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楚王“带孝子”
神京,楚王府后院。
书房之内,不断有东西被砸碎的声音传出,时不时的还能听到楚王怒喝咒骂之声。
一众楚王心腹幕僚站在书房之外,犹豫畏缩着不敢进去,生怕在这个时候触了楚王的霉头。
直到府中奴仆领着赵睢到来,一众幕僚这才好像看到了救星一般,纷纷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道:
“赵先生,您终于来了!”
“刚刚朝堂之上,皇帝大肆册封燕王,王爷为之勃然发怒,回来就将自己关在了书房之中。”
“我等劝谏之言,王爷根本听不进去……”
“赵先生一向足智多谋,极受王爷信任。这次只能请您出面,平息王爷怒火啊!”
听到众心腹幕僚之言,赵睢点了点头,示意众人安静,然后沉声道:
“诸位勿要着急,此番封赏绝非如此简单。王爷多智,只需点明其中关键,自然能够想通的!”
说罢,赵睢缓步上前,轻轻扣响书房门,朗声道:
“赵睢求见殿下!”
听到是赵睢求见,书房内的打砸怒吼之声稍稍一顿。
片刻之后,便听到楚王气息粗喘,声音嘶哑地道:
“进来!”
赵睢示意一旁幕僚退下,自己则整理了一番衣着,然后推开书房门走入。
原本整洁的书房之中,此时一片狼藉,书架倒塌在地,书籍到处散落。上等珍贵的玉器、瓷器,碎片遍地。
显然,刚刚心中怒火难平的楚王,在书房内好一通发泄。
但就算如此,此时的楚王似乎仍嫌不够,脸上神情依旧狰狞,眼中怒火汹汹,更带怨毒之色。
一看到赵睢的到来,已经近乎失去理智的楚王,竟然恨声道:
“赵睢,本王若是现在起兵逼宫,胜算如何?”
赵睢闻言,饶是早有准备,竟然也被这话给震惊到了!
此前皇帝病重之时,楚王奉命巡视京畿诸地。礼部那边,皇帝更是亲口吩咐,要准备东宫册封事宜。
当时不仅是楚王自己,就连满朝文武都认为,这就是皇帝表明要立楚王为储君的意思。
可谁能想到,长孙捷不知从何处挖来的什么平阳真人,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用一颗丹药为皇帝延寿。
原本已经板上钉钉的储君之位,竟然就因为皇帝的康复,而变得遥遥无期起来。
心中本就有郁气怨恨的楚王,看着燕王李玉鉴的威信日渐盛隆,更是焦躁不安。
今日朝堂之上的超规格册封,更是让他再也克制不住,心中难以抑制地产生了大逆不道的想法……
赵睢被楚王这番话给弄懵了,愣住了许久。
看着已经快要失去理智的楚王,赵睢心中不由有些警惕。
若是真让楚王逼宫成功,登上皇帝尊位,只怕第一时间就会调集大梁南方边境精锐,集结全国十八省人力物力,围剿北平了。
现在燕王威望虽高,受封地上下拥戴。可若是朝廷的一道旨意下来,麾下官员将领未必会齐心效死。
而若是失败了,楚王必然败落。没了和燕王抗衡的人选,也只会逼着皇帝更加忌惮,更加急切地对燕藩动手……
想到这里,赵睢连忙收敛心神,沉声道:
“殿下在朝堂之上,根基深厚。唯独在神京内外,没有多少值得信任的心腹领兵。”
“当初皇帝病重之时,虽然神京之中有不少将领投效,但这些人多是想混个从龙功劳的投机之辈,不值得信任!”
这话,其实也极有道理。
御林军、五城兵马司、京营之中,投靠楚王的墙头草不少,但楚王那些心腹死忠们能够控制信任的兵马,却着实不多。
想要掀起一场政变,却是没有这么容易,楚王的胜算并不高!
听到这里,楚王心中怒火更盛,嘶吼道:
“难道本王,就只能坐以待毙不成?”
赵睢当即摇头,劝谏道:
“今日朝堂之上对燕王的封赏,在下已经知晓,却是觉得殿下多虑了!”
