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 第535章 百万补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年过后,珠江新城的建设初见成效,最靠近珠江边的几百套民宅率先竣工。

在正式开售之前,朱由榔与一批大臣受邀前往参观。

在朱慈煊、李汝珍等人的监督下,新城果然像那么回事。

从码头离船登岸,即是一条非常宽敞的大街。中间是能容四辆马车马车疾驰的平整车道,两侧清一色都是两层骑楼。

骑楼的二层比首层前突大约三米,这样首层就形成一条贯通的人行道——“骑廊”,与欧罗巴的拱廊十分类似,可供行人全天通行。

下雨或暴晒时,行人可在骑廊下遮阴躲雨,从大街的一头走到另一个头,甚至不会沾上一滴雨水。

可以预见,随着新城的入住户数增多,这些商铺的生意将会非常好。

随行的几个地产商告诉朱由榔,很多临街商铺还没盖好就已经出售,买家大部分都是西洋人或者南洋人,日本和高丽人也有。

位置特别好的商铺甚至还有人抬价去抢,比如两条大街交汇的十字路口,与小巷交叉的小路口也很受欢迎。

从大街向外延伸,是相对较窄的巷子,路面宽度恰好能容许两辆马车交汇。

小巷两侧自然都是待出售的民宅,清一色都是青砖黛瓦的平房。按朱由榔的要求,也为了节省砖瓦,全部都没有砌围墙。

每一套民宅前面都有一小块空地作为庭院,未来的主人们可以自己用篱笆围起来防盗。

至于为什么不让砌围墙,朱由榔的解释是一旦放开口子,肯定有很多百姓用围墙侵占道路。一来二去,两车道变一车道,最终又变成广州旧城那样,行人相遇都要侧身才能通行。

为了打响名声,第一批民宅的用料都比较实诚。为了节约成本和赶工,内部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只有砌好的灶台、门、窗而已。

可以想象,入住者最起码要买一张床、几张桌椅板凳,还有锅碗瓢盆一类的东西。

朱由榔对这些宅子十分满意,每一套都有三间厢房,面积近百平米,窗明透亮,还有前后小院,比以前的窝棚好多了。

他看完之后不由得感慨称,如果每个老百姓都住上这样的房子,那广州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城。

老百姓安居乐业,何愁他们不拼命赚钱还房贷呢?

正如他所料,开售当天珠江新城涌入了大量老百姓,不少人当场就付了定金。

唯一让人意外的是,那些豪爽的买房者大多不是什么“拆迁户”,而是御林军的中下层军官,甚至还有一些普通士兵。

这些军人出手十分阔绰,往往一下子就拿出几百两银子,一次性买下十几套。

按照他们的说法,打了半辈子仗,这几年终于娶上了媳妇、生了大胖小子,当然要买套宅院安家。

以前城内二三百两一套的宅子买不起,如今四五十两一套,还能贷款,凑一凑还是买得起的。

退伍后十几个同袍住在一起,什么事都有照应。万一不幸战死,抚恤金足够还清贷款,还能留一点给老婆孩子生活,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朱由榔收到朱慈煊的报告之后,感觉有点始料未及,不过细想来,发现理应如此。

御林军由于收入高,名声又好,还能断文识字,这两年是媒人眼里的香饽饽。很多黄花大闺女从广州十四县,甚至肇庆、惠州等地嫁过来成为军属。

以前,军属们都在广州城内租房子住,如今能买到一起聚居,自然比分散租房好多了。

有感于前几年战事之艰难,朱由榔命人通知内阁草拟个章程:但凡御林军将士,买房贷款一律五折。利息差价由朝廷出钱补贴给交通银行。

郭之奇对此大吃一惊,连夜请求面圣,高呼这样巨额的支出,户部实在有点吃不消。

如果贷款十五年来算,每户需要支出的利息补贴高达十几元。

御林军如今有六万余人,加上军饷待遇更好的广东水师官兵,总计兵额高达八万。再加上历年退伍的老兵,人数超过十万。

如果每个官兵买一套宅子,补贴总计一百五十多万,这户部无论如何也出不起。

未来每多出一个新兵,还要多负担十几元补贴,常年累月下去,恐怕会成为正常军饷外的最大支出。

郭之奇道:“老臣知陛下体恤官兵不易,不过这样花钱法,就是金山银山也掏空了。还有,陛下是不是拿出七万多两银子搞什么会来着……”

“大明皇家科学基金会。”

“没错,就是这个科学基金会。”郭之奇吹胡子瞪眼,显然十分不解,“老臣不明白,就那几十个红毛鬼子,如何能花得了那么多钱?”

朱由榔擦了擦脸上的汗,小心翼翼地问道:“郭老,朕是先说贷款补贴,还是先说基金会?”

“自然是贷款补贴。陛下的私房钱爱怎么花,老臣……老臣就当没看见。”

“咳……咳咳,是这样的:将士必须先买房,然后我们才用把补贴支付给银行。将士不买,或者买的时候不贷款,朝廷自然是不用出钱的。给几百个人花钱,提振几万人的士气,你不觉得很划算吗?”

郭之奇早就想过这个问题,立即反驳道:“可其他人迟早都会买的,将士们手里的钱多得很,消息传出去,肯定还有一大批人会买。前面的给补贴,后面的不给,引起的怨气恐怕更大。”

朱由榔奇道:“自然所有人都要补贴的。朕出口成宪,哪有出尔反尔的道理?”

“请问陛下,我们哪来这么多钱呢?总不能为了提振一点军心,就增发一百五十万国债吧?”

“放心,哪能一下子盖出十万新宅呢?就那么十几个房产商,让他们敞开盖,累死也盖不了十万套。况且补贴是按月支付给银行的,就算十万人买了十万套房,每个月的利息也没多少钱,况且我们只出一半……”

朱由榔在心中随意默算了一下,得出一个大概数字:“十万人还贷,我们每个月要付的补贴费也就两万多一点,绝不会超过三万。”

“敢问陛下,每个月三万两银子,还不多吗?”

“很多吗?”

朱由榔翻来覆去,无非想说这笔钱不用马上出,就算以后贷款的数量增多,户部也能倒腾得开,肯定不会出问题。

郭之奇则完全不上当,因为要支出的补贴总额摆在那里,无论分多少年支出,加起来就会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那可是一百五十多万两,实打实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