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 第534章 英才入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万英镑!不可思议!”

“未来每年还有一万!”

“天啊!谁再敢说中国人不尊重知识,我一定要和他决斗。”

会场里的欧罗巴学者们交头接耳,在窃窃私语中表达惊叹。

要知道,两万英镑约等于大明纸钞七万元,即七万两白银。这是一笔极其巨大的财富,对于个人而言,几辈子挥霍都花不完。

即使在相对富裕的英格兰,年轻学者从事一份体面工作的年收入也仅为五十英镑左右。就连皇家铸币厂厂长这样尊贵显赫的职位,年薪也就五百英镑而已。

在欧罗巴,很多贵族都会资助学者以博得一个好名声,不过大多是一两百英镑,超过一千的都很少。像这样一下子拿出两万的人还没出现过。

他们来中国之前,从很多人口中听说过大明皇帝的慷慨之名,不过第一次出手就如此阔绰,在场所有人还是惊叹不已。

很多人手里都有未完成的研究,他们迫切想知道,怎样才能获得受赠资格,在这笔巨款里瓜分一小部分。

在众多与会者当中,有几个年轻人因提前得知消息,所以没有表现得太震惊。他们是来自安徽的学子梅文鼎、梅文鼐等人。

梅文鼎自幼有“神童”之誉,曾几次前往南京,与方以智、方中通(方以智的父亲)等人多有来往。

在藏书家黄虞稷家中,他读到宋版《九章算术》,又见到许多西洋天文仪器,从此对天文和数学的热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听说朝廷在安南重新立足,梅文鼎便和弟弟取道南直隶出海投奔。

此时梅家两兄弟端坐在一群西洋学者当中,腰板挺直,心中自豪之感不言而喻。

他们早从方以智那里得知科学院的事,还提议用部分款项在白云山筹建一个天文台,用于观测天象。朱由榔对这个提议大加赞赏,并专门拨两千元作为经费,勉励他们把星象观测得准一些,好指引海船精确航行。

此时梅家兄弟稳坐钓鱼台,心中自然一点都不慌。看到西洋学者一点都不镇定的样子,他们还在心里暗暗嘲讽了几句“土包子”。

朱由榔对银子砸出来的效果非常满意,整整七万两啊,足够建造十艘新型战船了。

如果不是在学者名单里发现了牛顿、布莱尼茨等熟悉的名字,他才不舍得从私人腰包里掏出这笔巨款来——御前会议只肯出三千两,远远不够。

他趁热打铁,又介绍起大明皇家科学基金会,还有其中巨额款项的用途。

除了颁发本次悬赏的赏金,还会动用一笔资金在白云山筹建一个天文台。最重要的一项,会在小围岛盖一座研究所,成立大明皇家科学院。

大明皇家科学院将定期举办学术会议,为前来大明的学者提供交流的机会。还会为院士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和资金赞助,以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

院士有众多权益,可以投票参与科学院的重大决策,包括选举新院士、选举理事会成员等等。

同时,大明皇家科学院还将建立一系列奖项,表彰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

该奖被命名为大明科学奖,每年评议一次,由科学院理事会提名,所有院士共同投票选出获奖者。

这些消息让牛顿、布莱尼茨等人非常振奋,在他们看来,成为科学院院士等于为研究铺平了道路。

以后再也不用为生活而奔波,可以把时间都用来研究。如果每隔几年再拿上一个大明科学奖,那就更加完美了。

所以,在之后的悬赏评议会上,牛顿和布莱尼茨都很卖力介绍他们的悬赏答案和证明思路,获得台下阵阵掌声。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牛顿和布莱尼茨各自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然底数e的特性,一时难分高下。最后,朱由榔私人再掏出五百英镑,同时奖励了他们。

会议的第二个议程是揭晓一个有趣的新装置。

大明皇家科学院的首任院长是宋应星,他用一个小车将新装置带到会场,并亲自演示用法。

装置主体是两块磁石和中间的一坨铜线圈,当宋应星转动中间的线圈时,延伸出来的两根铜丝之间火花闪闪,发出“呲呲、呲呲”的声音。

“这是电!”

学者中不知谁喊了一句,再次引起一片轰动。

电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大家并不陌生。比如天上打雷、用毛皮摩擦琥珀,或者河里一些怪鱼,都有可能产生放电现象。

不过那些现象要么可遇不可求,要么不能稳定产生电流。像这样转动铜线圈即可发电的装置他们从来没见过。

一个学者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铜线中真的有电吗?”

宋应星听完翻译,点头答道:“这个装置叫手摇发电机,确实可以持续产生电。不过,我们还不太清楚电是什么,为什么转动线圈就能发电,也不知道发出的电有什么用。如果大家感兴趣,大家可以加入科学院一起研究。”

……

这次科学会议在如痴如醉中结束,一天之内,欧罗巴年轻学者们接触到太多新东西。

金额巨大的科学基金会,最新的数学发现,筹建中的白云山天文台,还有被称为手摇发电机的新装置……很多人都觉得就算评不上第一批候选院士,这趟来大明也值了。

年轻的牛顿、布莱尼茨和大部分与会者一样,向科学院提交了入会申请。他们在会议中展现出高超的数学技巧,自然获准成为第一批候选院士。

不久后,第一批候选院士拿到一份长长的清单,上面列举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大明太医院急需一台高倍数的显微镜,用来观察传说中的鼠疫病菌;广州马车厂希望有学者研究弹簧的特性,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好的弹簧;骆希德-马丁公司希望找到威力更强的火药配方……

清单中,很多项目都附有赞助经费的厂商和专利条款。如果哪位学者有了新发明,将和赞助商共同分享专利权,可以持续获得不菲的专利授权费。