“皇帝之前对燕王多有忌惮之心,这您是知道的。皇帝的态度,绝不可能在短短几日之间,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赵睢说到这里,当即抬头看向楚王,斩钉截铁地道:
“而且,皇帝若是真属意燕王继承大统,今日何必要弄出个什么天威上将军?”
以李玉鉴如今的声望威势,直接册封为储君,只怕天下人也说不出半个不字来。
既然如此,又何必弄出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封赏?
其实就如雍博荣此前预计一般,皇帝现在顾忌天下人言民心,不敢直接对李玉鉴下手。
这般封赏,就是皇帝故意让世人觉得,他是有意册立燕王。
一方面,这是稳住了手握北境大军的李玉鉴。另一方面,这也是在为之后将李玉鉴骗离北平而做准备!
刚刚还愤怒怨恨的楚王,听到这话顿时一愣。
反应了片刻之后,他只觉整个人豁然开朗,心中郁结顿时散去,脸上狰狞之色立时转变为笑容,一把握住赵睢的手,欣喜地道:
“若非先生你指点,本王只怕还看不明白呢!”
赵睢闻言,欣欣然一礼,道:
“殿下一向机敏,今日不过是一时不察罢了。”
“但无论如何,只还请殿下稍稍克制。起兵逼宫,有违忠孝之道。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生出破釜沉舟之念,否则恐遭天下人指责反噬!”
楚王闻言,当即郑重地点了点头,道:
“先生放心,本王谨记教诲……”
说到这里,楚王又是稍稍一顿,眼中忽有厉色闪过,沉声喝道:
“不过今日之事,倒也提醒本王了。本王现在对神京内外驻军的控制,实在弱了些。应该多多安插心腹,控制神京要处!”
“不到万不得已,本王不会想着起兵逼宫。但若是真到了那个地步,本王也要确保有还击之力,不会坐以待毙!”
赵睢看着认识到自己往日错误疏漏之处的楚王,眼角一抽。
这位楚王,竟然还没有放弃逼宫夺位的念头,当真是……当真是一位“带孝子”啊!
-------------------
与此同时,神京皇城承福门外,一处冷清败落的衙门,牌匾之上,赫然写着“浣衣局”字样。
其中老弱病残的太监宫女,正忙碌着浣洗衣物。整个衙门之内,都充斥着一股阴冷破败的气息。
这处浣衣局,乃是宫中二十四衙门之一,专为宫内皇亲国戚提供洗衣服务。
虽并列二十四衙门,但浣衣局显然是无法与司礼监、御马监这般存在相提并论。在这儿的太监宫女,多为年老及罢退废者,便发往浣衣局之中等死。
宫中二十四衙门,也唯有此衙门不设在皇城内,而是在皇城承福门外。
浣衣局平日里甚是不起眼,宫中之人皆知,若是被送来这里任差,若是没有遇到天大的机缘,只怕是再无出头之日!
而今日,就在平日里没有任何一人关注的浣衣局之中,却是突然有人到访!
一名校正府郎官换上了太监服饰,小心翼翼地来到了浣衣局掌印太监的居所之处。
待瞥见四下无人之后,校正府郎官连忙走入其中,小心翼翼地关上了房门,然后对着房内之人躬身一礼,道:
“见过福公公!”
屋内老太监面容苍老,脸上尽是老人斑,白发稀疏,年龄怕是都已有七八十岁了,甚至浑身都透着一股子腐朽之气。
见到突然前来的校正府郎官,老太监倒也没有如何惊讶,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摇头道:
“浣衣局的太监,多是心灰意冷的等死阉人,可没有你这般双眼有神,精干得力的!”
被老太监这么一说,校正府郎官顿时一愣,旋即更加恭敬,赔礼道:
“是属下疏忽,请福公公恕罪!”
福公公轻嗯了一声,道:
“想问什么,就问吧。”
“但先说好,浣衣局只是仗着卑微不起眼,游走宫闱之内,能听到些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小殿下若是想问紧要的,老奴还是要仔细去探听的!”
提到小殿下,福公公明显精神一振,语气也柔和了些。
显然这位福公公,也是昔日东宫旧人。口中的“小殿下”,自然就是李玉鉴了!
