码头之上躁动的人群稍稍平复一点。
“御史大人,朝廷总要给我等漕工一条活路啊!”
“这眼看着入冬过年,咱们家人却没有厚实衣服,没有钱粮过冬……”
“这几个月来大家伙家底子都被掏空了,朝廷却一文钱都没发下来。听人说,这饷银都被总督鹿千元吞了,这是不是真的?”
刘志虞闻言扫视在场漕工一眼,那刚毅方正的脸上平静异常,朗声喝道:
“本官初来驾到,未经调查,实在不知其中原由,无法告知你等漕运总督是否贪污……”
话音未落,稍稍平复下来的人群,此时又再次喧哗起来。
更有浑水摸鱼,煽风点火之人,在人群之中喊道:
“官官相护,咱们问他又有什么用!”
“弟兄们,咱们别再忍气吞声了,让这些当官的知道知道厉害!”
心中怒火再次被煽动起来,漕工们不断呼喊拥挤着,几乎就要克制不住。
刘志虞眼神一厉,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察觉到有人在推波助澜!
依靠漕运,大梁能够沟通南北,维系着地方统治。
淮安府之中的数万漕工一旦乱起,整个江山社稷都将崩坏!
想到这里,刘志虞心中一横,咬牙喝道:
“本官知道伱等漕工贫苦难以度日,码头之上停泊的商船上有盐三万引,可先分与你们!”
盐是百姓生活必需,是当之无愧的硬通货。
一引盐有四百斤重,而一斤盐如今大概价值三十文钱。这三万引盐,足以暂时将淮安府的数万漕工安抚下来!
声音嘈杂,刘志虞的话并未传出多远。急得他一把拽过漕运总兵钱伯鑫,咬牙道:
“快让你的亲兵们,将本官的话复述一遍!”
钱伯鑫脸上肥肉直晃,忍不住惊呼道:
“你疯了!那船上的三万引盐,是扬州盐商孝敬给全忠大公公五十大寿的贺礼。你给这些泥腿子分了,是要掉脑袋的!”
刘志虞听到这话,不仅没有后悔,反而更加愤怒。
他拽着钱伯鑫的脖子,指着下面的这些漕工,咬牙怒喝道:
“一个阉人,难道比数万漕工、乃至整个大梁社稷还要重要?”
“快,让你的亲兵速速复述本官的话,所有责任本官一力担下!要不然等淮安府乱了,漕运断了,你钱伯鑫也保不住项上人头!”
刘志虞一个正七品的御史文官,此时面对着如此危急局势,竟然敢挟持、强行喝令钱伯鑫这堂堂正二品的漕运总兵,胆气不可谓不足!
面对着刘志虞的喝令,钱伯鑫艰难地扭头,朝下面漕工看了一眼。
这些他往日里视之为蝼蚁的泥腿子,此时却显得格外狰狞,眼中燃起的汹汹怒火让他心中不由一颤。
在迟疑了片刻之后,钱伯鑫肥肉堆积的颈脖再次艰难地转过去,对着身后不远处愣住的亲兵们喊道:
“发什么呆,还不快听从刘御史之令!”
淮安城如今乱做一团,人人自危,这些亲兵尚且能够追随着被挟持而来的钱伯鑫而来,显然是他平日里精心养下的死忠心腹。
听到自家总兵正式下令,亲兵们当即不再犹豫,大声喊道:
“御史大人有令,船上三万盐引,尽数发予漕工!”
“御史大人有令,船上三万盐引……”
钱伯鑫亲兵们高喝之声,此时清晰地传入在场漕工们的耳中。
原本再次被鼓动起来的漕工们,此时心中愤怒顿时一泄,气氛再不如刚刚那般躁动。
人群之中,那名皮肤黝黑,身形矮壮的汉子顿时脸色铁青。
身边有亲近的漕工靠近,低声问道:
“张朝大哥,咱们怎么办……”
张朝看着此时已经被钱伯鑫亲兵保护起来的刘志虞,权衡一番之后,终究是放弃了此时强行刺杀刘志虞的想法,脸上满是不甘地道:
“该死,这个刘志虞有些胆气。大家怒气平复,今日显然是无法起事了……通知下去,先别动手!”
手下闻言,同样不甘地道:
“就怕官府事后清算!”
张朝死死瞪着刘志虞,冷哼一声道:
“当官的有几个言而有信?再说了,他说的三万引盐我知道,是送给神京权势滔天的那个太监。我就不信了,刘志虞当真敢分了?”
“他言而无信,兄弟们怒火必然再次被激起,到时候就是最佳时机!”
手下闻言,只能叹息一声应下。
大梁元兴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御史刘志虞不顾劝阻,驱使总兵府官兵强行分发三万引盐,漕工之乱遂暂时平息。
次日,漕运总督鹿千元加急上奏,弹劾监察御史刘志虞纵容漕工劫掠码头,致使商贾受难。并上奏请调大军前来,镇压暴乱。
十一月初六,皇帝接到奏折后,在身边大太监全忠的挑拨之下勃然大怒,下旨将刘志虞就地夺职,押解赴京问罪。
十一月十日,刘志虞被押解赴京。漕运总督鹿千元调集官兵,强索分发给漕工之盐。稍遇不从,便是纵兵屠戮。
十二月初三,原本已经平息的漕工之乱再次爆发。
漕运官兵久疏战场,还因为将领喝兵血而导致账面上的三千兵马,仅有老弱病残千余。其战力微弱,甚至不及这些暴乱的漕工们。
面对着数万漕工的暴乱,漕运官兵无力镇压,淮安城丢失。
漕工张朝因素有威望,被举为首领,汇聚三万漕工,打出了“释放刘御史,足额发饷”的旗号,武装讨薪。
沿河漕运,皆有漕工随之响应。短短月余之内,江南漕运河道瘫痪大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