昔日昭明太子甚得人心,纵然当初死于乱军之后,东宫亲信大都被皇帝清洗屠戮。但剩下的这些东宫旧人,却还是能给此时的李玉鉴极大助力!
校正府郎官闻言,连忙开口道:
“殿下欲要探查之事,校正府已有眉目。今日前来,只想请福公公帮忙确认一番!”
福公公点了点头,言简意赅地道:
“说!”
“校正府探知,今年三月二十六日,平阳真人为皇帝炼制出了延寿丹药。”
“宫中似乎仍有变故发生,但具体事宜却遭皇帝封锁消息,无从探知。不知福公公,可知当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福公公昏黄的眼珠转动,缓缓起身,在身后书架之中寻摸了一会儿,便抽出了一本记载着宫中送来浣洗衣物的记录。
翻到所说日期后,福公公又找到了字里行间夹杂着的一行意义不明小字,眯眼看了一会儿之后,方才不紧不慢地道:
“宫中传言,平阳真人灵丹炼成之日,引得天地窥觊,阴鬼来夺,惊扰了钦天监修士以及宫中供奉高人。”
“虽不曾引起什么大事,但皇宫之中有鬼魅入侵,皇帝担心此事为民间编排,是以下令封锁消息。”
校正府郎官闻言,耐心记下之后,再次俯身一礼,道:
“多谢福公公!”
福公公点了点头,再次打量了这名郎官一眼后,不由摇了摇头,道:
“下次换个人来,你这样年轻气盛的,在浣衣局中太过显眼了!”
校正府郎官闻言,惭愧地低下头,然后小心翼翼地离去。
房间之内,福公公目送着校正府郎官离去,满是褶皱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太子殿下啊……”
声音苍老嘶哑,却又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欢喜之情,在这间死寂的房间之中幽幽回荡。
----------------------
神京,钦天监衙门之外。
一名普通差役打扮的中年男子,缓步自钦天监之中走出,身形一转,便来到了一旁的酒楼之中,在二楼寻了个座位坐下。
小二快步上前,送上茶水,热情地招呼着。
中年男子一边装作点菜,一边压低了声音,快速道:
“已经探查清楚了,刘德仁真三月二十四日便离开了神京,前往京郊玉泉清修,直到四月初方才回京,期间一直未曾入宫!”
“随行侍者、差役,都已经一一查问过了,未曾说谎,皆可作证!”
小二脸上热情笑容不变,口中还在推荐着招牌菜,低声回道:
“明白,这就去回禀上头!”
---------------------
神京皇宫,紫宸殿之中。
皇帝与平阳真人相对而坐,身边一众宫人尽数屏退,只留了全忠一旁伺候。
“皇帝您在朝堂之上的封赏,却是正确!”
“正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燕王如今的气运越是锋芒昌盛,日后便越容易露出破绽!到时候只需皇帝抓住机会,燕王便不再能冲撞皇帝您的天子之气!”
皇帝此时脸上仍有担心之色,沉声道:
“朕只怕这次推波助澜,反而会使天下人更心向燕王……”
如今他这个孙儿本就威望昌隆,这般封赏,朝野内外必然有人真将其视为储君,主动投效。
到时候势大难制,就越发糟糕了!
平阳真人神情从容,道:
“只要皇帝不给燕王时间,将自身威望转化为实力,自然便不是问题!”
李玉鉴已经数次扰乱了他的布局,不仅与那枉死城城主有关联,甚至又冒出了个什么真武帝君。
平阳真人这么多年来,遇到对手无数,可像这两尊让他生不出任何抗衡之心的存在,也从未遇到。
所以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借助皇帝的手,除去燕王这个变数!
皇帝闻言,眉头紧皱,道:
“他如今刚刚立下大功,北境尚未完全稳定,没有个合适的理由,如何能够骗他回京?难不成,当真要立他为储君?”
平阳真人闻言,摇头一笑,道:
“何必如此麻烦!燕王如今成年,尚未婚娶。皇帝您,不妨为燕王选一名朝中贵女?”
皇帝闻言,眼睛顿时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